香茶藨子 别称:黄丁香、黄花茶藨子、香茶藨、野芹菜 拉丁学名:RibesodoratumWendl. 二名法:Ribesodoratum 英文名:BuffaloCurran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虎耳草亚目 科:虎耳草科 亚科:茶藨子亚科 属:茶藨子属 亚属:茶藨子亚属 分布区域:原产北美洲,中国辽宁、北京等地公园及植物园中均有栽植。
香茶藨,别名:黄丁香、黄花茶藨子、香茶藨,落叶灌木,为虎耳草科茶藨子属下的一个种,高1-2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皮稍条状纵裂或不剥裂,嫩枝灰褐色或灰棕色,具短柔毛。喜光照,也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原产北美洲,中国辽宁和黑龙江等地有栽培。花色鲜艳,是良好的观赏物种。
一、香茶藨子的形态特征
香茶藨子是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皮稍条状纵裂或不剥裂,嫩枝灰褐色或灰棕色,具短柔毛,老时毛脱落,无刺;芽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7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具数枚褐色或紫褐色鳞片,外被短柔毛。叶圆状肾形至倒卵圆形,长2-5厘米,宽几与长相似,基部楔形,稀近圆形或截形,幼时两面均具短柔毛,并常有腺体,成长时柔毛渐脱落,至老时近无毛,掌状3-5深裂,裂片形状不规则,先端稍钝,顶生裂片稍长或与侧生裂片近等长,边缘具粗钝锯齿;叶柄长(0.5)1-2厘米,被短柔毛。花两性,芳香;总状花序长2-5厘米,常下垂,具花5-10朵;花序轴和花梗具短柔毛;花梗长2-5毫米;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急尖,两面均有短柔毛;花萼黄色,或仅萼筒黄色而微带浅绿色晕,外面无毛;萼筒管形,长12-15毫米,宽1.5-2.5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匙形,长5-7毫米,宽2.5-4毫米,先端圆钝,开展或反折;花瓣近匙形或近宽倒卵形,长2.5-3.5毫米,宽2-3毫米,先端圆钝而浅缺刻状,浅红色,无毛;雄蕊短于或与花瓣近等长,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长圆形,比花丝稍短;子房无毛;花柱不分裂或仅柱头2裂,长11-14毫米,几与雄蕊等长或稍长,柱头绿色。果实球形或宽椭圆形,长8-10毫米,宽几与长相似,熟时黑色,无毛。花期5月,果期7-8月。
二、香茶藨子的生长环境
1、土壤:喜肥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有一定的耐盐碱力。
2、水分:怕湿热,喜湿润土壤,也有一定耐旱能力,但不耐积水。
3、光照:喜光,较耐阴,应栽植于光照处,在散光处也可正常生长,但在大树下及建筑物背阴处则生长不良。
4、温度:耐寒力强,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冬季不需采取防护措施,即可安全越冬。
三、香茶藨子的分布范围
香茶藨子原产北美洲。中国辽宁(沈阳、大连、熊岳)、黑龙江(哈尔滨)、北京等地公园及植物园中均有栽植。生于山地河流沿岸,我国园林常见于草坪、林缘、坡地、角隅、岩石旁。
香茶藨子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沈阳、葫芦岛、大连、丹东、鞍山、辽阳、锦州、营口、盘锦、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四、香茶藨子的主要价值
香茶藨子花色鲜艳,花时一片金黄,香气四溢,是良好的园林观赏花木品种。香茶蔗子喜光,耐阴,耐寒力强,有一定耐旱性,是良好的园林观赏花木品种。宜丛植于草坪、林缘、坡地、角隅、岩石旁,也可作花篱栽植。
五、香茶藨子的繁殖栽培
(一)、繁殖方法:在扩繁过程中,根据多年反复育苗试验,主要采用扦插育苗繁育。采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2种方式繁育,硬枝扦插成活率较低。
1、扦插床准备:扦插床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全光喷雾插床,现有夏季扦插育苗温床7座,其中圆形扦插1座,插床直径为6米圆盘等分后铺步行道问隔,弧长4米。基质选用珍珠岩、炉渣、沙子,厚约10厘米。长形扦插池6座,长约l5米,宽1.5米。
2、插穗选择: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长势好的母树上剪取。
3、插穗采集:在6月中旬花期过后,剪l5~20厘米长1年生半木质化、带有顶芽的嫩枝条,剪去树冠上部当年生的枝条,并将大部分枝上叶子剪去,只留枝端3-5片小叶,再将叶片剪取1/3。
4、激素处理:IBA是一种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及生根的一种激素,应用少量95%酒精溶解,然后用水配制或直接配制成酒精溶液进行沾插。配制3种浓度:1000毫克/千克,2000毫克/千克,75毫克/千克,现沾现插。
5、扦插:6月20日开始扦插,扦插深度1~2厘米。
(二)、后期管理
1、喷雾:扦插后及时喷雾,时间为15-30分钟,间隔10分钟1次,中午温度高时,可延长喷雾时间,以达到控制低温的要求。地温需保持在20-30°C,不能低于20cc。如果地温低于20℃可减少喷雾时间至10分钟,加大喷雾次数,喷雾时间问隔不变。一般在扦插15天左右就有50%的插穗开始生根,根长0.5-2.0厘米,这时可减少喷雾次数,喷雾时间间隔为30分钟,喷雾时间为30分钟,喷雾也仅在中午12时至下午5时进行,早晨和傍晚可少喷或不喷。
2、生根状况:5天愈伤组织开始形成,8-10天开始生根,15天大部分生根,40—45天即可移出定植,其根系长5-8厘米,根数4-6条。
3、定苗时间:定苗在扦插后40-45天进行。定苗所需床面必须加盖遮阴网,一般透光度在60%。10天后可减少遮光或只在中午进行遮光,冬季苗木可不进行防寒保护,上冻前浇透水1次,苗木就可安全越冬。
六、香茶藨子的病害防治
危害香茶藨子的害虫有:柳蛎盾蚧和云星黄毒蛾。如果有柳蛎盾蚧发生,可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起初孵若虫爬行期向植株枝干喷洒95%蚧螨灵乳剂400倍液进行喷杀,在工作中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蒙古光瓢虫等天敌。如果有云星黄毒蛾发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其幼虫期可采用25%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喷杀。
香茶藨子
香茶藨子 拉丁学名:RibesodoratumWendl. 别称:香茶藨子、黄丁香、黄花茶藨子、香茶藨、野芹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虎耳草亚目 科:虎耳草科 亚科:茶藨子亚科 属:茶藨子属 亚属:茶藨子亚属 种:香茶藨子 分布区域:北美洲,中国辽宁、北京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Wendl,1825。
香茶藨子(学名:RibesodoratumWendl.),又名“黄花茶藨子”“香茶藨”,是虎耳草科,茶藨子属落叶灌木。高可达2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叶圆状肾形至倒卵圆形;花两性,具有香味,常下垂;果实球形或宽椭圆形,花期5月,果期7-8月。
香茶藨子原产于北美洲,中国辽宁、黑龙江、北京等地也有栽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因其花期较长,花色鲜艳,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一、香茶藨子形态特征
香茶藨子是落叶灌木,高1-2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皮稍条状纵裂或不剥裂,嫩枝灰褐色或灰棕色,具短柔毛,老时毛脱落,无刺;芽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7mm,宽3-4mm,先端急尖或稍钝,具数枚褐色或紫褐色鳞片,外被短柔毛。
香茶藨子叶圆状肾形至倒卵圆形,长2-5cm,宽几与长相似,基部楔形,稀近圆形或截形,幼时两面均具短柔毛,并常有腺体,成长时柔毛渐脱落,至老时近无毛,掌状3-5深裂,裂片形状不规则,先端稍钝,顶生裂片稍长或与侧生裂片近等长,边缘具粗钝锯齿;叶柄长(0.5)1-2cm,被短柔毛。
香茶藨子花两性,芳香;总状花序长2-5cm,常下垂,具花5-10朵;花序轴和花梗具短柔毛;花梗长2-5mm;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7mm,宽1.5-2.5mm,先端急尖,两面均有短柔毛;花萼黄色,或仅萼筒黄色而微带浅绿色晕,外面无毛;萼筒管形,长12-15mm,宽1.5-2.5mm;萼片长圆形或匙形,长5-7mm,宽2.5-4mm,先端圆钝,开展或反折;花瓣近匙形或近宽倒卵形,长2.5-3.5mm,宽2-3mm,先端圆钝而浅缺刻状,浅红色,无毛;雄蕊短于或与花瓣近等长,花丝长约1.5mm,花药长圆形,比花丝稍短;子房无毛;花柱不分裂或仅柱头2裂,长11-14mm,几与雄蕊等长或稍长,柱头绿色。
香茶藨子果实球形或宽椭圆形,长8-10mm,宽几与长相似,熟时黑色,无毛。花期5月,果期7-8月。
二、香茶藨子生长环境
香茶藨子喜光,较耐阴,应栽植于光照处。在散光处也可正常生长,但在大树下及建筑物背阴处生长不良。在中国园林常见于草坪、林缘、坡地、角隅、岩石旁。耐寒力强,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冬季不需采取防护措施,即可安全越冬。怕湿热,喜湿润土壤,有一定耐旱能力,不耐积水。喜肥,较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在pH值8.7、含盐量0.15%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
三、香茶藨子分布范围
香茶藨子原产于北美洲。中国辽宁(沈阳、大连、熊岳)、黑龙江(哈尔滨)、北京等地公园及植物园中均有栽植。
四、香茶藨子繁殖方法
1、压条繁殖
7月初,从母株上选取一年生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将要压入土中的部分表皮刻伤,用土压住,使被压枝条枝梢露出,直立,然后浇水,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二年春天萌芽前脱离母株定植。
2、分株繁殖
早春3月,在植株未萌芽前,将老株旁的萌蘖苗用刀从母株上带根分离下来,植入事先挖好并施有圈肥的种植坑内,浇水后适当遮阴,并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进入正常管理。
五、香茶藨子栽培技术
1、种植
栽植应在初春萌芽前或秋末落叶后进行,萌芽后移栽成活率不高。大规格或分枝较多的苗移栽时应带土球,小规格或分枝较少的苗可裸根栽植。栽植前应对植株进行修剪,根据园林观赏需要对过密枝条进行疏剪,对影响株形的枝条进行短截,使植株保持通风透光的良好状态。栽植时要施入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做基肥,基肥需与栽植土充分拌匀,栽植时要注意埋土不可过深,以原土痕保持一致为宜。回填土时要注意分层踏实,防止浇水时发生塌陷,影响植株成活。
2、浇水
栽植后马上浇透水,5天后浇二水,再过10天浇三水。在栽植的前两年要加强浇水,以利于植株成活并迅速恢复树势。春季种植的苗子在浇三水后,可每隔20天浇1次水,每次浇水后适时(以土不沾铁锹为宜)进行松土保墒,夏季雨天要及时将树盘内的积水排除,防止水大烂根。入秋后应减少浇水,保持树叶不萎蔫为宜,秋末浇足浇透封冻水。翌年早春及时浇解冻水,并按头年浇水的方法进行浇水。第三年起,要认真浇好封冻水和解冻水,4-10月每月浇1次透水,7-8月视降水情况浇水,阴天或雨天应少浇水或不浇水。
3、施肥
香茶藨子喜肥,春季栽植的苗子要在初夏时追施1次尿素,此次肥可使植株多长枝叶,初秋时可追施1次磷钾肥合肥,秋末结合浇冻水施1次经半腐熟的农家肥,此次肥可浅施。翌年春天结合浇返青水将浅施的农家肥进行深翻,初夏和初秋按头年方法进行施肥。第三年起,每年秋天施1次农家肥即可。
4、修剪
在养护过程中不可放松修剪工作,不修剪不仅株形不美,而且会影响园林的整体观赏效果。丛植于草坪应保持内疏外密,内高外低的株形,使植株始终保持通风透光的状态。修剪时应疏除过密枝条和一些冗杂枝,对外部过长枝条进行短截,内部枝条可进行轻短截,使其高于外部枝条。对于长势过旺的枝条则应进行摘心处理,防止其长得过长而影响观赏。对于用作花篱的植株,应从整体角度进行修剪,一是要注意高度,二是要注意不能有过长的枝条影响行人通行,三是要保持花篱通风透光,修剪时要采取短截、疏枝相结合的方法,保持花篱整体美观。
六、香茶藨子病害防治
1、病害
香茶藨子常见病害有白粉病、煤污病和叶斑病。如果是白粉病危害,首先要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增强树势,结合修剪去除病梢、病叶,以减少病源。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喷洒3-4次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如果有煤污病危害,首先要防治住介壳虫,然后加强水肥管理和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可用70%代森锰锌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喷洒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如果有叶斑病发生,可用10%多抗霉素或75%百菌清8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5-6次可控制住病情。需要注意的是,叶斑病比较顽固,一定要一次根治,否则极易反复发生。
2、虫害
香茶藨子常见虫害有柳蛎盾蚧和云星黄毒蛾。如果有柳蛎盾蚧发生,可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起初孵若虫爬行期向植株枝干喷洒95%蚧螨灵乳剂400倍液进行喷杀,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蒙古光瓢虫等天敌;如果有云星黄毒蛾发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其幼虫期可采用25%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喷杀。
七、香茶藨子主要价值
香茶藨子花朵繁密,花色鲜艳,花时香气四溢,且果实黄色,是花果兼赏的花灌木,适于庭院、山石、坡地、林缘丛植,也是北部盐碱地区不可多得的优良庭园绿化材料。
八、茶藨子属
阿尔泰醋栗、长刺茶藨子、高茶藨子、四川蔓茶藨子、美洲茶藨子、刺果茶藨子、革叶茶藨子、双刺茶藨子、花茶藨子、簇花茶藨子、台湾茶藨子、鄂西茶藨子、富蕴茶藨子、陕西茶藨子、光萼茶藨子、光叶茶藨子、冰川茶藨子、曲萼茶藨子、华中茶藨子、圆叶茶藨子、糖茶藨子、密刺茶藨子、矮醋栗、湖南茶藨子、康边茶藨子、长白茶藨子、裂叶茶藨子、阔叶茶藨子、桂叶茶藨子、长序茶藨子、紫花茶藨子、东北茶藨子、尖叶茶藨子、华西茶藨子、天山茶藨子、宝兴茶藨子、多花茶藨子、黑茶藨子、香茶藨子、东方茶藨子、英吉利茶藨子、水葡萄茶藨子、青海茶藨子、毛茶藨子、美丽茶藨子、欧洲醋栗、红萼茶藨子、红茶藨子、石生茶藨子、四川茶藨子、滇中茶藨子、长果茶藨子、渐尖茶藨子、细枝茶藨子、天全茶藨子、矮茶藨子、小果茶藨子、绿花茶藨子、西藏茶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