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木槿 拉丁学名:Hibiscushamabo 二名法:HibiscushamaboSieb.etZucc.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目:锦葵目Malvales 科:锦葵科Malvaceae 族:木槿族Hibisceae 属:木槿属Hibiscus 种:海滨木槿。
海滨木槿,锦葵科,木槿属。别名海槿、海塘苗木、日本黄槿。一般生长于海滨盐碱地。花色金黄,鲜艳美丽,是优良的庭园绿化苗木,也是良好的防风固沙、固堤防潮苗木,可作海岸防护林。
一、海滨木槿的形态特征:海滨木槿为落叶小乔木,株高、胸径分别为3~5m、20cm,扁球形树冠,枝叶繁盛。海滨木槿厚纸质单叶互生,扁圆形、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宽、长分别为3.0~7.0、2.5~6.0cm,先端钝近平,具短突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叶缘中上部具细圆齿,叶面绿色光滑、具星状毛,叶背灰白色或灰绿色,密被毡状绒毛,掌状脉5~7;叶柄、托叶分别长0.8~2.5、1.0cm,早落。海滨木槿花两性,单生于近枝端叶腋,花梗长、小苞片数、花萼长、花冠直径分别为0.5~1.0cm、8~10、2cm、5.8cm,金黄色花冠呈钟状、花瓣5、倒卵形、外卷,内侧基部暗紫色。海滨木槿三角状卵形蒴果,长2cm;褐色种子呈肾形,长0.5cm,具腺状乳突。海滨木槿具有半红树林树种所具有的旱生结构和抗盐适应性形态,属半红树植物。
二、海滨木槿的分布范围:海滨木槿原产于日本和朝鲜半岛。我国上海,深圳等地有栽培。
三、海滨木槿的生物学特性:海滨木槿为强阳性树种,幼苗期虽稍耐阴,但在强度遮荫下往往生长不良。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泥涂内侧(pH值8.0,含盐量1.5%左右),丘陵山地(pH值5.5)和沙滩均能生长;极耐盐碱,耐海水淹浸,主干被海潮间歇性淹泡1m左右,仍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能耐极度干旱瘠薄,普驼山千步沙海岸基干林带,林地土壤系遭人为破坏(表层3cm左右细砂土被挖走)的滨海沙土,持水保肥尤差,在不加客土情况下造林仍能成活,并能正常生长。苗期生长迅速,一年生春播苗高30~60cm,平均根径0.5cm。造林后生长较慢,十年生树高2.5~3.0m,根径14.2cm,主干不明显,距地面50cm左右处开始分杈,树龄可达百年以上,根系极发达。
四、海滨木槿的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海滨木槿繁殖主要采用播种和扦插法。
2、栽培方法:海滨木槿因其种皮坚硬,播种前可用浓硫酸处理10分钟至15分钟,然后速用大量流水冲洗,否则会腐蚀坏种子。用硫酸处理,有利于出苗快而且整齐。也可于3月份进行硬枝扦插,6月至7月份进行嫩枝扦插。小苗生长快,开花结实较早,一年生苗平均高度可达50厘米至60厘米,2年至3年实生苗便能开花结实。
五、海滨木槿的主要价值
1、开展抗寒新品种选育研究:从海滨木槿不同种源中通过实生选育研究筛选海滨木槿抗寒新种质,也可用耐寒的木槿(HibiscussyriacusLinn.)和海滨木槿为亲本材料,通过人工授粉杂交选育海滨木槿抗寒新品种,应用于长江以北沿海滩涂和城市绿化,扩大其适生区域,发挥其重大的生态作用。
2、作为观赏花卉应用于园林绿化:海滨木槿枝叶浓密,花金黄色、大且艳丽,花期长,在花卉淡季的夏天,尤能显示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且具有耐修剪、抗污染等优良性状,在园林绿化中既可孤植又可丛植、片植,亦可修剪成各种花墙、花篱,特别适合于工矿企业、公路、海滨沙滩及盐碱地绿化、造园等。
3、作为消浪林和海堤(岸)防护林树种:海滨木槿极耐盐碱,耐海潮间歇性淹没和海浪溅泼,又耐瘠薄,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风和消浪性能,能大大减少海浪溅泼冲刷海堤,可作为抗风护塘固堤的先锋树种和水土保持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