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8-06-18 苗业网花木664
核心提示:紫叶李也叫红叶李,是常见的绿化苗木品种,目前的种植面积广泛,在种植养护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有些害虫的危害具大,不仅影响苗木的生长,同时使紫叶李的观赏性也大大降低,因此要作好及时的防治措施。下

紫叶李也叫红叶李,是常见的绿化苗木品种,目前的种植面积广泛,在种植养护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有些害虫的危害具大,不仅影响苗木的生长,同时使紫叶李的观赏性也大大降低,因此要作好及时的防治措施。下面亮亮园林详细总结了紫叶李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虫害

1、袋蛾:袋蛾是食叶害虫,初龄幼虫仅食叶片表皮,随着虫龄增加,食叶量加大,大面积发生时,几天内就能将全株叶片食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10月中下旬,将袋囊用丝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丝封闭越冬。

防治方法:如果危害面积较小,可人工摘除袋囊深埋;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喷2.5%溴氰菊酯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

2、草履蚧:草履蚧是刺吸式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或枯枝叶上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孵化群集上树刺吸危害。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爬满枝干,排泄物顺枝条下流,有时也会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树下枯枝落叶、垃圾瓦砾及树盘周围有卵块的土层;若虫出土前,组织人工在树干的基部(离地70厘米左右)将树干的翘皮刮除,树皮缝隙抹泥涂平(防止若虫从缝隙爬上树),缠上宽胶带(20厘米至30厘米),在胶带上涂上粘虫胶,以防止若虫上树危害,然后在树盘下喷药杀死若虫;如果若虫已上树危害,可喷乐斯本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保护天敌红环瓢虫,抑制草履蚧。

紫叶李比较常见的虫害还有红蜘蛛、叶跳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杀红蜘蛛,用10%哔虫啉1500倍液喷杀介壳虫、叶跳蝉,用铲蚜500倍液喷杀蚜虫。

二、病害

1、细菌性穿孔病: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是紫叶李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同时危害桃、碧桃、杏、樱花等花木,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重者还会导致病株死亡。

症状:初发病时,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小褐点,然后逐步扩展成直径2厘米左右的紫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周边有浅黄色晕圈,最后病斑逐渐干枯并脱落成孔状。

发生规律:致病细菌在枝梢病斑和病芽内越冬。第二年春季染病组织溢出病原细菌,借雨水、气流和昆虫传播侵染。病菌发育温度为5℃至35℃,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连续阴雨天或受蚜虫等昆虫危害严重时,易造成大面积流行。华北地区一般在5月发病,夏季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2.注意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3.加强水肥管理,种植穴内切忌积水,施肥要注意营养平衡,特别注意磷钾肥的施用;4.春季发芽前喷施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消灭菌源;5.发病初期喷施95%细菌灵或15%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施一次,连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2、褐斑穿孔病:褐斑穿孔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病菌借助风雨传播,一般从6月开始发病,8月份为高峰期。多风多雨时发病严重。病叶初期产生紫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同心状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病斑中央黄白色或褐色,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脱落形成穿孔。该病多危害老叶。

防治方法:秋冬季清除、烧掉枯枝残叶,减少传染源;用药剂防治可在紫叶李萌芽前喷洒波美3度至5度石硫合剂或1:1:12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展叶后喷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1次,连喷3次即可。

3、紫叶李流胶病:紫叶李流胶病在我过紫叶李各栽培区均有发生。常危害紫叶李、李等苗木。造成苗木树皮裂口流黄色胶液,降低树势,影响苗木的观赏。

病原菌侵染植株后,受害树韧皮部坏死与木质部脱离,从外部看树皮隆起,病部呈黑褐色,裂口处流黄色胶液。严重时可见整个树干多处流胶,树皮溃烂,树势减弱,新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树叶小而黄绿色,产花量少。可侵染果实,导致果实流胶。

紫叶李流胶病病原有两种,一种是非侵染性病原,是由冻害、病虫伤口、冰雹、园艺工具损伤等造成伤口导致流胶;另一种是真菌,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ribsGross.etDygg.。

非侵染性造成的流胶往往使因伤口过多导致;真菌引起的流胶多是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而诱发流胶。

防治措施

1、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修剪,减少修剪伤口,修剪后可外涂沫药剂保护伤口;冬季注意避免受冻;防治病虫害,减少伤口。

2、药剂防治。树皮流胶处可剥去胶体涂抹74%百菌清乳剂300倍液。在植株生长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紫叶李的病虫防治要以防为主,在病虫发生早期时就采取相应措施,能够达到最快最佳防治效果。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