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曲柳

   2018-06-26 苗业网花木1372
核心提示:花曲柳 别称:大叶白蜡树、大叶梣 拉丁学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捩花目 亚目:木犀亚目 科:木犀科 亚科:木犀亚科 族:梣族 属:梣属 种:

花曲柳   别称:大叶白蜡树、大叶梣   拉丁学名:Fraxinusrhynchophyll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捩花目   亚目:木犀亚目科:木犀科   亚科:木犀亚科   族:梣族    属:梣属   种:花曲柳   分布区域:东北地区和黄河流域。

花曲柳,又名:大叶白蜡树、大叶梣,拉丁文名: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木犀科、梣属落叶大乔木,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冬芽阔卵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花曲柳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丽而略粗,各地常引种栽培,作行道树和庭园树;树皮供药用。

一、花曲柳的形态特征

1、花曲柳整体:花曲柳是落叶大乔木,高12-15米,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冬芽阔卵形,顶端尖,黑褐色,具光泽,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当年生枝淡黄色,通直,无毛,一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

2、花曲柳叶子:羽状复叶长15-35厘米;叶柄长4-9厘米,基部膨大;叶轴上面具浅沟,小叶着生处具关节,节上有时簇生棕色曲柔毛;小叶5-7枚,革质,阔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15)厘米,宽2-6(-8)厘米,营养枝的小叶较宽大,顶生小叶显著大于侧生小叶,下方1对最小,先端渐尖、骤尖或尾尖,基部钝圆、阔楔形至心形,两侧略歪斜或下延至小叶柄,叶缘呈不规则粗锯齿,齿尖稍向内弯,有时也呈波状,通常下部近全缘,上面深绿色,中脉略凹入,脉上有时疏被柔毛,下面色淡,沿脉腋被白色柔毛,渐秃净,细脉在两面均凸起;小叶柄长0.2-1.5厘米,上面具深槽。构造与材质近似水曲柳,材色较浅,心边材无区别,为黄白色,但木纹更加美丽,故得花曲柳之称。用花曲柳刨制的切片多用于高级家具的贴面。树木主要分布于长白山林区原始林的外围和丹沈铁路沿线。通常为小乔木,树高10米以上,直径为20—30厘米,最大者高达25米,直径可达70厘米。

3、花曲柳花朵: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当年生枝梢,长约10厘米;花序梗细而扁,长约2厘米;苞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长约5毫米,无毛,早落;花梗长约5毫米;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萼浅杯状,长约1毫米,萼毛三角形无毛;无花冠;两性花具雄蕊2枚,长约4毫米,花药椭圆形,长约3毫米,花丝长约1毫米,雌蕊具短花柱,柱头2叉深裂;雄花花萼小,花丝细,长达3毫米。

4、花曲柳果实:翅果线形,长约3.5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圆、急尖或微凹,翅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长约1厘米,略隆起;具宿存萼。

5、花曲柳花果期: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二、花曲柳的生长环境:生山坡、河岸、路旁,海拔1500米以下。本种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丽而略粗,各地常引种栽培,作行道树和庭园树;树皮供药用。见于长江流域各省,福建、云南和西藏也有栽培。

三、花曲柳的分布范围:产于东北和黄河流域各省。生山坡、河岸、路旁,海拔1500米以下。苏联、朝鲜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北部。

四、本种提示:唐进在1931年根据采自北京妙峰山的标本(花具花冠),发表河北白蜡树F.hopeiensisTang。但是C.K.Schneider、中井猛之进等都提到本种的两性花有时具花冠裂片2-4枚,是异常生理现象,我国一些学者也在妙峰山作过观察,证明确实存在这现象,认为应予以归并。又日本产的F.japonicaBl.exK.Koch,树皮称“秦皮”,用以治眼病;在形态上与本种难以区别,近年来一些日本学者主张将它与本种合并。Rlume根据一份栽种在日本的植物标本,发表了F.obovataBl.(inMus.Bot.Lugd.fat.1:311.1850),该标本是一片无花无果的羽状复叶。Lingelsheim于1920年写梣属专著时认为不是本属植物。中池敏之于1972年作为F.longicuspisSieb.&Zucc.的异名处理。孙三省近来在吉林野外观察时,根据花曲柳树干基部萌生枝条上的叶片,很象中井猛之进和小泉源一在《大日本树木志》中所仿该标本的图,1988年在《植物研究》三卷1期上主张起用这废弃已久的学名,谨志于此。

五、花曲柳的栽培技术:花曲柳本种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丽而略粗,各地常引种栽培,见于长江流域各省,福建、云南和西藏也有栽培。

六、花曲柳的主要价值

1、商业价值:木材坚硬而有弹性,可供车辆、农具用材,枝条供编织。种子含油15.8%,可制肥皂及工业用油。

2、药用价值:干、枝可药用,为健胃收敛药。树皮供药用。

3、观赏价值:花曲柳可作行道树和庭园树。

花曲柳

花曲柳  学名: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  别称:大叶白蜡树(中国树木分类学)、大叶梣(河北习见树木图说)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捩花目  亚目:木犀亚目  科:木犀科  亚科:木犀亚科  族:梣族  属:梣属  亚属:苦枥木亚属  组:白蜡树组  种:花曲柳  命名者及年代:Hance,1869。

花曲柳(学名: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是木犀科梣属植物,落叶大乔木,高12-15米,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羽状复叶长15-35厘米;叶柄长4-9厘米,基部膨大;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当年生枝梢,长约10厘米;翅果线形,长约3.5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圆、急尖或微凹,翅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长约1厘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曲柳分布于东北和黄河流域各省。俄罗斯、朝鲜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河岸、路旁。

花曲柳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丽而略粗,各地常引种栽培,作行道树和庭园树;树皮供药用。是防护林和城镇绿化的好树种;叶子肥厚而柔软,是牛、羊等牲畜喜食的好饲料,也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

一、花曲柳的植物学史

唐进在1931年根据采自北京妙峰山的标本(花具花冠),发表河北白蜡树F.hopeiensisTang。但是C.K.Schneider、中井猛之进等都提到本种的两性花有时具花冠裂片2-4枚,是异常生理现象,我国一些学者也在妙峰山作过观察,证明确实存在这现象,认为应予以归并。又日本产的F.japonicaBl.exK.Koch,树皮称“秦皮”,用以治眼病;在形态上与本种难以区别,近年来一些日本学者主张将它与本种合并。Rlume根据一份栽种在日本的植物标本,发表了F.obovataBl.(inMus.Bot.Lugd.fat.1:311.1850),该标本是一片无花无果的羽状复叶。Lingelsheim于1920年写梣属专著时认为不是该属植物。中池敏之于1972年作为F.longicuspisSieb.&Zucc.的异名处理。孙三省近来在吉林野外观察时,根据花曲柳树干基部萌生枝条上的叶片,很像中井猛之进和小泉源一在《大日本树木志》中所仿该标本的图,1988年在《植物研究》三卷1期上主张起用这废弃已久的学名,谨志于此。

二、花曲柳的形态特征

花曲柳是落叶大乔木,高12-15米,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冬芽阔卵形,顶端尖,黑褐色,具光泽,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当年生枝淡黄色,通直,无毛,一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

花曲柳是羽状复叶长15-35厘米;叶柄长4-9厘米,基部膨大;叶轴上面具浅沟,小叶着生处具关节,节上有时簇生棕色曲柔毛;小叶5-7枚,革质,阔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15)厘米,宽2-6(-8)厘米,营养枝的小叶较宽大,顶生小叶显著大于侧生小叶,下方1对最小,先端渐尖、骤尖或尾尖,基部钝圆、阔楔形至心形,两侧略歪斜或下延至小叶柄,叶缘呈不规则粗锯齿,齿尖稍向内弯,有时也呈波状,通常下部近全缘,上面深绿色,中脉略凹入,脉上有时疏被柔毛,下面色淡,沿脉腋被白色柔毛,渐秃净,细脉在两面均凸起;小叶柄长0.2-1.5厘米,上面具深槽。

花曲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当年生枝梢,长约10厘米;花序梗细而扁,长约2厘米;苞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长约5毫米,无毛,早落;花梗长约5毫米;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萼浅杯状,长约1毫米,萼毛三角形无毛;无花冠;两性花具雄蕊2枚,长约4毫米,花药椭圆形,长约3毫米,花丝长约1毫米,雌蕊具短花柱,柱头2叉深裂;雄花花萼小,花丝细,长达3毫米。

花曲柳翅果线形,长约3.5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圆、急尖或微凹,翅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长约1厘米,略隆起;具宿存萼。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三、花曲柳的生长环境

花曲柳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河岸、路旁。属喜光树种,适生于深厚肥沃及水分条件较好的土壤上。根系发达,抗寒性较强,对气温适应范围较广,年平均气温5.5-14.4℃,7月极端最高气温47.6℃,1月极端最低气温达-40℃以上的条件下,都能生长。但耐大气干旱能力较差,当7-8月份相对湿度为45%左右,气温在38℃以上,叶色发黄甚至脱落。当土壤含盐量低于0.5%时仍能生长。

四、花曲柳的分布范围

曲柳分布于中国东北和黄河流域各省。在中国主要生长在新疆天山南北,北疆伊犁及准噶尔盆地南缘和乌鲁木齐地区生长较好,广为栽培,东疆的哈密、吐鲁番地区,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也有生长。俄罗斯、朝鲜也有分布。

五、花曲柳的繁殖方法

(一)、播种

1、采种:选择10-12年生健壮母树采种,或在种子园、母树林中采种。9月中、下旬,当翅干燥,果皮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时,选择生长健壮、结实良好,无病虫害的树木作为母树进行采种。新鲜种子含水率约30%左右,应充分晾干,装入麻袋备用。

2、催芽与播种:播种前翻耕土地,平整作床,床面宽3-5米,长度10-20米。播种时间分秋季播种或春季播种。秋播,采种后即可播种,播后灌水,11月份降雪覆盖,翌年春季出苗整齐。若春播,提前在2月初将种子水浸1-2天混湿沙催芽或混雪催芽。当种子30%裂嘴时,即可播种。按50厘米的行距,开沟5-6厘米,撒播种子。种子千粒重71克左右,一般种子发芽率80-85%,每亩播种量4-5千克。按株距5-10厘米,每亩保苗15000-20000株。经抚育管理1年生苗高达0.6-1米。

(二)、嫁接

花曲柳为城镇绿化或营建种子园、母树林,可嫁接育苗,培育雄性无性系苗木或优良单株无性系苗木。

六、花曲柳的栽培技术

(一)、大苗培育

当今造林或城镇绿化都需大苗。营造用材林需2-3年大苗,1年生苗木换床,按0.5×0.5米株行距栽植。多采用2年生苗或3年生换床苗造林。城镇绿化用苗,多采用苗木胸径3.5-8厘米的大苗,造林后立竿见影。培育2年生换床苗时,株行距0.6×0.6米,培育胸径3.5-5.5厘米大苗。若培育胸径8厘米以上大苗,苗木生长到3.5厘米以上时进行第2次换床定植,株行距1×1.2米带土球换床定植,在每年秋季或春季4-5月换床,苗木移栽成活率达99%以上。

(二)、选地整地

花曲柳对土壤要求不苛刻,但喜生于深厚的湿润沙土、沙壤土上。土壤无盐碱,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宜林地,造林前全面整地,深耕25厘米,配置灌溉渠系,坡地应沿等高线,作畦或开沟,沟底挖坑栽植,株行距2×3米为宜,有利干直,形成良材。

(三)、栽植方法

因花曲柳生长较慢,宜植纯林或与紫穗槐混交造林,既能割条编筐,又能改良土壤。如营造防护林应选择花曲柳3年生大苗和1-2年生窄冠杨树(新疆杨、箭杆杨等),行间混交,收效较好。春秋两秋均可造林,造林时做到边起苗,边栽植,边浇水,第一次灌水后将苗木扶直。

(四)、幼林抚育

在灌溉农业区要及时灌水、松土除草。第1年灌水8-11次,灌水总量800-1000立方/亩,松土除草3-4次,确保造林成活率。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将花曲柳培育成材。

七、花曲柳的病虫防治

1、水木坚蚧

水木坚蚧危害嫩枝叶,树木被害后,生长不良,枝条枯死。

水木坚蚧的防治方法:

①造林地不能过于干旱,否则易发生糖槭蚧,灌溉农业区要定期灌水。

②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保护好黑寄生蜂、蚂蚁、瓢虫等天敌。

③化学防治是6-7月份用50%害朴威乳油有一定效果,注意用药安全措施。

2、青叶蝉

青叶蝉的防治方法:在产卵和孵化盛期的4月和9月,喷洒50%敌敌畏2500-3000倍液,或喷洒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八、花曲柳的主要价值

1、木材:花曲柳树干通直,木材坚硬而有弹性,纹理通直,耐朽力强,是建筑、桥梁、车辆、农具和工具把的优良用材树种。木纤维发达,可编土篮子、大抬筐等。

2、生态:花曲柳的枝叶茂密,树形美观,又是防护林和城镇绿化的好树种;花曲柳的根系分布广而密,在水土流失地区,也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

3、经济:花曲柳叶子肥厚而柔软,秋季落叶后,是牛、羊等牲畜喜食的好饲料,有利西部地区牧业发展。种子含脂肪油,可榨取供工业用。

4、药用:花曲柳干皮及枝皮入药,主治痢疾、肠炎、肠风下血、角膜炎及慢性气管炎等。

九、梣属

狭叶梣、小叶梣、白蜡树、疏花梣、锈毛梣、多花梣、光蜡树、湖北梣、苦枥木、云南梣、白枪杆、水曲柳、庐山梣、尖萼梣、秦岭梣、美国红梣、象蜡树、斑叶梣、楷叶梣、花曲柳、川梣、锡金梣、天山梣、宿柱梣、尖叶梣、三叶梣、椒叶梣。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