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杆杨

   2018-07-03 苗业网花木496
核心提示:箭杆杨 拉丁学名:Populus nigracv.Afghanic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杨柳目 科:杨柳科 属:杨属 分布区域:原产西亚。我国西北、华北广为栽植。

箭杆杨    拉丁学名:Populusnigracv.Afghanic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杨柳目    科:杨柳科    属:杨属    分布区域:原产西亚。我国西北、华北广为栽植。

箭杆杨也称钻天杨、白杨树,属于中医药材,主要适用于祛风除湿;凉血解毒。主风湿痹痛;脚气肿;肝炎;痢疾;烧烫伤;疥癣秃疮。

一、箭杆杨的形态特征:

箭杆杨PopulusnzgraL.var.thevestina(DOde)Bean.thevestinaDode7大乔木,高30—40m。树皮灰白色,较光滑。枝向上直立,树冠塔形狭窄;小枝无毛,圆形。叶互生,较小,阔卵形或菱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急尖,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浅绿,无毛;萌枝叶长宽近相箭杆杨等。棻荑花序,有时出现两性花。蒴果2办裂,先端尖,果柄细长。花期6月,果期6—7月。西北各地广为种植。

二、箭杆杨的分布范围

箭杆杨分布于黄河上、中游一带,陕西、甘肃、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栽培较多。箭杆杨高加索、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北非等地也有。

三、箭杆杨的生长环境

箭杆杨喜光,耐寒,抗大气干旱,稍耐盐碱;生长快。扦插繁殖,容易成活。由于材质较好,生长快,树冠窄,根幅小,树形美观,在中国西北地区很受人们喜爱,常作公路行道树、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树种。

四、箭杆杨的中药属性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剥树皮,晒于;夏季釆叶,鲜用。

药材:箭杆杨FoliumSeuCortexffCaulisPopuli丁hevestinae产于华北。性状叶皱缩,展平后阔卵形,长4—8cm,宽3—7em,边缘具细锯齿,并有半透明的狭边;叶长4—8cm,宽3—7cm,叶柄侧扁。气微,味微苦、涩。树皮呈片状,厚1—2.5mm。外表面粗皮多已除去,淡黄或淡黄棕色,内表面淡黄色,光滑,有细密纵向纹理。断面裂片状。气微,味淡。鉴别皮解离组织:纤维梭形,胞腔线形,石细胞不规则形,壁厚,壁孔、壁沟明显。树皮横切面:木栓层多已除去。皮层薄,韧皮部由筛管、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束、石细胞组成。石细胞、晶纤维束与筛管群及韧皮薄壁细胞交互排列呈环带。韧皮射线为l列细胞。

药性:《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味苦,性寒。”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凉血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脚气肿痛,肝炎,痢疾,烧烫伤,疥癣秃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一15g。

选方

1、治大骨节病,关节炎(钻天杨)树皮、柳树皮、槐树皮、桑树皮各等量。用45%乙醇浸泡24h后,过滤备用。每日3次,每次15—25ml,口服。

2、治烧伤,烫伤钻天杨枝适量,烧成灰,加入冰片少许,用香油调匀。涂患处。

3、治疥癣秃疮钻天杨皮炒炭,香油调涂,每日数次,或钻天杨皮、花熬膏外用。

4、治高血压病钻天杨皮(干)30g。水煎服。5.治肝炎,痢疾钻天杨皮鲜品60一120g。煎服。6.治骨结核钻天杨叶捣烂,外敷。

五、箭杆杨的人工种植

适应地区:黄河中上游一带。

温带草原区(主要城市:兰州、平凉、阿勒泰、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阜新、丹东、大庆、西宁、银川、通辽、榆林、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集宁、赤峰、大同、锡兰浩特)

生态分类:木本植物>落叶乔木类。

观赏分类:荫木类。

高度范围:30(M)。

形态特征:树冠窄圆柱形。

生长习性:阳性,耐寒,抗大气干旱,稍耐盐碱。

繁殖培育:未知 补充

景观用途:风景林、行道树、庭荫树、防护林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