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棕竹

   2018-07-16 苗业网花木717
核心提示:多裂棕竹 别称:金山棕 拉丁学名:Rhapis multifida Burre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初生目 科:棕榈科 属:棕竹属 分布区域:广西、云南 命名者及时间:Burret,1937。

多裂棕竹    别称:金山棕    拉丁学名:RhapismultifidaBurre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初生目    科:棕榈科    属:棕竹属    分布区域:广西、云南    命名者及时间:Burret,1937。

多裂棕竹(学名:RhapismultifidaBurret),为初生目棕竹属下的丛生灌木植物。原产我国南方,是一类丛生灌木形态的小型棕榈科植物,并非竹类,只因其性似竹而名。[1] 叶鞘纤维较粗壮;叶掌状深裂成16--30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8-36厘米,宽1.5-1.8厘米,通常具2条明显的肋脉,先端变狭,具2-4短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细锯齿。

多裂棕竹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一、多裂棕竹形态特征

多裂棕竹是一种丛生灌木,高2-3米甚至更高,带鞘茎直径1.5-2.5厘米,无鞘茎直径约1厘米。叶掌状深裂,扇形,长28-36厘米,裂片裂至基部2.5-6厘米处,侧边的裂得较深,裂片16-20片(最多达30片),线状披针形,每裂片长28-36厘米,宽1.5-1.8厘米,通常具2条明显的肋脉,先端变狭,具2-3(-4)短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细锯齿,横小脉明显;叶柄较长,长20-40厘米(一般栽培条件下较长),两面凸圆,边缘几乎是锐尖的,顶端具小戟突,卵圆形至半圆形,被淡黄褐色或深褐色的绵毛;叶鞘纤维褐色,整齐排列,较粗壮。

多裂棕竹花序二回分枝,长40-50厘米,花序梗上的佛焰苞约2个,长约13厘米,扁管状,顶端具三角形的尖,分枝上的佛焰苞狭管状,稍扁,顶端一侧延伸为三角形的尖;分枝极张开,被暗褐色鳞秕,结果小枝螺旋状排列,稀疏,长约5-8厘米。花未见。果实球形,直径9-10毫米,熟时黄色至黄褐色,外果皮稍具小颗粒;果被高约7毫米,其中花萼高2.5毫米,具3个三角形裂片,花萼与花冠之间的花冠管为实心的狭圆柱体,高约6-7毫米,上部稍膨大,结果时花冠扁平,裂片宽卵形,略具尖。种子略为半球形,宽6毫米,高5毫米,种脊面扁平,具凹穴,胚乳均匀,具深的凹穴,胚侧生于种脊对面的中部偏下。果期11月至翌年4月。

二、多裂棕竹生长环境

多裂棕竹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丛生灌木,高2-3米甚至更高,果期11月至翌年4月。耐寒能力较好,适应能力强,生长较快,在四川绵阳能露地越冬。不喜强光或光照长期,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宜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在南方气候适宜地区,棕竹能开花结果。雌雄异株,肉穗花序自叶腋抽出,果实椭圆状球形,初为绿色,后变红色。

三、多裂棕竹分布范围

多裂棕竹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模式标本采于广西那坡。

四、多裂棕竹主要价值

多裂棕竹是颇具特色的植物类群,为人类提供油料、淀粉、饮料、藤类、优质蜡以及其它产品;也是最为独特的观赏植物,不论是园林绿化还是室内栽培均有极佳的观赏效果,是构成我国南方城市景观的重要植物类群之一。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五、多裂棕竹栽培技术

多裂棕竹可用分株和播种繁殖有。发芽类型为远距叶鞘型。初生叶为全缘亚型。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