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槿 拉丁学名:Hibiscus acetosella 别称:红叶槿、丽葵、紫叶槿 科:锦葵科 属:紫叶槿属 分布区域:非洲热带 繁殖法:播种、分株或扦插 花果期:花期春末至夏秋季,果期秋冬。
红叶槿是观赏性常绿灌木。高1~3米,全株暗紫红色。枝条直立,长高后弯曲。叶互生,轮廓近宽卵形,长8~10厘米,掌状3~5裂或深裂,裂片边缘有波状疏齿。花单生于枝条上部叶腋,直径8~9厘米,花冠绯红色,有深色脉纹,中心暗紫色,花瓣5片,宽倒卵形。蒴果圆锥形,被毛。
一、红叶槿的形态特征:红叶槿株高1·3·米,枝条直立型,但伸长后常弯曲或倒伏下垂,全株暗红色。叶互生,3浅裂或深裂,疏锯齿缘。春末到夏、秋季开花,花瓣绯红色,喉部暗紫红,4瓣,先端圆形,花色能结果,蒴果圆锥形,有毛。生性强健,适合庭园丛植美化或大型盆栽。
二、红叶槿的分布范围:红叶槿原产自非洲,后经美国培育。
三、红叶槿的主要价值:红叶槿在各地花园种植观赏,或者盆栽观赏。
四、红叶槿的栽培技术红叶槿可用播种、扦插或分株法,春、夏、秋3季均可育苗,种子发芽适温20·25℃。春至夏为扦插适期,插穗剪自成熟而未老化的肥硕健壮枝条,每段约10·15厘米,扦插于河砂或珍珠岩、蛭石,保持适润,约经2·3周能发根成苗。分株全年均可施行,但以春至秋季为佳,分株时应剪短上部枝条再栽植。栽培重点栽培土质选择性不严,但在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生育较旺盛,排水、日照需良好。生育期间每2·3个月追肥·次,有机肥料或氮、磷、钾均佳,尤其每年至少施用1次腐熟堆肥,生长甚良好。每年冬季或早春应强剪整枝1次,自离地面约15·20厘米处剪定,并施用有机肥,如此春季能萌发更多新枝叶,并能维护株型美观。红叶槿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22·30℃,冬季要温暖避风越冬,减少灌水。植株长高为避免倒伏,必要时可设立支柱扶持。通风不良易生白粉病,可用白粉克防治。虫害可用扑灭松、万灵、马拉松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