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薹草

   2019-01-13 苗业网花木3975
核心提示:青绿薹草拉丁学名:Carexbreviculmis别称:青绿苔草二名法:Carexbreviculmi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莎草目Cyperales科:莎草科Cyperaceae亚科:薹草亚科Caricoi

青绿薹草    拉丁学名:Carexbreviculmis    别称:青绿苔草    二名法:Carexbreviculm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目:莎草目Cyperales    科:莎草科Cyperaceae    亚科:薹草亚科Caricoideae    族:薹草族Cariceale    属:薹草属Carex    亚属:薹草亚属Subgen.Carex    种:青绿薹草    组:灰帽薹草    组:Sect.Mitratae。

青绿苔草学名:青绿薹草,拉丁学名:Carexbreviculmis为莎草科薹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青绿薹草分布在日本、缅甸、俄罗斯、朝鲜、台湾岛、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等地,生长于海拔47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以及山谷沟边。具有四季长青,耐修剪、耐践踏,种源丰富,栽种简便的特点,可作为建设城镇常绿草坪和花坛植物。

一、青绿薹草的形态特征

青绿薹草根状茎短。秆丛生,高8-40厘米,纤细,三棱形,上部稍粗糙,基部叶鞘淡褐色,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3(5)毫米,平张,边缘粗糙,质硬。苞片最下部的叶状,长于花序,具短鞘,鞘长1.5-2毫米,其余的刚毛状,近无鞘。小穗2-5个,上部的接近,下部的远离,顶生小穗雄性,长圆形,长1-1.5厘米,宽2-3毫米,近无柄,紧靠近其下面的雌小穗;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少有圆柱形,长0.6-1.5(2)厘米,宽3-4毫米,具稍密生的花,无柄或最下部的具长2-3毫米的短柄。雄花鳞片倒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具短尖,膜质,黄白色,背面中间绿色;雌花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截形或圆形,长2-2.5毫米(不包括芒),宽约1.2-2毫米,膜质,苍白色,背面中间绿色,具3条脉,向顶端延伸成长芒,芒长2-3.5毫米。果囊近等长于鳞片,倒卵形,钝三棱形,长2-2.5毫米,宽约1.2-2毫米,膜质,淡绿色,具多条脉,上部密被短柔毛,基部渐狭,具短柄,顶端急缩成圆锥状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长约1.8毫米,栗色,顶端缢缩成环盘;花柱基部膨大成圆锥状,柱头3个。花果期3-6月。

二、青绿薹草的生长环境

青绿薹草生于山坡草地、路边、山谷沟边,海拔470-2300米。

三、青绿薹草的分布范围

青绿薹草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印度、缅甸。

青绿薹草本种分布广,南自澳大利亚北部,经印度尼西尼、菲律宾、印度、尼泊尔、中国、日本至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变异很大,是一个多型种,这些变异究竟能分为几个亚种或变种,至今还未见进行全面研究过。

四、青绿薹草的主要价值

青绿薹草具有四季长青,耐修剪、耐践踏,种源丰富,栽种简便的特点,可作为建设城镇常绿草坪和花坛植物。

五、青绿薹草的栽培技术

青绿薹草喜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和路边杂草丛中,是一种四季长绿的苔草(在暖温带以南地区),其新叶与老叶的更替规律是,在夏、秋、冬三季尽管其株丛不断分蘖形成新株,但原有的叶片并不凋枯,只是在每年春季2月底至3月初,新叶不断生出情况下,越冬的老叶逐渐枯死,这个过程一般延续半个月,对放牧利用甚为有利,对建立人工常绿草地或城镇草坪,具有重大意义。据安徽生物研究所资料,青绿苔草花葶的生长,从3月2日花穗破土开始,至4月9日坚果的青熟而终止,5月19日地上部枯死。此后,处于果后营养期的株丛进入快速生长,至7月8日,平均日增长0.59毫米,最大日增长,出现在5月19~5月29日,平均日增长达1.2毫米。以后生长基本停止,分蘖速度加快,株丛最大高度达67毫米,以绿色的株丛渡过冬季。分蘖力和再生力强。由于其芽点分布于地下,而叶的分生组织又处于近地表的青绿苔草基部。因此,无论刈割或放牧,其生长点不易受损害,只要水肥保证,再生力非常强。如1982年7月8日刈割,产鲜草4002公斤/公顷;而8月27日测定再生草产量,竟高达12807公斤/公顷。分根或播种繁殖。前者,在有种苗的情况下方便易行,栽种后成活率高,当年就可收获;后者,播种后,幼株生长缓慢,生长两年尚难获得较高的收获量。适应的生态幅度比较宽,广泛分布于暖温带北界以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界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既可在沙壤土上定居,也可在强酸性黏土上生长,适应的土壤pH4.5~8。在冬季零下26℃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在夏季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能正常生长。适应的降水范围是400~1300毫米。耐荫蔽,喜欢湿润环境,也非常耐水渍。既耐高温,也耐干旱。1984年7~8月份,安徽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在连续40多天未下透雨的情况下,无明显受害。

六、青绿薹草的变种

1、纤维青薹:本类型的日本标本,植株较粗壮,具匍匐枝。果囊具较明显隆起的脉,多生长于海滩沙地。我国标本中符合这样典型的标本不多,我们只见到在安徽的少数标本。产安徽、陕西、甘肃、台湾;生于路边沙地。分布朝鲜、日本。

2、直蕊薹草: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果囊较长,长3.5-4.5毫米(参见Ohwi1936.p.357.以及台湾植物志5:333.1978)产我国台湾。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