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

   2019-01-29 苗业网佚名1009
核心提示:苹婆拉丁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别称:苹婆、凤眼果二名法:Sterculianobilili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锦葵目科:梧桐科属:苹婆属种:苹婆分布区域:中国南部和苏门答腊。苹婆学名:Sterc

苹婆、凤眼果

苹婆     拉丁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    别称:苹婆、凤眼果    二名法:Sterculianobili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锦葵目    科:梧桐科    属:苹婆属    种:苹婆    分布区域:中国南部和苏门答腊。

苹婆  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 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苹婆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苹婆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一、苹婆的形态特征

苹婆是乔木,树皮褐黑色,小枝幼时略有星状毛。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3.5厘米,托叶早落。

苹婆是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长达20厘米,有短柔毛;花梗远比花长;萼初时乳白色,后转为淡红色,钟状,外面有短柔毛,长约10毫米,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顶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

苹婆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2-3厘米,顶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个;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厘米。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二、苹婆的生长环境

苹婆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喜温暖湿润气候。

三、苹婆的分布范围

苹婆产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

四、苹婆的繁殖方法

苹婆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高压繁殖、根蘖繁殖和播种育苗法。

(一)扦插繁殖

苹婆的枝条生根容易,多用扦插繁殖,半木质化枝条、木质化枝条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一般选用2~3a木质化枝条,插条剪成约15cm,春秋两季扦插于苗床。为了提高成活率,也可作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入土约3cm。只要保持好空气及土壤的湿度,1个月左右即可发根。

(二)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当瞢荚果成熟开裂时,及时取出种子,即采即播,避免暴晒脱水。沙床湿度不能太湿,沙的湿度以手抓成团,指缝无水滴为宜。播种前沙床和种子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灭菌处理,用点播法播种。播种后注意要遮荫保湿,7d后可出芽,第二年春植株可达20~40cm,3~4月便可移栽。

五、苹婆的栽培技术

(一)定植

苹婆以春季为宜,株行距为4米×5米较适宜,亩植33株。挖穴大小为80厘米×80厘米×60厘米。以有机质肥料为主,结合少量化肥,施下基肥,以促进苗株早生快发,早投产。

(二)田间管理

苹婆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速生。虽然在瘠薄及沙砾土中均能生长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最佳。根据苹婆树的生长习性,其耐涝不耐旱,俗称“晴天芒果,落雨苹婆”。因此,在开花和幼果期,应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遇到干旱天气,需对整株树冠喷水,以助开花着果,增加结果数量。苹婆的栽培非常简单,特别在定植成活成形以后,管理上更为粗放。苹婆树干萌生能力强,应适当地整形修剪,截去过高主枝杆的上部,促使侧枝的萌发,使整个树型呈椭圆形,有利于结果和采果。采果后疏剪过密的密生枝、病枯枝、交叉枝、徒长枝和萌孽枝,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

(三)病虫防治

苹婆树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和木虱危害等,结合冬季施肥,做好园圃的卫生清洁工作,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可减少侵染来源。

1、苹婆炭疽病

苹婆在温暖多雨的年份多发炭疽病,造成叶枯、易脱落。防治时首先应注意田园卫生,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发病重的园圃或植株,可在清理园圃的基础上全面喷施1%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其次于抽梢展叶期开始或于发病初期开始交替连续喷施4%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2、苹婆木虱

苹婆木虱以成若虫群集刺吸苹婆叶片枝梢汁液为害,致叶片变黄、卷曲,花蕾发育不良,影响结果。虫子可造成落花,影响坐果。还分泌大量白色絮状蜡粉和排泄粘质“蜜露”,并诱发烟煤病,更加重危害。防治时首先结合清园,收集落地虫枝叶烧毁;掌握低龄若虫期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95%灭幼脲水剂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交替连喷3~4次,隔7~15天1次。

六、苹婆的主要价值

(一)、食用价值

每年7-8月是苹婆的收获期,鲜种经采摘脱壳后晒干即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

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种仁。去皮后的种仁质软而色白,犹如1枚小鸟蛋,精致而美观,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在广东常用于名莱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莱”。

苹婆的种子可食,煮熟后味如栗子,惜结实率不高;如能注意选育种,提高结实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木本粮食植物。

苹婆是蓇葖果鲜红,果实可食用。叶可裹粽。种子可食,风味仿如树菠萝子、板栗,珠三角来炆肉作菜,味极美。荚和蜜枣,陈皮煎服可治血痢。

(二)、景观价值

苹婆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也是一种很好的行道树。

(三)、药用价值

1、性味:甘、温。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温。”

②《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2、功能主治

止痢:主治痢疾。

种子(凤眼果):甘,温。温胃,杀虫。用于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果荚(风眼果壳):平,淡。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壮药:美果囊,美难:根治胃溃疡;树皮治哮喘《桂药编》。

傣药:湾洪(西傣):根茎治胃痛,胃肠炎,痧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滇省志》。湾洪(西傣),蛮呼阿(德傣):根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腹泻,红痢《滇药录》。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3、用法用量:果壳0.5~1两,水煎调糖1两服。

4、选方

①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酒煎服。(选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5、禁忌:脾虚便泄者禁服。

七、苹婆属

短柄苹婆、台湾苹婆、樟叶苹婆、粉苹婆、香苹婆、绿花苹婆、海南苹婆、蒙自苹婆、膜萼苹婆、凹脉苹婆、大叶苹婆、西蜀苹婆、假苹婆、小花苹婆、苹婆、家麻树、屏边苹婆、基苹婆、河口苹婆、罗浮苹婆、信宜苹婆、北越苹婆、绒毛苹婆。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