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树(NyssasinensisOliv.),也称蓝果树,落叶乔木,高10—18米;树皮粗糙,薄片状脱落;幼枝紫绿色,老枝褐色,有明显皮孔。纸质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2—15厘米,宽5—6厘米,全缘,有时稍呈波状;叶脉突出于背面,疏生柔毛;叶柄长约2厘米,有短柔毛。花雌雄异株1111,聚伞状短总状花序;花萼5裂,裂片小;花瓣5;雄蕊5—10,着生于肉质花盘周围;雌花有小芭片,子房无毛或基部有毛,花往细长。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紫绿色至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6—8月。
一、紫树的形态特征
紫树是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树皮淡褐色或深灰色,粗糙,常裂成薄片脱落;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淡绿色,多年生枝褐色;皮孔显著,近圆形;冬芽淡紫绿色,锥形,鳞片覆瓦状排列。紫树叶纸质或薄革质,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稀卵形或近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5-6厘米,稀达8厘米,顶端短急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略呈浅波状,上面无毛,深绿色,干燥后深紫色,下面淡绿色,有很稀疏的微柔毛,中脉和6-10对侧脉均在上面微现,在下面显著;叶柄淡紫绿色,长1.5-2厘米,上面稍扁平或微呈沟状,下面圆形。紫树花序伞形或短总状,总花梗长3-5厘米,幼时微被长疏毛,其后无毛;花单性;雄花着生于叶已脱落的老枝上,花梗长5毫米;花萼的裂片细小;花瓣早落,窄矩圆形,较花丝短;雄蕊5-10枚,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雌花生于具叶的幼枝上,基部有小苞片,花梗长1-2毫米;花萼的裂片近全缘;花瓣鳞片状,约长1.5毫米,花盘垫状,肉质;子房下位,和花托合生,无毛或基部微有粗毛。核果矩圆状椭圆形或长倒卵圆形,稀长卵圆形,微扁,长1-1.2厘米,宽6毫米,厚4-5毫米,幼时紫绿色,成熟时深蓝色,后变深褐色,常3-4枚;果梗长3-4毫米,总果梗长3-5厘米。种子外壳坚硬,骨质,稍扁,有5-7条纵沟纹。紫树花期4月下旬,果期9月。
二、紫树的分布范围
紫树产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湖北、四川东南部、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湖南、贵州两省南部和毗邻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北部,比较常见;常生于海拔300-1700米的山谷或溪边潮湿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建始。
三、紫树的组培繁育
据国外相关报道,该品种也可通过组培繁育。种子预处理:
1、先用浓硫酸对种子进行20-40分种的破皮处理,处理时要随时注意观察种皮,待种皮变灰暗并有浅裂纹时即可,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2、浸泡1-2天,每天换水1-2次,以利于种子呼吸。
3、将种子与湿的介质如蛭石、细沙等混合,用纱布包好,甩净多余的水分(保持约60%的湿度),然后放在0--5℃的条件下进行2-3个月低温层积处理,量少时可以放进冰箱的保鲜层内处理。
4、置于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催芽,2-3周后即可发芽,播种深度为1.5-2厘米。
四、紫树的同属物种
美国紫树,多花蓝果树,多花蓝果树种植技术落叶乔木,树高9-15米,直立生长,树冠圆锥形,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冠逐渐敞开呈卵型。枝条水平生长,技秆红棕色,光滑,第二季变成浅灰色,叶全缘,单叶互生,叶片长5-13厘米,宽2.5---7.5厘米。倒卵形或椭圆形。夏季叶片呈现油亮的深绿色,秋季开始变黄、橘黄、橘红,之后为鲜红色,形成秋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天5月开花,花小、白色,略带嫩绿,雌雄异株,花量大。若光照充足,花期会提前,春夏季结果,核果深蓝色,长13厘米,长椭圆形,9---10月成熟,成熟时小果蓝黑色,每千克约8000粒,生长速度中等。多数通过种子繁殖。先用浸软法把果肉除去,然后把种子浸泡在水中进行筛选。
五、紫树的分布范围
紫树产于宜兴,生于山地、林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
六、紫树的其它释义
紫树(tupelo),紫树科紫树属中约7种树木的统称。
紫树产于北美东部潮湿或沼泽地区,一种在东亚,一种在马来西亚西部。它们都有平展或下垂的枝条,叶宽,雌雄异株。北美品种开淡绿的白花,结发蓝的黑色或紫色小浆果。分布最广的北美品种是多花紫树(黑胶)。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种,是世界流行的七大色叶树之一,在中国十分罕见。叶色缤纷是其最大的特点,也因此而成为世界园林造景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美国紫树是美国的五大遮荫树之一,也是优秀的行道树,在国外更是享有“童话树”之称。
七、紫树主要价值
紫树木大部分来自水紫树(Nyssaaquatica),颜色从发白的黄色到浅棕,结构致密,木质很硬。用于制作板条箱和木箱、地板、厨房用的木质器皿以及装饰面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