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竹 界:植物界 科:禾本科 属:刚竹属 拉丁学名: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deLehaie 门:被子植物门 亚科:竹亚科。
南竹,又名毛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南竹生长快,适应性强,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木需要60年的时间,而一棵60英尺的南竹只需59天即可再生。南竹大面积的种植推广能保持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并且成林时间较木材而言大为缩短。
南竹拉丁学名: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deLehaie又名毛竹、茅竹、猫竹(戴凯之《竹谱》)、江南竹(《汝南圃史》、《植物名汇》)、孟宗竹(《浙江平阳》、日本),楠竹(四川、湖南、江西、广西、湖北、贵州)。
地下茎为单轴型;主干高11-13米,粗8-11厘米,茎环平,箨坏突起,节间(不分枝的)为圆筒形,长30-40厘米,节下生有细毛和蜡粉。箨鞘厚革质,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和斑点;箨叶窄长形,基部向上凹入;在每小枝着生2-8片叶,叶片窄披针形,宽5-14厘米,次脉3-5对,小横脉显著。花枝单生,不具叶,小穗丛生如穗状花序,长5-10厘米,外被有覆瓦状的佛焰苞;小穗含二朵花,一朵可发育成熟,一朵退化。秆散生,高大,圆筒形,秆中空,有许多节,节间有环。叶披针形,叶鞘上部略被细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酸性土上。秆组织致密,坚韧,富有弹性,是制造家具、纸张、竹器、脚手架等的材料。嫩芽通称“笋”,味鲜美,供食用。
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高大,秆环不隆起,叶披针形,笋箨有毛。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现有面积12.5万亩,蓄积4600多万根,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以长宁、江安、兴文等县最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积达6万余亩。全区年产楠竹150多万根。材质坚韧,富弹性,大量用于建筑、农用、家具制作和生活用品等。鞭、根、蔸、枝、箨等具有极高的工艺加工价值,竹笋味道鲜美,制作的“玉兰片”是极好的馈赠佳品。
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秆箨厚革质,密被糙毛和深褐色斑点和斑块,箨耳和繸毛发达,箨舌发达,箨片三角形,披针形,外翻。
春日出笋期,采挖春笋,鲜笋质嫩、脆、味鲜美。笋经烹饪加工,可做出许多美味佳肴。竹秆是重要木材植物。
在四川境内有一种堪称奇特的植物-----毛竹。它的生长过程可谓自然界一大奇观。该竹在种植期前5年丝毫不长,到了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竟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窜15天左右,最后大约可以长到90英尺高,并成为竹林中的身高冠军。而且更为奇特的是在它生长的那段日子里,处在它周围方圆10多米内的其它植物便停止了生长,等到它的生长期结束后,这些植物才又获得了生长的权力。在好事者“寻根问缘”的过程中这一奇观的谜底被揭开。原来它前5年不是没有长,甚至没有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发觉的方式在生长------向地下生根。经过5年的地下工作,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雏竹的根系竟然向周围发展了十多米,向地下深扎了近5米,真可谓“博大精深”。这样的生长方式不仅为它5年后长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悄悄地“侵占”了周围其它植物的根系发展空间,使它们无法获得生长所必须的水份及养料,所以在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能够几乎以资源垄断的方式独自急长,而此时周围的其它的植物只能望天兴叹,眼巴巴的看着它生长。
一、形态特征:大型竹,高达20余米,径一般8-10厘米,大的可达16厘米以上,竿环平,箨环隆起。新竿绿色,密被细毛,有白粉。竿箨厚革质,背面密被黑褐色斑点及棕紫色刺毛。箨耳甚发达,镰刀形,边缘着生粗长卷曲毛。箨舌先端隆起,具粗长黑刺毛。箨叶披针形。小枝顶端生着2-8叶。出笋甚早,冬季前形成之笋为“冬笋”,清明前后所出之笋为“春笋”。
二、分布习性:毛竹主产亚热带地区,在长江流域以南,海拔1000米以下,山坡谷间,常组成大面积纯林,故亦称“江南竹”。适生于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背风山间谷地。在排水不良之粘土、表土浅薄或多石砾之地,生长不良。
三、栽培管理:通常用移植母竹造林,亦可用移鞭繁殖之。在竹林外围可开垦松土,用诱鞭法以扩充其竹林面积。近年来,推广用种子育苗繁殖,亦颇见成效。毛竹林的采伐利用,通常保留3度(以2年为1度)以前立竹,而伐去4度生以后立竹,渐谚所谓“留三去四莫存七”也。竹林之抚育管理,可在每年梅雨季节,进行除草去杂(浙江称劈山)并翻入土中,使之腐烂,增加肥力。林内需予以复土,以免鞭根暴露,而利发笋。
四、观赏特色:毛竹高大挺拔,虚心劲节。其竹笋个大粗壮,形如猫头。夏秋有鞭笋,冬有冬笋、春有春笋。其竹竿、竹笋及竹林整体景观都有与众不同的观赏效果。
五、园艺配置:不适于小面积庭园内植之。一般在山地谷间或大面积园林地上栽植。杭州西湖云栖竹径,即由毛竹造园而成,幽篁夹道,如在画中行。天然公园内风景林之局部如以毛竹营成纯林,或与针叶树或阔叶树营成混交林相,景色清幽,亦自宜人。大片栽植具有防风及各种环保功能。
六、其它:毛竹也是优良的材用和笋用竹种,园林栽植其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咏毛竹》(宋·李义山)
安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
武夷洞里毛生竹,老尽玄孙更不来。
《避世堂》(宋·苏轼)
原诗题序: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
故名之曰避世堂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以喑。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雪深。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南竹 拉丁学名: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deLehai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属:刚竹属。
南竹,又名毛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南竹生长快,适应性强,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木需要60年的时间,而一棵60英尺的南竹只需59天即可再生。南竹大面积的种植推广能保持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并且成林时间较木材而言大为缩短。
一、南竹的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单轴型。主干高11-13米,粗8-11厘米,茎环平,箨坏突起,节间(不分枝的)为圆筒形,长30-40厘米,节下生有细毛和蜡粉。箨鞘厚革质,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和斑点;箨叶窄长形,基部向上凹入;在每小枝着生2-8片叶,叶片窄披针形,宽5-14厘米,次脉3-5对,小横脉显著。花枝单生,不具叶,小穗丛生如穗状花序,长5-10厘米,外被有覆瓦状的佛焰苞;小穗含二朵花,一朵可发育成熟,一朵退化。秆散生,高大,圆筒形,秆中空,有许多节,节间有环。叶披针形,叶鞘上部略被细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酸性土上。秆组织致密,坚韧,富有弹性,是制造家具、纸张、竹器、脚手架等的材料。嫩芽通称“笋”,味鲜美,供食用。
二、南竹的生长环境
南竹的适生于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背风山间谷地。在排水不良之粘土、表土浅薄或多石砾之地,生长不良。
三、南竹的分布范围
南竹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后又引至欧美各国。
四、南竹的主要价值
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2经营好的竹林,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每亩可年产竹材1500-2000公斤。
五、南竹的栽培技术
1、造林地的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都可以营造毛竹林。
2、整地:熟地植竹只需在栽植点上掘挖栽植
3、栽竹密度:毛竹造林密度应根据母竹来源,交通难易,搬运距离,劳力条件及要求成林快慢年限等情况决定。
4、栽竹季节:植竹宜选择阴天或降雨前后进行,可减少蒸发。大雨天或者有风的晴天均不宜植竹。
5、造林方法:移竹、移鞭、切竿移兜、鞭根诱导和实生苗造林等方法,其中以移竹方法在生产上应用为主。
六、南竹的病虫防治
影响竹林产量的主要害虫,以笋期的竹笋泉蝇和竹笋夜蛾为防治的重点。材用竹林出笋前后,在林中喷洒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2~3次,杀虫保笋,提高笋成竹率。笋材两用林在入冬前,全面深垦竹园,破坏害虫越冬环境,消灭害虫的蛹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