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槐

   2019-06-24 苗业网佚名2528
核心提示:红花槐拉丁学名:Robiniapseudoacaciacv.idaho别称:槐、守宫槐、槐花木、槐花树、豆槐、金药树、紫花槐、香花槐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豆目Fabales科:豆科Fabaceae属:槐属Sty

红花槐、红花洋刺槐、红花刺槐、红花洋槐、香花槐

红花槐  拉丁学名:Robiniapseudoacaciacv.idaho  别称:红花槐、红花洋刺槐、红花刺槐、红花洋槐、香花槐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豆目Fabales  科:豆科Fabaceae  属:槐属Styphnolobium  种:香花槐  分布区域:原产于西班牙,60年代引进南方、华北、西北地区都生长良好。主要用途:观赏,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红花槐,别名:红花槐、红花洋刺槐、红花刺槐、红花洋槐、香花槐,拉丁名为:SophorajaponicaLinn.var.violaceaCarr.属于豆科、槐属落叶乔木。树皮呈灰褐色,具纵裂纹。该树生枝绿色,无毛。

一、红花槐的形态特征

红花槐是中等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浅灰色,深纵裂。2回至3回羽状复叶,叶轴长约30厘米,无毛。中叶对生,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厘米至7厘米,先端长尾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极短毛,密生黑色小腺点,侧生小叶柄短,叶柄无毛。花夜开性。花序直立,圆锥花序顶生,长25厘米至35厘米,径30厘米,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萼齿卵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或淡黄色,长6厘米至8厘米,裂片圆形,具皱纹,长约2.5厘米。蒴果革质,呈圆柱状长条形似菜豆,稍弯曲、多沟纹。

红花槐系蝶形花豆科乔木,树高10~12米,树干挺拔顺直,枝疏节长,树皮灰褐色至褐色。叶互生,17~19片羽状复叶,椭圆形至卵圆形,叶面光滑,鲜绿色,比刺槐叶大。5~8月开花,中国南方可春、夏、秋连续开花。总状花序腋生作下垂状,长8~12厘米,朵大近10厘米。

红花槐别名香花槐,是珍稀的夏、秋季蜜粉源兼具观赏、绿化、保土、固沙的优良树种,自从国外引进试种几年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红花槐是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具纵裂纹。当年生枝绿色,无毛。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叶轴初被疏柔毛,旋即脱净;叶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叶形状多变,有时呈卵形,叶状,有时线形或钻状,早落;小叶4-7对,对生或近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下面灰白色,初被疏短柔毛,旋变无毛;小托叶2枚,钻状。

红花槐是圆锥花序顶生,常呈金字塔形,长达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叶;花萼浅钟状,长约4毫米,萼齿5,近等大,圆形或钝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无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旗瓣近圆形,长和宽约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脉纹,先端微缺,基部浅心形,翼瓣卵状长圆形,长10毫米,宽4毫米,先端浑圆,基部斜戟形,无皱褶,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与翼瓣等长,宽达6毫米;雄蕊近分离,宿存;子房近无毛。

红花槐荚果串珠状,长2.5-5厘米或稍长,径约10毫米,种子间缢缩不明显,种子排列较紧密,具肉质果皮,成熟后不开裂,具种子1-6粒;种子卵球形,淡黄绿色,干后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二、红花槐的分布范围

红花槐原产中国,现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尤为多见。日本、越南也有分布,朝鲜并见有野生,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

三、红花槐的生长环境

红花槐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或者轻碱土中都能正常生长,其主侧根相当发达,生长速度快。红花槐在海边和高海拔山区都能够生长,而且具备了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于城市的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四、红花槐的生物学特征

红花槐主要具备4项生物学特性。

①易生性:可以通过埋根、组织培养、扦插或者嫁接等多种形式栽种,特别是使用埋根法,植物非常容易成活。

②速生性:当年埋下的数公分长根条,当年度就能长到200~250cm,从而产生树冠。

③再生性:当年埋下的根,当年就能在旁边生出大量幼树,挖出大苗之后,还可从根系中分孽出大量小苗。

④适应性:红花槐在平原和高山、城市和乡村、南方和北方(除东北地区外)都可以生长。

五、红花槐的主要价值

(一)、园林观赏

红花槐具备很好的绿化作用,是如今我国各类城市园林绿化领域之中最为常用的树种之一。在一般情况之下,城市的园林绿化一定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对水资源相当缺乏的城市来说,如果有足够的水资源,就可以很好地发展自身的园林绿化产业。基于此,必须培育观赏性强,具有极强耐旱功能的且适宜城市园林绿化的品种,同时还要提供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红花槐形态美观,耐旱性能、抗逆性能、适应能力强,因而能够成为园林绿化树种的最佳选择。

红花槐不仅栽培方便,而且在园林景观中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其挂果期可超过300d,能够形成红伞压遮金珠的美丽景观,属于观叶与观果盆景之中的珍贵品种。正因为红花槐外形十分优美,所以在许多城市的广场、主干道、住宅区以及园林景观绿化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生态价值

红花槐具有非常好的生态价值,是大幅提高本地园林绿化率的树种之一。红花槐不但能较好地平衡本地生态气候,满足现代人日常休闲与外出旅游等方面的需求,而且还能丰富本地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的类别,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海拔比较高,并且比较干旱和贫瘠的地区而言,可以带来极其明显的生态效益。

红花槐具有极强的净化空气能力,是效果十分突出的抗污染类树种。试验数据显示,红花槐对于空气中的粉尘和机动车尾气当中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于当地空气的净化和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红花槐的花期较长,开花的次数较多,树形优美而且栽植的成活率非常高。只要栽种一次,即可多年受益。

(三)、其他价值

红花槐具有很好的加工利用价值。红花槐的材质显得既坚硬又极具弹性,其木质结构相当紧密并且具有非常好的耐水性特点,加上树干笔直,所以是一种非常好的加工类木材,在住房建设、车辆装饰、家具制作和枕木制作等多个方面均有应用。

红花槐的花朵具有相当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而且红花槐的花朵还是较好的牲畜饲料。总体来说,红花槐具备了非常理想的经济作用,对其进行产业化、规模化开发,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收入增长。

六、红花槐的种植技术

埋根繁殖应当选取1~2a生的树木主根或者侧根,直径为0.3~1.5cm为最佳,种植的树根大约为10~12.5kg/667m2,将树根剪300~400段/kg,可以选择温室育苗移栽或者大田埋根两种形式进行种植。室内育苗因其所在区域不同,育苗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育苗应在每年5月中旬开始。室外的最低温度达到10℃以上时,可以把树根剪为5~6cm的小段,再使用平埋法将其埋到畦床之中,至少栽种两行,下埋约5cm,株行距则为30cm×60cm,出苗之后要加强水肥管理。底肥应该使用二氨和钾肥,比例为2∶1,用量为15~20kg/667m2。同时,要强化苗木的田间管理。幼苗长出4~5片叶之后进行人工拔草,苗木长到40cm以上就能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一般情况下应当使用棉花专用除草剂。

七、红花槐的枝条扦插

①扦插时间与埋根育苗相同,也可稍早。

②选取直径8~20毫米木质化硬枝,剪成15厘米长的插条,上切口剪平,距芽包1~2厘米,下切口剪成45度的斜口,距芽包5毫米,分上下端以50根为一捆,用50毫克/千克生根粉液浸泡下端3~4小时后捞出备用。

③整地要求同前,按20厘米×40厘米的株行距将枝条以45度的倾角插入土内,顺畦覆盖地膜。

④苗木管理:出苗后及时打孔、掏苗、封土,保持床土的温湿度,临高温前揭去地膜,抹掉侧芽,加强肥水管理。扦插苗当年可长到2米以上。

红花槐后期管理简便,生产成本很低,适宜定地养蜂、园林观赏、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大面积营造,见效很快。

八、红花槐的病虫害防治

(一)、叶斑病

在高温、高湿通风不好的环境中,其叶片易感染叶斑病。

防治方法: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应加强通风透光,避免叶面长时间滞水,减少叶斑病发生的可能。发现少量病叶,及时将其摘除烧毁,定期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续3次至4次。家庭盆栽,个别植株少量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可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二)、介壳虫

在高温高湿、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特别是秋冬季长时间搁放于棚室期间,其茎干及叶片上,易出现介壳虫危害。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注意控制环境湿度。发现少量活虫体,及时用湿布抹去,也可用透明胶带将其粘去。生产性栽培,可于其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

九、红花槐的物种分类

1、槐(原变型):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同。

2、五叶槐(变型):本变种复叶只有小叶1-2对,集生于叶轴先端成为掌状,或仅为规则的掌状分裂,下面常疏被长柔毛,易与其他类型相区别。产北京(景山)。

3、龙爪槐(变型):蟠槐、倒栽槐本变型枝和小枝均下垂,并向不同方向弯曲盘悬,形似龙爪,易与其他类型相区别。供栽培观赏。

与此类似的还有杂蟠槐f.hybridaCarr.inRev.Hort.37.1893,主枝健壮,向水平方向伸展,小枝细长,下垂。可能是属于同一栽培类型。我们未见到这类标本。权录之,以待进一步研究。

4、毛叶槐(变种):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为:本变种小叶下面和小叶柄疏被柔毛,中脉基部和小叶柄上毛甚密且较长。分布与原变种基本相同。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成都附近。本变种在原始记载中提到:叶轴和小叶柄及叶两面均密被单毛,根据现有大量标本观察,这种情况只在嫩植株上见到,老株叶轴和小叶上面的毛均脱落,只有小叶下面,特别是中脉的基部及小叶柄上还存留有较多的长柔毛。

5、堇花槐(变种)紫花槐:本变种小叶上面多少被柔毛,翼瓣和龙骨瓣紫色,旗瓣白色或先端带有紫红脉纹与原变种不同。各地栽培供观赏。

6、宜昌槐(变种):本变种小叶上面疏被贴生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小枝、小叶柄、叶轴和花序上的茸毛状绒毛到第二年仍宿存,与原变种不同。产湖北(宜昌)。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