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菊

   2019-07-14 苗木佚名1777
核心提示:地被菊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菊科属:菊属分布区域:华北及东北。地被菊是陈俊愉院士等利用我国优良野生种质资源经过多年努力,育成了极宜园林应用

地被菊

地被菊    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菊科    属:菊属    分布区域:华北及东北。

地被菊是陈俊愉院士等利用我国优良野生种质资源经过多年努力,育成了极宜园林应用的菊花新品种群。它植株低矮、株型紧凑,花色丰富、花朵繁多,而且具有抗性强--抗寒(可在“三北”各地露地越冬)、抗旱、耐盐碱(可耐8~‰)、耐半荫、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优点的菊花新品种群。

一、地被菊的生长环境

地被菊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较耐旱,忌积涝。土壤要求疏松、肥沃。

二、地被菊的分布范围

由于地被菊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效果良好,因而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骆驼式”的花卉。至今累计推广应用已达1000万株以上,以北京、天津及“三北”地区为主,西至乌鲁木齐、哈密,北达大庆、黑河等地,均可露地越冬。现有“落金钱”、“盏黄”、“美矮黄”、“金不换”、“玉玲珑”、“新红”、“醉西施”、“梦幻”等20多个优良品种,最适合在广场、街道、公园等各类园林绿地中做地被植物用,组成大色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发挥宏观群体之美。

三、地被菊的主要价值

地被菊适合盆栽、地植,做花篱、园林造景等。

四、地被菊的主要品种

现栽培品种主要有:

1、“醉西施”:株高33cm左右,冠幅35×40(cm);花径:5.5cm,花色:粉色,花心紫色;花期9月上-10月上。

2、“梦幻”:株高23cm左右,冠幅33×33(cm);花径:3.6cm,花色:初淡紫色,盛期黄橙色;花期9月中-10月中。

3、“玉玲珑”:株高35cm左右,冠幅33×33(cm);花径:4.8cm,花色:白色,心淡黄;花期9月底-10月中。

4、“落金钱”:株高20cm左右,冠幅30×40(cm);花径:2.5cm,花色:初紫色,盛期淡紫;花期9月上-10月中。

5、“红玉”:株高28cm左右,冠幅39×35(cm);花径:5.0cm,初花时外瓣平展,内瓣抱心,且平瓣内卷,背色显露,盛期平碟形,现中小花心;花:红色;花期9月底-10月底。

6、‘新紫’:株高25cm左右,冠幅32×36(cm);花径:4.5cm,花色:初紫色,盛期淡紫;花期9月中-10月上。

7、“红星”:株高22cm左右,冠幅40×45(cm);花径:4.0cm,花红色;花期9月底-10月底。

8、“雪雁”:株高20cm左右,冠幅26(cm);花径:4.0cm,花色:纯白;花期9月底-10月底。

9、“流金岁月”:株高19cm左右,冠幅25×40(cm);花径:4.2cm,花黄橙色,瓣边略红;花期9月中-10月中;植株低矮、匍匐。

10“黄盏花”:株高30cm左右;冠幅30×36(cm);花径:3.8cm,花色:初桔色,盛期橙黄,花心小瓣仍桔色;花期9月底-10月底。

11、“金不换”:株高35cm左右;冠幅35×45(cm);花径:5.2cm,花期9月上-10月上。

12、“美矮黄”:株高25-35cm;冠幅40×50(cm);花径:4.5cm,花期9月中下-10月下。

五、地被菊的栽培管理

地被菊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属短日照植物,8~9月便形成花蕾,陆续开花(多数品种的自然花期是9~10月)。根系发达,不定根每年复生,萌发新个体,枝叶繁茂,冠形丰满。

(一)、繁殖方法

地被菊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这种方法成本低,繁殖系数大,可获得大量变异种,但后代性状良莠不齐。无性繁殖包括分株、扦插、嫁接等方法。为了保持地被菊的优良特性,通常采用无性繁殖,而其中分株和扦插两种方法是人们常用的繁殖方法。分株繁殖一般选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阴天进行,如连续晴天也可在下午进行。

扦插繁殖一般在4~5月份在插床或苗盘中进行,两周后大部分插穗生根,一般在扦插后25~30天定植。

(二)、定植及管理

应选择在通风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定植,地被菊喜肥,定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定植株行距为30cm×40cm,第一年可适当密植,以便及早覆盖地面,第二年应及时间苗。定植时根系要舒展,种植深度为将基部1~2片叶节埋入土中为宜,根部要用土压实,苗要栽正,之后浇透水。在生长前期,要多次松土除草,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为防止雨季积水,当植株长到20cm~30cm高时,可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地被菊缓苗后应及时摘心,只留下部四片叶,以利于多分枝。成活后,一般不再需要浇水施肥。第一年定植,通常不需摘心。第二年因长势强,株距相对变密,易导致徒长,基叶脱落。所以,自第二年起需采取控水、间苗疏枝、摘心等措施。最后一次定头一般不宜迟于7月20日,否则会推迟花期甚至影响开花。地被菊生长期间,要及时摘除残花,修剪生长过密的枝叶和病枯枝,以保证健壮枝的营养供应和保持株型良好。

(三)、病害防治

在地被菊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注意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叶斑病、病毒病、蚜虫、蛴螬等,应结合病情进行适当药物防治。

六、陈俊愉

陈俊愉,园林学家、园艺教育家、花卉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名花研究室主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会长及梅国际登录权威(IRA),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地被菊

地被菊    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菊科    属:菊属    分布区域:华北及东北。

地被菊(ground—coverchrysanthem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利用菊花野生种质资源反复杂交选育出的菊花品种群,。其具有株型低矮、花朵繁密、花色丰富、抗逆性强等特点,经长期的人工培育已成为重要的观赏花卉和经济花卉。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被菊的需求日益增多,地被菊快速繁殖方式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生产价值。

一、地被菊的形态特征

地被菊属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再生能力强,冬季地上部枝叶枯死,地下匍匐茎越冬,早春萌发新芽,初春至秋末依品种不同依次开花。地被菊植株低矮,开花早、花期长、开花繁密。依品种不同,株高25~40cm、花径3.5~9.0cm,多数品种花为重瓣,6~7月形成花蕾,陆续开花至10月中下旬。花色由红、深红、褐红、紫红、枣红、橙红到玫瑰红;由黄、金黄、褐黄到乳黄;由粉边黄心、白色黄心到黄色白心,由粉到深粉,由紫到粉紫色,由乳白到纯白,还有茶褐色等等。

二、地被菊的生长环境

地被菊具有一定的耐阴性、耐瘠薄性、耐盐碱性和耐污染性,故栽培条件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寒性,适合北方地区栽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三、地被菊的分布范围

由于地被菊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效果良好,因而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骆驼式”的花卉。至今累计推广应用已达1000万株以上,以北京、天津及“三北”地区为主,西至乌鲁木齐、哈密,北达大庆、黑河等地,均可露地越冬。现有“落金钱”、“盏黄”、“美矮黄”、“金不换”、“玉玲珑”、“新红”、“醉西施”、“梦幻”等20多个优良品种,最适合在广场、街道、公园等各类园林绿地中做地被植物用,组成大色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发挥宏观群体之美。

四、地被菊的主要品种

1、‘七仙女’:株高50cm,冠幅65cm,分枝性强;花序直径4.1cm,粉红色,单瓣;初花期11月2日,盛开期11月12日。

2、‘秋意’:株高45cm,冠幅62cm,分枝性强;花序直径4.0cm,橙红色,单窄瓣;长叶深裂;初花期11月1日,盛开期11月9日。

3、‘玉满堂’:株高40cm,冠幅65cm,分枝性强;花序直径4.5cm,白色,舌状花1~2轮;初花期10月15日,盛开期10月30日。

4、‘天坠玉露’:株高40cm,冠幅55cm,分枝性强;花序直径6cm,中花型,乳黄色,重瓣;初花期10月30日,盛开期11月17日。

5、‘金合欢’:株高50cm,冠幅65cm,分枝性强;花序直径4.2cm,黄色,单窄瓣;宽叶深裂;初花期10月26日,盛开期11月6日。

6、‘恒星’:株高40cm,冠幅58cm,分枝性强;花序直径5.3cm,深红色,单瓣;初花期10月28日,盛开期11月8日。

7、‘飞天’:株高45cm,冠幅55cm,分枝性强;花序直径4.4cm,淡粉色,单窄瓣;圆叶;初花期11月1日,盛开期11月13日。

五、地被菊的栽培技术

(一)、选择品种

地被菊的选择标准为:花朵繁密,开花整齐,花型美观,花色艳丽,植株矮壮、株型紧凑、自然成球,易分枝分蘖,不易倒伏,抗寒、抗旱、耐盐碱、耐半荫、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不同品种要花色多样、花期早中晚搭配。

(二)、育苗

1、穴盘准备:利用穴盘基质扦插育苗。穴盘内的基质用泥炭,或将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按4∶3∶3的比例配制,拌匀后装入105孔的穴盘,压实,将穴盘整齐摆放,浇透水待用。

2、接穗采集:4月中下旬扦插,采集越冬母株枝条顶端6~8cm未木质化的新梢作接穗。用手指捏住穗的中下部将其折断,手不要碰及伤口处。摘除下部2~3cm内的叶片,保留上部3~5片展开的叶片,用刀片将接穗下部的伤口削平,位于节位置下方,分品种绑扎成捆。

3、扦插方法:用稍粗于插穗的木棍在每穴中央扎孔,插入插穗,插入长度约为插穗的1/3,随后将基质挤压实。

4、扦插后管理:采用全光照间歇式喷雾,白天保证插穗不萎蔫即可,夜间停止喷雾,7~10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防病一次。

(三)、上盆

扦插后大约20d左右,扦插苗根长2~3cm时即可上盆,花盆选择口径20cm左右的双色塑料盆。种苗要求具有10条以上的新根,生长健壮、长势均匀一致、无病虫害。为了快速成形,可以在一个盆中栽植多株幼苗。返苗后,幼苗留3~5片叶摘心。幼苗期要小水喷洒,植株生长后开始每10~15d用肥水浇灌1次。

(四)、定植

地被菊宜先在营养钵内培养,当菊苗在盆内生长1~2个月、植株有一定分枝时即可定植到绿地广场,定植株行距为30cm×40cm。根据园地规划,一个品种栽成一片或一个图形。将菊苗从盆内连同土球取出,栽入栽植穴,栽植深度以土壤浅浅地覆盖上土球为宜。

(五)、养护管理

1、水分管理:栽植后的第一次浇水用清水浇透,以后根据菊花生长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用滴灌、穴灌或漫灌均可。菊花生长旺盛期需水较多,晴好的天气要勤浇、浇透。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花芽分化期要控水。现蕾后和开花期要增加水量。

2、土壤管理:土壤要及时松土,及时铲除园内杂草。

3、肥料管理:6月、7月、现蕾后和透色期各追施复合肥1次,穴施、撒施或肥水浇施均可。现蕾后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洒,7~10d一次。

4、植株管理:整形修剪:地被菊一般修剪成圆球形或带状。栽植后修剪1~2次。每次修剪时要根据造型将单株整成圆球形或整行整成带状。地被菊一般在定头后50~70d开始盛花期,所以早花品种(国庆菊)最后一次修剪时间在8月上旬,中晚花品种最后一次修剪时间在8月中下旬。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控制菊花徒长可用50%丁酰肼可湿性粉剂125~200倍液,菊花定头后3~5d喷洒一次,之后根据生长情况和植株高度、节间长短、整体效果等确定是否喷洒和喷洒次数。

(六)、冬季管理

1、清园:当年12月菊花开败后,将干枯的植株剪去,注意不要伤及基部萌发出来的脚芽。清理园内杂草、落叶等杂物,集中烧毁。

2、浇越冬水:清园后土壤上冻前浇越冬水,越冬水要浇透,3第二年及以后管理。

3、修剪:以后每年春夏季,脚芽萌发的枝条要多次修剪。每次修剪要在菊花新枝条基部未木质化之前进行,剪口下留3~5个饱满芽、长5~10cm,一般4月上旬开始修剪,营养生长期要修剪3~4次。修剪成单株圆球形或带状,最后一次修剪时间同第一年植株管理。对于分蘖多、分枝多的品种,第二年单株所占面积较大,易导致密闭,基叶脱落,所以需采取间苗、疏枝等措施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菊花枯萎后剪去干枯的植株。

六、地被菊的主要价值

一经种植可以连续多年生长,观花期花,生长期观赏植株,冬季也有绿色的萌蘖,一年四季均可观赏。在公园、广场、绿地、街道、小区等各类园林绿地的空地、树下均可作地被植物用,是较好的城市绿化花卉之一。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