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青 拉丁学名: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鼠李目 科:葡萄科 属:崖爬藤属 亚属:崖爬藤亚属 分布区域:分布于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区。
三叶青又名金线吊葫芦、蛇附子、土经丸、石老鼠,其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药用效果最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炎止痛、祛风化痰、理气健脾等功效,常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痢疾、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肝炎、病毒性脑膜炎、毒蛇咬伤、扁桃体炎、蜂窝织炎、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
一、三叶青的生物学性状
三叶青(Tetrastigmahemsleyanum)是珍贵的林下药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多年生常绿草质蔓生藤本植物。异名:石猴子、石抱子、三叶扁藤、丝线吊金钟、金丝吊葫芦、金线吊葫芦、金线吊马铃薯、拦山虎、雷胆子、破石珠、土经丸、三叶对、小扁藤、阴灵子等。三叶青喜凉爽气候,多生于海拔300~1000m山谷、灌丛、林间等阴凉的环境中,荫庇度在40%~50%,年均温度在16~22℃;雨季时,忌积水;夏季高温时,忌强光暴晒;冬季忌霜冻;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
三叶青藤本,茎褐色具槽棱,光滑无毛。叶具3小叶;叶柄圆柱形,长6-8厘米,有条纹,无毛。小叶披针状椭圆形或椭圆形至卵形,两面无毛,纸质至亚革质,长6-9厘米,宽3.5-6厘米,先端突然短渐尖,基部圆形,侧脉3-4对,与中脉成45度的角;小叶柄长0.8-2厘米,无毛。三叶青苞片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被黄褐色短柔毛。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被黄褐色短柔毛。花紫绿色或绿色,萼片5,长6-7毫米,外面被褐黄色极短之柔毛;花瓣与萼片同形稍短,长5-6毫米;雄蕊与花瓣等长,附属物长椭圆形,膜质,长达4毫米,具柄,背部张口状,先端阔楔形;花柱长5-6毫米;子房下位,四棱形,密被黄褐色极短之柔毛。果具2翅,翅近圆形,径4-4.5厘米。花期8-3月。果期1-9月。
二、三叶青的生长环境
生物学特性:三叶青喜凉爽气候,适温在25℃左右生长健壮,冬季气温降至10℃时生长停滞。耐旱,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腐殖质丰富或石灰质的壤上种植为好。
三叶青的耐阴性强,抗病、少虫害,十分耐寒。可塑性强。阴湿的室外环境可铺地栽植,成活率、覆盖率很高,生长速度快。
三、三叶青的分布范围
三叶青产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1100-1300米山谷中。分布于印度(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四、三叶青的栽培技术
(一)、育苗繁殖
三叶青繁殖以野生浙江三叶青扦插繁殖为主,也有以块根繁殖。扦插繁殖可在3~6月、8~9月进行,插穗保留3~5个芽,15~20cm长,健壮植株每年可发藤5~10条,每条50~100cm,由此推算,一株健壮植株一年可繁殖苗20株左右,繁殖系数大。扦插繁殖基质可以是(1)黄心土;(2)黄心土∶腐殖土(泥炭)=1∶1。
(二)、栽植
在每年的春季及初夏雨水多时,一般在3月底至5月初,此时日均气温已上升到10℃以上,地表土壤温度上升,土壤10cm左右无冰冻,可以有效防止低温冻害对三叶青幼苗的伤害,提高三叶青栽植的成活率。根据林地情况,坡度较小的地方,可全垦整地,挖畦种植,留出排水沟。坡度较大的地方,带状整地单行种植或者直接挖种植穴栽植。
注意浇透定根水。要求随起苗随栽,栽植时苗木要扶正压实、根系舒展。株间距20~30cm,株行距30~50cm。在种植穴中混合一份泥炭(腐殖土):有机肥=8∶1的基质。栽植后保持遮阴通风,土壤湿润。
(三)、管理
1、查苗补苗:移栽后要及时查苗,如发现死苗缺株,要带土补栽,确保全苗。
2、水肥管理:采用蓄水池进行灌溉,多雨季节及时排水,控制基质湿度在15%~30%。施肥采用有机肥,控制基质中钾含量在20~30g/kg,一年3~4次。
3、林地管理:每年中耕除草3~4次,冬季对过密弱枝和枯枝进行修剪。出笋期间,及时将影响三叶青生长的笋挖除。
4、控制光照:在春末、夏季、秋初应酌情遮挡60%~80%的太阳光,秋后及冬季和初春时节仅需遮挡30%~40%的阳光。在林间空隙大的地方可以搭建荫棚,此处新生长的竹子可以保留。
五、三叶青的病虫害防治
三叶青从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目前尚未发现危害较重的病虫害。但如果在夏季雨水多时,没有做到及时排水,造成田内大量积水,可能引发叶青根腐病、霉菌病和叶斑病。
(四)、采收
三叶青种植3年后,每年的冬至—惊蛰期间(休眠期)采摘,质量最好。过早采收块根不壮实,产量较低;过晚采收受霜冻影响质量低。采收时注意覆土还原,重新栽种好,浇透水,并剪除地上长藤,保留20~30cm藤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