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杜英 拉丁学名:ElaeocarpusbalansaeA.DC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锦葵目 科:杜英科 属:杜英属 种:大叶杜英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越南 命名者及年代:A.DC.1903。
大叶杜英(学名:ElaeocarpusbalansaeA.DC)是杜英科,杜英属乔木。高15m,嫩枝粗大,被锈褐色茸毛;叶革质或纸质,椭圆形;总状花序生于当年枝的叶腋内;核果纺锤形,两端尖,内果皮坚骨质,表面有浅沟;花期4月。
大叶杜英喜温暖至高温湿润气候,生长于海拔130-1020米的森林中,分布于越南北部、中国云南东南部等区域,可作为园林风景树和行道树。
一、大叶杜英的形态特征
大叶杜英是乔木,高15m;嫩枝粗大,被锈褐色茸毛。
大叶杜英叶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18-32cm,宽8-17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常不等侧,初时上下两面被毛,老叶上面秃净,或仅在脉上有毛,下面被锈色茸毛,侧脉12-14对,网脉疏,边缘有浅波状钝齿;叶柄长6-12cm,圆柱形,被锈色茸毛;托叶叶状,无柄,被褐色毛,卵形或圆形,长1-2.5cm。
大叶杜英总状花序生于当年枝的叶腋内,长8-12cm,被褐色茸毛,花柄长约1cm。萼片披针形,长6mm,先端尖,背面被褐色毛;花瓣5片,倒卵形,长6-7mm,背面及腹面均有毛,上半部撕裂,裂片18-20条;雄蕊28-32枚,长4mm,花药顶端有刚毛丛;花盘5裂,球形,被毛;子房3室,花柱长6-7mm,均被毛。
大叶杜英核果纺锤形,两端尖,长4cm,宽2cm,被灰褐色毛,内果皮坚骨质,表面有浅沟。花期4月。
二、大叶杜英的近种区别
大叶杜英与滇藏杜英(ElaeocarpusbraceanusWattexC.B.Clarke)相似,以致常被误定为后者,与后者的主要区别是:嫩枝上具宿存的叶状苞片。
三、大叶杜英的生长环境
大叶杜英喜光,喜温暖至高温湿润气候,深根性,抗风,不耐干旱,生长于海拔130-1020m的森林中。
四、大叶杜英的分布范围
大叶杜英产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至印度有分布。
五、大叶杜英的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大叶杜英播种时间为2-5月。采用条播,条距25cm,沟宽10-12cm,深3cm,播种量每亩8-10千克。播时撒适量钙镁磷,有利发根。覆土宜薄,盖种子以焦泥灰为好,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上面可以盖一层薄薄的干草,以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期30-40天左右。当70%的幼苗出土后,傍晚揭除覆盖物,第二天傍晚,用敌克松0.1%溶液喷洒苗床,预防病害发生。
六、大叶杜英的栽培技术
1、施肥:苗木生长初期,每隔半月施浓度3%-5%稀薄人粪尿。5月中旬以后可用1%过磷酸钙或0.2%的尿素溶液浇施。
2、除草:可用50%乙草胺1200ml/hm²和12.5盖草能600ml/hm²间替45天交替喷雾。
3、水分管理:梅雨季节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干旱季节应做好灌溉工作。
七、大叶杜英的病虫防治
大叶杜英主要虫害为食叶害虫铜绿金龟子和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防治铜绿金龟子时应掌握成虫盛期,可震落捕杀,亦可用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毒杀。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蛟食,可用敌敌畏或甲胺磷乳油质量分数0.125%-0.167%溶液,用竹签在床面插洞灌浇。
八、大叶杜英的主要价值
大叶杜英因为层层轮生的枝条自上而下形成塔形的树冠,成年树树干基部的板根,花洁白如贝,芳香,因此可作为优良的木本花卉、园林风景树和行道树。
九、杜英属
长芒杜英、节柄杜英、黑腺杜英、金毛杜英、华南杜英、滇南杜英、少花杜英、大叶杜英、滇北杜英、滇藏杜英、短穗杜英、中华杜英、杜英、显脉杜英、褐毛杜英、大果杜英、多花杜英、秀瓣杜英、秃蕊杜英、水石榕、肿柄杜英、锈毛杜英、日本杜英、广西杜英、多沟杜英、披针叶杜英、老挝杜英、灰毛杜英、绢毛杜英、长圆叶杜英、长柄杜英、滇越杜英、樱叶杜英、锡兰榄、圆果杜英、阔叶杜英、屏边杜英、山杜英、美脉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