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花 别名:山马茶、马茶花、三友花、山茶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夹竹桃科。
马蹄花是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多年生具根状茎草本植物。马蹄花叶心状箭形;有长叶柄,叶面绿色,有光泽;总花梗与叶等长;佛焰苞;下部呈短筒状,上部宽张,顶端具略反转的骤尖,白色或乳白色;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顶端无附属体;花期5-11月。因其果实形态和马蹄形状相似,故名“马蹄花”。
马蹄花原产亚洲东部的热带地区,分布于印度、缅甸等国家。马蹄花喜阳光充足,湿润和高温的环境,耐半阴,冬季喜干燥。马蹄花通过扦插和压条繁殖。
马蹄花性凉、味苦、酸、归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去风邪的功效,主治头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疾病。马蹄花常用于园林中的绿篱造景中,配置于路旁、水边、林缘。
一、马蹄花的植物学史
因其果实形态和马蹄形状相似,故名“马蹄花”。
二、马蹄花的形态特征
马蹄花根状茎草本植物,小枝分枝,全株光滑;叶对生或者轮生,马蹄花叶心状箭形,长约8~10cm,先端为锐尖,基部锐形,有长叶柄,叶面绿色,有光泽;总花梗与叶等长;侧脉有6~8对,中肋均隆起,全缘或略波状缘。聚繖花序,花为4~6朵,花冠白色,不齐分裂,波状形,冠筒狭长,淡绿色,长约3cm,萼5深裂,雄蕊有5枚;蓇葖具毛,种子有3~6粒,红色。佛焰苞;下部呈短筒状,上部宽张,顶端具略反转的骤尖,白色或乳白色;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顶端无附属体;花期5-11月。
三、马蹄花的产地生境
马蹄花原产亚洲东部的热带地区,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在中国的分布有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生长于山谷,山坡,山坡灌丛,山坡林中,山坡路边林缘灌丛。
四、马蹄花的生长习性
马蹄花喜阳光充足,湿润和高温的环境,耐半阴,冬季喜干燥。
五、马蹄花的繁殖方法
马蹄花通过扦插和压条繁殖。
六、马蹄花的栽培技术
花期:开花性良好,开花期5至11月之间
日照:栽培处日照需充足,开花较繁盛,半日照亦能成长开花,但生长缓慢,开花较稀疏。
管理:生性喜高温,冬季需干燥,温暖越冬,适合生育适温约摄氏22~30度。
繁殖:扦插或高压法来繁殖,春、秋两季为适期;以富含以有机质的湿润砂质壤土最佳
注意事项:为有毒植物,整株都有毒,如果不小心吃了我的枝叶或花,会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七、马蹄花的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马蹄花性凉、味苦、酸、归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去风邪的功效,主治头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疾病。
2、观赏价值:马蹄花常用于园林中的绿篱造景中,配置于路旁、水边、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