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紫薇

   2019-09-08 花木佚名1709
核心提示:大花紫薇拉丁学名:Lagetstroemiaspeciosa别称:大花紫薇,洋紫薇二名法:Lagetstroemiaspecios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桃金娘目科:千屈菜科属:紫薇属分布区域: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

大花紫薇、大叶紫薇、百日红、巴拿巴、五里香、红薇花、佛泪花

大花紫薇   拉丁学名:Lagerstroemiaspeciosa(L.)Pers.   别称:大花紫薇、大叶紫薇、百日红、巴拿巴、五里香、红薇花、佛泪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千屈菜科   属:紫薇属   种:大花紫薇   分布区域:印度,斯里兰卡,澳洲,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中国。

大花紫薇,别名:大叶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speciosaPers.千屈菜科、紫薇属大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柱圆柱形,无毛或微被糠批状毛。叶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甚大,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面均无毛,蒴果球形至倒卵状矩圆形,褐灰色,种子多数,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大花紫薇是常栽培庭园供观赏;木材坚硬,耐腐力强,色红而亮,常用于家具、舟车、桥梁、电杆、枕木及建筑等,也作水中用材,其木材经济价值据云可与袖木相比;树皮及叶可作泻药;种子具有麻醉性;根含单宁,可作收敛剂。

一、大花紫薇的形态特征

大花紫薇是大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柱圆柱形,无毛或微被糠批状毛。叶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甚大,长10-25厘米,宽6-12厘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面均无毛,侧脉9-17对,在叶缘弯拱连接;叶柄长6-15毫米,粗壮。花淡红色或紫色,直径5厘米,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厘米,有时可达46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花轴、花梗及花萼外面均被黄褐色糠粃状的密毡毛;花萼有棱12条,被糠粃状毛,长约13毫米,6裂,裂片三角形,反曲,内面无毛,附属体鳞片状;花瓣6,近圆形至矩圆状倒卵形,长2.5-3.5厘米,几不皱缩,有短爪,长约5毫米;雄蕊多数,达100-200;子房球形,4-6室,无毛,花柱长2-3厘米。蒴果球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2-3.8厘米,直径约2厘米,褐灰色,6裂;种子多数,长10-15毫米。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二、大花紫薇的生长习性

大花紫薇喜温暖湿润,喜阳光而稍耐阴,喜生于石灰质土壤。

三、大花紫薇的地理分布

广东、广西及福建有栽培。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及菲律宾。

四、大花紫薇分类学

大花紫薇,别名:大叶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speciosaPers.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桃金娘目;千屈菜科;紫薇属;大花紫薇。

五、大花紫薇属下种类

大花紫薇(广州常见经济植物)大叶紫薇(岭大校园植物名录)

百日红(广东)Lagerstroemiaspeciosa(Linn.)Pers.,Synops2:72.1807;KoehneinEngl.,Bot.Jahrb.4:28.1883etinEngl.,Pflanzenr.17(IV-216):261.f.5fib.1903;广州植物志161.1956;FurtadoetMontieninGard.Bull.Sing.24:264-8,f.29A.1969.——MunchausiaspeciosaLinn.inMunch.Hausv.5:357.1770.——LagerstroemiafLos-regircaeRetz.,Obs.5:25.1789;Forb.etHemsl.inJourn.Linn.Soc.Bot.23:305.1887.

六、大花紫薇栽培技术

(一)、种植方法

选择办木质化的小苗移植大田,定植前在穴里施足基肥。幼年树成长期每月施肥一次,并注意摘芽扶干。成株后每年施肥2次,花期施磷为主的复合肥,以利开花繁茂。冬季落叶休眠后修剪一次。剪去残留花枝,果枝,过密枝,病虫枝,并在基部四周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促使翌年生长,开花旺盛。病虫害少见。虫害有介壳虫等为害树枝,应及早不杀或喷乐果等农药防治。

选择5年~20年树龄的,生长良好、发育健壮、主干通直、粗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当蒴果由青绿色转变为黄赤色或浅褐色而未裂开时即成熟,此时已可采种。采种常在每年的10月~11月间为宜。一般可按母树的花色对所采种子进行分类和贮藏,种子较小,可采用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于苗床上,播种量2g/m2~3g/m2。

播种前,应先将苗床淋透水;种子可直接播种。播种后,用细沙或晒干的稻杆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春秋季均可播种,一般以3月~4月播种育苗为宜,此时种子萌发所需时间较短,15天~20天即可发芽。

一般通过压条培育新株。压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首先在整好的苗圃地上按行距40厘米,开20厘米至30厘米深的沟,沟内施入2厘米至3厘米的牛粪或马粪做底肥。结合冬春修剪,选品种优良、花大色艳、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做母株,采取发育充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要求径粗1厘米至4厘米,长度不限,在清水中浸泡2个小时后,顺沟斜埋,然后覆土踏实根部,上部顺沟压倒,覆土10厘米至15厘米厚,并浇一次透水,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增温保湿,上盖草苫2层至3层防冻,遇晴朗天气白天可揭去草苫增温,傍晚重新盖上。如此处理,一般3月中旬即可萌芽生长,4月即可见到有嫩芽露出地面,此时可重新做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去掉草苫。若棚内气温超过30℃则通风降温。从3月中旬开始应每20天揭膜顺沟培土一次,共3次到4次,使苗基部由原来的高度变成10厘米高的垄,促使产生大量不定根。

5月底去掉拱棚,根据苗出芽情况分段截开,每个萌芽即成独立的幼苗,此时应打顶促发侧枝,并追施农家肥,如稀薄饼肥水或尿素水一次,重新顺沟培土,促进生长。以后再追肥3次至4次,若出现花蕾及时疏掉,一般当年即可成为冠形丰满、枝繁叶茂的植株,秋后选雨天将苗带土起出,尽量避免损伤毛细根,移到有阳光和水肥充足的地方栽植,成活后应控制水肥,增强其适应力。通过比较,在同样条件下,用此法繁殖的紫薇苗,不但根系发达,移栽后成活率高,而且在冠形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繁殖苗。

1、地栽:在11月落叶后至第二年3月栽植。栽植时留主干高100~120厘米,剪去上部。待新的春梢生长后选留角度适宜的3~4个主枝,让其开花。

2、盆栽:用当年老枝插活的成苗进行盆栽是快速培养盆景的好方法。由于紫薇枝条柔软,盆栽的紫薇可适当进行攀扎。一般在春梢生长停止,枝条趋半木质化时进行盘扎和造形,用细棕绳牵引制成各种姿态的盆景。

(二)、养护管理

播种后的管理,主要是保持苗床湿润及防治幼苗虫害。使用花洒淋水或喷雾,以防冲出种子和冲倒幼苗,种子出芽前晴天每天淋水2次,阴雨天可视情况而定。及时疏除苗床中过弱、过密的幼苗,疏苗可以与移苗上袋相结合进行。

幼苗长出2对~3对真叶,苗高约4cm~5cm时即可上袋。晴天移植应在早、晚进行;移苗前将苗床和营养袋中的营养土淋透水,移植后淋一次定根水;移苗时分级分批选择壮苗,使用竹签小心起苗,保持根系完整,每袋种植1株,移植于容器中央。幼苗移入深度是泥土覆盖根部,略高于根颈即可(浇水及压实营养土后,根颈应与土面平齐),移入容器时防止弯根、浅植或深植。移后随时检查,及时补苗。

移植后一周要坚持每天早、晚浇水,直至其恢复生长;其后,晴天时每天浇水一次,阴天时2天~3天浇水一次。有条件的苗圃可采用喷灌和滴灌,以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和促进苗木生长。

七、大花紫薇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有斑点病和炭疽病。

发生斑点病时,应清除病叶集中销毁,并喷洒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发生炭疽病时,可交替喷洒60%代森锌600倍液,或40%多菌灵锰锌600倍~800倍液。

(二)、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豹纹木蠹蛾、中华管蓟马、栗黄枯叶蛾、丽绿刺蛾、大袋蛾、棉古毒蛾、双线盗毒蛾。

1、栽培措施防治:选无病虫苗木定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以提高树体抵抗病虫的能力。适时合理修剪,剪去过密枝、病虫枝,使树体通风透光;搞好冬季清园,每年的秋末冬初收集落叶销毁,改善苗圃生态环境,减少越冬病虫源。

2、物理防治:防治豹纹木蠹蛾,可用铁丝刺杀坑道内幼虫及蛹,或用粘土堵塞坑道,使幼虫及蛹窒息而死。防治毒蛾类、刺蛾类和蓟马类均可采取人工刮除卵块的方法;防治栗黄枯叶蛾和双线盗毒蛾,还可采用灯光诱杀成虫的方法;防治丽绿刺蛾和棉古毒蛾还可采用人工捕杀幼虫及蛹茧的方法;防治大袋蛾则还可采用摘除虫囊的方法。

3、化学防治:防治豹纹木蠹蛾,可用棉花蘸80%的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堵塞洞口或灌注坑道杀死坑内幼虫。防治栗黄枯叶蛾、丽绿刺蛾、大袋蛾、棉古毒蛾和双线盗毒蛾,可在嫩梢期,用印楝素乳油500倍~800倍液,或5%的鱼藤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3000倍液喷布新梢。防治中华管蓟马,可在虫口高峰前期喷40%乐果乳剂300倍~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3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3000倍液喷布新梢。

4、生物防治

大花紫薇与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

混交林的优势

1、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

2、混合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林内光照减弱,水分蒸发减少,可以形成林内的小气候。

3、混合林的根系更加发达,在保持水分和防风固沙的效果会更加;

4、混合林叶冠层厚,枯落物比较多,单位面积落叶更多,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5、混合林品种多,生境比较好,病虫害的天敌比较多,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6、由于混交林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火灾的危险系数更低;

7、混交林的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助下,主干可以长的更加通值、圆满,干材质量更好。

九、大花紫薇的主要价值

(一)、药用价值

大花紫薇的树皮及叶可作泻药;种子具有麻醉性;根含单宁,可作收敛剂。

1、药理:经观察多种植物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摄取口葡萄糖的作用后发现,大叶紫薇为促进摄取的植物之一。从中分离到可乐苏酸及马斯里酸两种三萜类化合物,前者为葡萄糖转运的促进物,因此具有降血糖活性。

2、药用部位:以根及花入药。

3、采收加工: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晾干。叶:夏、秋季采摘,晾干。

4、功能:敛疮,解毒,凉血止血;根用于痈疮肿毒;树皮、叶作泻药;种子具有麻醉作用。大花紫薇叶有降血糖、抗氧化和抗真菌的活性,而其主要的活性为降血糖活性。

5、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有降血糖、抗氧化和抗真菌的活性,而其主要的活性为降血糖活性。

6、主治用法:痈疮肿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7、化学成分: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经硅胶和SephadexLH-20柱层析,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分别为:①熊果酸(ursolicacid)、②2α-羟基熊果酸(corosolicacid)、③2α-羟基白桦脂酸(alphitolicacid)、④积雪草酸(asiaticacid)、⑤β-谷甾醇(β-sitosterol)、⑥正三十二醇(dotriacontanol)、⑦胡萝卜苷(daucosterol)、⑧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olacetate)、⑨β-谷甾醇乙酸酯(β-sitosterolacetate)、⑩(2α,3β)-乌索-12-烯-2,3,28-三醇[(2α,3β)-urs-12-ene-2,3,28-triol)]。

(二)、使用价值

常用于家具、舟车、桥梁、电杆、枕木及建筑等,也作水中用材,其木材经济价值据云可与袖木相比。

(三)、观赏价值

大花紫薇花色艳丽,花期长久。可在各类园林绿地中种植。也可用于街道绿化和盆栽观赏。

大花紫薇花大,美丽,常栽培庭园供观赏;木材坚硬,耐腐力强,色红而亮。

十、紫薇属

毛萼紫薇、尾叶紫薇、川黔紫薇、广东紫薇、光紫薇、桂林紫薇、紫薇、云南紫薇、福建紫薇、小花紫薇、南洋紫薇、大花紫薇、狭瓣紫薇、南紫薇、网脉紫薇、绒毛紫薇、西双紫薇、毛紫薇。

大花紫薇    拉丁学名:Lagetstroemiaspeciosa    别称:大花紫薇,洋紫薇    二名法:Lagetstroemiaspecios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桃金娘目    科:千屈菜科     属:紫薇属     分布区域: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中国。

大叶紫薇,高7-25m。树皮灰色,平滑。阳性植物。需强光。耐热、不耐寒、耐旱、耐碱、抗风、耐半荫、耐剪、抗污染、大树较难移植。喜高温湿润气候,栽培在全日照或半日照之地均能适应,对土壤选择不严,抗风,耐干旱和耐瘠薄。

一、大花紫薇形态特征

大花紫薇是落叶乔木,学名:Lagetstroemiaspeciosa,高7-25m。树皮灰色,平滑。枝圆柱形,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8-10mm,粗壮;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长10-25cm,宽6-12cm,先端钝形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面均无毛;侧脉7-17对,在叶缘糨拱连接。花淡红色或紫色,直径5cm;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排成分塔形;花梗长1-1.5cm,密生黄褐色毡绒毛;花萼有12条纵棱或纵槽,生糠秕状毛,长约13mm,裂片三角形,反曲,内面无毛,除属体鳞往大辩论;花瓣6,近圆形或倒卵形,长2.5-3.5cm,几不皱缩,有短爪,长约5mm;雄蕊多数,多达100-200,着生于萼管中下部;子房球形,4-6室,无毛,花柱长2-3cm,比雄蕊长。

大花紫薇蒴果倒卵形或球形,长2-3.8cm,直径约2cm,褐灰色,6裂。种子多数,长10-15mm。花期5-9月,果期10-12月。它树高6-12(15)米,干直立,树皮黑褐色,分枝多,枝开展,圆伞形。叶大,长10-70厘米,有短柄。单叶对生,椭圆形、长卵形至长椭圆形,长可达20厘米,先端锐,全缘;5-8月开花,圆锥花序顶生,花紫色,花形大,径5-7公分,6片淡紫色花瓣,边缘呈不齐波状;蒴果圆球形,径约2.5厘米,秋季成熟,成熟时茶褐色,自裂成六片。花萼有棱糟及鳞片状柔毛;夏秋开花。

二、大花紫薇分布范围

大花紫薇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吉林均有生长和栽培。

大花紫薇主要种植生产基地在广东、福建(华南地区),苗木市场成品苗木胸径以8-12cm居多,胸径超过15cm的大叶紫薇较少很难采购。胸径超过30cm的大叶紫薇多以开白花为主,如不开白花则多是经人工嫁接。

三、大花紫薇主要价值

(一)、观赏价值

1、枝叶茂密,开花华丽,树姿飘逸。

2、叶片质感平滑,枝叶略为下垂,每到冬天就转为红色或暗红色的叶子禁不住寒冷而落叶纷纷,到初春又萌芽,给南国人们以季相的变化。

3、夏季开花,为夏季代表花之一。花在枝条顶成串朝上绽开,花朵满布枝头,总让人惊艳不已,大型优雅的紫花就如同扬翅飞舞的风蝶围绕枝头不肯离去,非常显眼。盛开时幽柔华丽,极为壮观,颇有樱花的风姿。

4、大花紫薇的球形蒴果串串结与枝头,宛如树顶挂着许多小铃铛。

(二)、景观用途

适合用作高级行道树、园景树、林浴树与庭荫树,单植、列植、群植均可。

适于各式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美化。特别推荐用于风景林建设,紫花品种宜用于中、近距离观赏,而红花品种可用于供远距离观赏的风景林。大叶紫薇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观花观叶树种,其绿化效果好,栽植当年既能体现。紫薇移栽成活率极高,花期超长,全年可观赏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抗风力较强,是城市理想的行道树种。

四、大花紫薇繁殖方法

播种、扦插、高枝压条均可。于春季新叶萌发前取枝扦插,成活率甚高。生物学特性喜高温、怕严寒,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生长迅速。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用扦插繁殖。

在春季剪取未萌芽的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长20-25cm,按行株距30cm×cm,斜插入土中,插穗的深度为2/3,压实后浇水,盖上薄膜,长出叶片和生根后,膛渐去掉薄膜。培育1年,移苗定植,按行株距300cm×300cm开坑,每坑栽1株。

此外,引种繁殖多采用种子播各,于春季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季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夏季施1次过磷酸钙或复合肥,冬季施1次厩肥或草木灰。每次施肥后进行培土。冬季进行修剪。

(一)、播种

播种可以得到大量健壮而整齐的苗木。秋末采集当年成熟的种子,干藏。翌年2~3月条播,4月可出苗。幼苗宜稍遮荫,保持土壤湿润,适当追施化肥,当年7~8月即可开花。如果不上盆销售,应及时摘除花蕾,以积蓄养分,促壮苗木,以利于下年开花。

五、大花紫薇中药属性

(一)、基本介绍

拼音名:DàYèZǐWēi

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大叶紫薇的根及叶。

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季采摘,晒干。

(二)、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经观察多种植物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摄取口葡萄糖的作用后发现,大叶紫薇为促进摄取的植物之一。从中分离到可乐苏酸及马斯里酸两种三萜类化合物,前者为葡萄糖转运的促进物,因此具有降血糖活性。

功能主治:敛疮;解毒。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三)、化学成分

叶含紫薇缩醛(lageracetal)即是二丁氧基丁烷(1,1-dibutoxybutane),戊醇(amyla1cohol),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还含并没食子鞣质类成分:紫薇鞣质(lagerstannin)A、B、C和石榴皮葡萄糖酸鞣质(punigluconin);它们的结构依次是2,3:4,6-双-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2,3:4,6-bis-O-(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nicacig],2,3,5-O-(S,R)-黄没食子三酰基-4,6-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2,3,5-O-(S,R)-flavogalloyl-4,6-O-(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nicacid〕,5-0-没食子酰基六羟基-4,6-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5-O-galloyl-4,6-0-(S)-hexahydroxydiphenoyl-ngluconicacid〕,2,5-二-O-没食子酰基4,6-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2,5,di-O-galloya-4,6-O-(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nicacid]。又含三萜成分:马斯里酸(maslinicacid)即是2α-羟基齐墩果酸(2α-hydroxydeanolicacid),可乐苏酸(colosolicacid)即是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nicacid)。还含类脂(Iipoid)和16种氨基酸(aminoacids)。

六、大花紫薇区分方法

大叶紫薇:顾名思义叶子特大。枝条较细,较短小。花絮较零散,较大。春季抽枝较少。所以花也较少。多为嫁接品种。

细叶紫薇:叶子较小,枝条较细,花絮密集,相对而言较小,多为粉色花。春季抽枝较多。所以花也较多。

紫薇:包含大叶紫薇、细叶紫薇等其他品种。

七、大花紫薇养护管理

大叶紫薇耐旱,怕涝,每年可于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一次返青水和冻水,平时如不过于干旱,则不用浇水,一般在春旱时浇l~3次水,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水大烂根。秋天不宜浇水。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如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更好,可使植株来年生长旺盛,花大色艳。

为了使紫薇花繁叶茂,在休眠期应对其整形修剪。因紫薇花序着生在当年新枝的顶端,因此在修剪时要对一年生枝进行重剪回缩,使养分集中,发枝健壮,要将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幼树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形成良好的树冠。

八、大花紫薇多次开花技术

大叶紫薇(大花紫薇)是热带、亚热带的中型落叶乔木,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长势旺盛,耐热、不耐寒,耐旱、耐碱、耐风、耐剪,抗污染,大树较难移植。叶厚大而浓密,花大花多而艳丽。是遮荫观花的良种,是路树、公共绿地和庭园绿化美化首选良种之一。

我的住房附近有两棵大叶紫薇,枝繁叶茂。但一年只开花一次(1个月左右),结出像龙眼果那样的串串果实压弯了枝条。果子既不能吃又不好看,成熟后的颜色是灰黑色的,尤其果壳开裂撒种后,外壳还长期挂在果枝上,有碍美观并影响树木的生长。

为让它一年多次开花,我们从2004年开始试验,当每一个花枝的几十个、上百个花苞先后开花完毕,即刻把那个花枝剪去。结果先剪的就先萌发新枝,后剪的依次跟上。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新花枝出现了,再经半个来月的发育,花苞绽放,开花的数量和质量不亚于第一次。第二次开花后按上述方法处理,结果都萌发了新枝,但只有先前的部分新枝开了花,后面的可能受到营养和季节气候的影响而没有开,但也为下年度提早开花打下了基础。另一棵不做试验、留作对比,仍然开花后就果实累累了。

2005年进行同样试验,都取得了成功。由于上一年打好了基础,第一次花比上一年早半个月左右,叶茂花繁。第二次花于8月中旬就接连不断地开,开花的数量、质量也不亚于第一次。一般的花枝都有70~80个花苞、多者100多个。花的直径5~7厘米,6个紫红色的花瓣、金黄色的大花心,非常艳丽。第三次花有可能比去年的好,因为整个花期都前移了,这对开花的环境是有利的。另一棵对比树仍然如故。

此法简便高效,因为它符合良性循环的规律。剪下的花枝和幼果还可返回做有机肥,剪下后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主要集中到开花上。

九、大花紫薇虫害防治

1、紫薇绒介

这种常见的病虫害1年发生2代,以卵或若虫越冬。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为害,致使枝叶发黑,叶片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虫害之一。

紫薇绒介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防止病原流入,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虫能力,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植株密度过大,结合冬季、早春修剪将虫枝集中烧毁。数量小时,进行人工刮除。

2、紫薇的白粉病

这种病虫害是我们最常见的以一种,接下来重点为大家讲讲这点。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染。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连成片。

严重者致整个叶片枯黄,引起早落叶,温度在19-25℃,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最易发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尤其秋季发病最严重,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或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由气流传播,生长季节能多次侵染。发生白粉病后,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一半以上,病叶蒸腾强度增加,加速叶片衰老、死亡。

紫薇的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

2、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3、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