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竹 拉丁学名:FargesiabrevissimaY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Graminales 科:禾本科Gramineae 亚科:竹亚科Bambusoideae 族:北美箭竹超族,北美箭竹族,筱竹亚族 属:箭竹属Fargesia 分布区域:四川组圆芽箭竹 组:Sect.Ampullares 系:纤枝系Ser.Ampullares 分布情况:四川东部特产 用途介绍:可食用;笋竿可劈篾编制筐。
窝竹(学名:Fargesiabrevissima)为禾本科箭竹(arrowbamboo)属下的一个种。四川东部特产。生长于海拔2000—2400米的高山平地或坡地。模式标本采自巫溪县红池坝。
一、窝竹的形态特征
窝竹竿柄长7-14厘米,径粗1.1-2.5厘米;节间长2-12毫米,实心。竿高3-5米,径粗1-3厘米,梢端直立;节间长10-15厘米,基部节间长3-5厘米,圆筒形,坚硬,幼时密被白粉,无毛。纵向细肋通常不发达,中空,竿壁厚2-4毫米;箨状隆起;竿环隆起,与箨环等高,幼时有白粉,有时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竿芽三角状锥形,肥厚,近贴竿或其上部者不贴竿,边缘密生灰褐色短纤毛。竿每节簇生4-8枝,枝与竿常作30度的夹角开展,上举,直径1-1.7毫米。笋紫绿色或紫色,无毛;箨鞘迟落,软骨质,矩形,光亮,顶端圆形,背面无毛,基部被白粉,纵向纹在鞘上部及两侧明显,边缘无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微作“山”字形或三角状弧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直立,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平直或微皱折,基部与箨鞘顶端近等宽,不易自箨鞘脱落,边缘平滑。小枝具2-4叶;叶鞘长2.6-3.6厘米,边缘通常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截形,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2-3毫米;叶片披针形,长5-11厘米,宽7-15毫米,基部阔楔形,下表面灰绿色,无毛,次脉3或4对,小横脉明显,叶缘的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6月。
二、窝竹的生长环境
窝竹生长于海拔2000-2400米的高山平地或坡地。
三、窝竹的主要害虫
竹螟、竹蝗、竹斑蛾、笋夜蛾、笋蝇、竹象虫等。前三种虫吃竹叶以致植株的光合作用效能降低,营养不良,竹笋产量减少。后三种虫为害竹笋,幼虫注入笋内,轻则以致竹笋生长,重则造成腐烂。对竹夜蛾和竹象虫要及时挖除受害的竹笋,杀死幼虫。冬季松土除草可消灭躲在草中和土中的害虫。
四、窝竹的主要病害
有枯梢病和水枯病。防治枯梢病要对种竹进行严格检疫,杜绝病源。
五、窝竹的主要价值
窝竹绿叶繁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六、箭竹属
尖削箭竹、贴毛箭竹、片马箭竹、船竹、樟木箭竹、油竹子、短柄箭竹、窝竹、景谷箭竹、岩斑竹、卷耳箭竹、颈鞘箭竹、马亨箭竹、美丽箭竹、笼笼竹、带鞘箭竹、粗节箭竹、尖尾箭竹、斜倚箭竹、毛龙头竹、矮箭竹、缺苞箭竹、龙头箭竹、马斯箭竹、空心箭竹、牛麻箭竹、喇叭箭竹、勒布箭竹、丰实箭竹、扫把竹、凋叶箭竹、棉花竹、光叶箭竹、贡山箭竹、错那箭竹、吉隆箭竹、海南箭竹、冬竹、喜湿箭竹、九龙箭竹、雪山箭竹、泸水箭竹、大姚箭竹、马利箭竹、黑穗箭竹、神农箭竹、华西箭竹、团竹、长圆鞘箭竹、云龙箭竹、少花箭竹、超包箭竹、皱壳箭竹、密毛箭竹、红壳箭竹、弩刀箭竹、秦岭箭竹、拐棍竹、青川箭竹、佤箭竹、糙花箭竹、白竹、圆芽箭竹、西藏箭竹、秃鞘箭竹、腾冲箭竹、箭竹、细枝箭竹、粗毛箭竹、曲竿箭竹、德钦箭竹、薄壁箭竹、鸡爪箭竹、伞把竹、紫序箭竹、无量山箭竹、元江箭竹、玉龙山箭竹、昆明实心竹、察隅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