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艾草

   2019-09-27 花木佚名1535
核心提示:香艾草拉丁学名:Blumeaaromatria别称:香艾草、香艾、艾草、艾纳香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菊目科:菊科属:艾纳香属。香艾草(学名:Blumeabalsamifera)是菊科艾纳香属的植物。别名“大艾”

香艾草    拉丁学名:Blumeaaromatria    别称:香艾草、香艾、艾草、艾纳香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艾纳香属。

香艾草(学名:Blumeabalsamifera)是菊科艾纳香属的植物。别名“大艾”、“大风艾”(广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银灰色,花白色,花、茎及叶具有挥发性药香,叶片味道似柠檬,常被用于制作花露水,擦在皮肤上具有防蚊虫叮咬的功效。

一、香艾草的形态特征

香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茎粗壮,直立,高1-3米,基部径约1.8厘米,或更粗,茎皮灰褐色,有纵条棱,木质部松软,白色,有径约12毫米的髓部,节间长2-6厘米,上部的节间较短,被黄褐色密柔毛;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2-25厘米,宽8-10厘米,基部渐狭,具柄,柄两侧有3-5对狭线形的附属物,顶端短尖或钝,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或黄白色密绢状棉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10-15对,弧状上升,不抵边缘,有不明显的网脉;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1.5-3.5厘米,基部略尖,无柄或有短柄,柄的两侧常有1-3对狭线形的附属物,顶端渐尖,全缘、具细锯齿或羽状齿裂,侧脉斜上升,通常与中脉成锐角。头状花序多数,径5-8毫米,排列成开展具叶的大圆锥花序;花序梗长5-8毫米,被黄褐色密柔毛;总苞钟形,长约7毫米,稍长于花盘;总苞片约6层,草质,外层长圆形,长1.5-2.5毫米,顶端钝或短尖,背面被密柔毛,中层线形,顶端略尖,背面被疏毛,内层长于外层4倍;花托蜂窝状,径2-3毫米,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长约6毫米,檐部2-4齿裂,裂片无毛;两性花较少数,与雌花几等长,花冠管状,向上渐宽,檐部5齿裂,裂片卵形,短尖,被短柔毛。瘦果圆柱形,长约1毫米,具5条棱,被密柔毛。冠毛红褐色,糙毛状,长4-6毫米。花期几乎全年。

二、香艾草的生长环境

香艾草生于林缘、林下、河床谷地或草地上,海拔600-1000米。

三、香艾草的分布范围

香艾草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四、香艾草本种提示

此植物为提取冰片的原料,故有冰片艾之称。又为发汗祛痰药,对食伤、霍乱、中暑、胸腹疼痛等有一定疗效。

Blumeabalsamifera(L.)DC.var.microcephalaKitam.根据其所引的我国海南岛的标本(Lei408)与大量国产的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标本相比较,其头状花序径5-8毫米,叶质地厚薄不一,边缘有羽状齿裂,具短细尖齿或全缘,看来上述的性状并不稳定,因此,该变种应合并入本种较为适宜。

五、香艾草主要价值

香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银灰色,花白色,花、茎及叶具有挥发性药香,叶片味道似柠檬,常被用于制作花露水,擦在皮肤上具有防蚊虫叮咬的功效,欧洲人常拿叶片进行泡茶饮用,有益肠胃健康。

发芽温度

发芽天数

生长适宜温度

播种季节

开花季节

播种到

18-22℃

8-12天

15-35℃

1-12月

1-12月

约90天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