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树

   2019-10-20 苗木佚名3102
核心提示:胭脂树拉丁学名:BixaorellanaLinn俗名:LipstickTree、AnnattoTree 别称:胭脂树、臙脂树、臙脂木、胭脂木、红木、红色树界:植物界科:胭脂树科(Bixaceae)属:胭脂树属(Bixa)分布区域:原产地热带美洲,热带及亚热

胭脂树  拉丁学名:BixaorellanaLinn  俗名:LipstickTree、AnnattoTree   别称:胭脂树、臙脂树、臙脂木、胭脂木、红木、红色树  界:植物界  科:胭脂树科(Bixaceae)  属:胭脂树属(Bixa)  分布区域:原产地热带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广为种植。中国分布于广东、云南。

胭脂树(学名:Bixaorellana),属于胭脂树科、胭脂树属的多年生植物。是热带地区最有名的染料植物。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皮呈灰白色,有白斑,叶具长柄,互生,心形,先端锐尖,近於全缘,两面平滑。圆锥花序顶生,密布褐色短毛;花瓣5片,粉红色,萼形小,不整齐二裂,基部具腺体5。蒴果扁三角形(鸡心形),密被软刺,其红色外种皮为良好之胭脂材料。

亚马逊河流域与西印度群岛的原住民取胭脂树的种子,拌合唾液,再用手掌搓揉,涂抹脸部、皮肤,做为身体的装饰,看起来就像涂上胭脂一般,因此得名。

一、胭脂树的形态特征

胭脂树株高达9公尺(30呎);花粉红色,花径5公分(2吋);叶稍卵形,长8~18公分;褐色荚蒴果长5公分,可生产一种红色或黄色粉末状染料,用于奶油、乳酪及人造奶油的著色。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种植。胭脂树树干通直,树皮老时呈黑褐色,内层粉红色,有白色乳汁。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7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尾状,基部阔楔形;背部灰白色短茸毛。花单性同株,雄花序棒状,雌花序球形,均被灰色毛。椹果多数,顶端身长弯曲;种子少数。

1、茎:胭脂树是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很少超过8公尺;树干直,但在很低处就开始分枝;树冠略呈半圆形;树枝伸长,皮褐色,斜上升或直立,光滑无毛。

2、叶:胭脂树叶互生,具长柄,卵形或卵状心形,长8~18公分,宽6~12公分,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心形,纸质或厚纸质,全缘或浅波状缘,表面绿色光滑无毛,背面有赤褐色短毛,5出脉、主脉,侧脉及细脉於表面凹下於背面隆起。叶柄长4~7公分,略粗壮,光滑无毛。

3、花:胭脂树花顶生,开放时径约2~3公分,呈密集的圆锥花序,花序长6~12公分,胭脂树-花密布赤褐色短毛;花萼深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黄色或红色,基部具有腺体5;花瓣5片,粉红色,长椭圆形,长1.2~1.8公分,宽0.6~0.9公分,先端宽,背面略具红色斑点;雄蕊多数,花丝上半部淡紫色,下半部为黄色,柱头浅2裂。

4、果实:胭脂树果实为蒴果,扁三角形(鸡心形),密被肉质软刺,成熟时2瓣裂,长3~4.5公分,成熟实带红褐色;种子多数,长椭圆形,先端略钝,径0.4~0.5公分,外被有红褐色肉质种皮,其红色外种皮为良好之胭脂材料。

二、胭脂树的分布范围

胭脂树原产于热带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种植,中国分布于广东、云南等地。与龙血树共称为“会流血的树”。

三、胭脂树的主要价值

(一)、建筑用材

因胭脂树材质轻软、结构粗,故加工容易,供建筑和家居等用材。

(二)、景观绿化

胭脂树的果实可作欣赏,叶片背面有褐色的鳞痂,嫩叶用手搓揉,会出现红色的汁液。

(三)、工业染料

胭脂树是热带地区最有名的染料植物。亚马逊河流域与西印度群岛的原住民取胭脂树的种子,拌合唾液,再用手掌搓揉,涂抹脸部、皮肤,做为身体的装饰,看起来就像涂上胭脂一般,因此得名。果实可以做成红色染料。

(四)、药用保健

1、性味归经:根:酸、涩、甘、平。

2、主治效用:根:退热,截疟,解毒。治发热,疟疾,咽痛,黄疸,痢疾,丹毒,毒蛇咬伤,疮疡;种子:收敛,退热。治肝炎,尿血。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