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荚蒾 拉丁学名:ViburnumschensianumMaxim. 二名法:Viburnumschensian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目:茜草目Rubiales 科:忍冬科Caprifoliaceae 族:荚蒾族Viburneae 属:荚蒾属Viburnum 组:裸芽组Sect.Viburnum 分布区域:中国大陆。
陕西荚蒾(学名:ViburnumschensianumMaxim.),为忍冬科、荚蒾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山东、湖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河北、甘肃、江苏等地,生长于海拔700至2,200米的地区,见于松林下、山谷混交林以及山坡灌丛中。
一、陕西荚蒾的形态特征
陕西荚蒾是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幼枝、叶下面、叶柄及花序均被由黄白色簇状毛组成的绒毛;芽常被带锈褐色簇状毛;二年生小枝稍四角状,灰褐色,老枝圆筒形,散生圆形小皮孔。
陕西荚蒾叶纸质,卵状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3-6(-8)厘米,顶端钝或圆形,有时微凹或稍尖,基部圆形,边缘有较密的小尖齿,初时上面疏被叉状或簇状短毛,侧脉5-7对,近缘处互相网结或部分直伸至齿端,连同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小脉两面稍凸起;叶柄长7-10(-15)毫米。
陕西荚蒾是聚伞花序直径(4-)6-7(-8)厘米,结果时可达9厘米,总花梗长1-1.5(-7)厘米或很短,第一级辐射枝(3-)5条,长1-2厘米,中间者最短,花大部生于第三级分枝上;萼筒圆筒形,长3.5-4毫米,宽约1.5毫米,无毛,萼齿卵形,长约1毫米,顶钝;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6毫米,无毛,筒部长约1毫米,裂片圆卵形,长约2毫米;雄蕊与花冠等长或略较长,花药圆形,直径约1毫米。
陕西荚蒾果实红色而后变黑色,椭圆形,长约8毫米;核卵圆形,长6-8毫米,直径4-5毫米,背部龟背状凸起而无沟或有2条不明显的沟,腹部有3条沟。花期5-7月,果熟期8-9月。
这个种的果核背部隆起,在组内颇为突出。它的叶形颇似绣球荚蒾V.macrocephalumFort.、琼花V.macrocephalumFort.formaketeleeri(Carr.)Rehd.及聚花荚蒾V.glomeratumMaxim.;同前两者的区别在于花序无大型的不孕花,果核无背沟;与后者的区别在于萼筒无毛,叶的侧脉近叶缘前互相网结或仅部分伸至齿端。
二、陕西荚蒾的生长环境
陕西荚蒾生于山谷混交林和松林下或山坡灌丛中,海拔700-2200米。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南部。
三、陕西荚蒾的分布范围
陕西荚蒾产河北(内丘)、山西、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至南部、山东(济南)、江苏南部、河南、湖北和四川北部(松潘)。
生境:灌丛中,山谷林下,山坡灌丛,山坡林中,石灰岩山林中。
海拔下限:100。
海拔上限:2500。
是否中国特有:是。
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内分布:辽宁省,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山东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
四、荚蒾属
1、大叶组:水红木、厚绒荚蒾、光果荚蒾、淡黄荚蒾、鳞斑荚蒾、锥序荚蒾、三叶荚蒾。
2、齿叶组:浙皖荚蒾、桦叶荚蒾、短柄荚蒾、金腺荚蒾、粤赣荚蒾、荚蒾、宜昌荚蒾、臭荚蒾、南方荚蒾、台中荚蒾、海南荚蒾、全叶荚蒾、衡山荚蒾、甘肃荚蒾、披针叶荚蒾、长伞梗荚蒾、吕宋荚蒾、黑果荚蒾、西域荚蒾、小叶荚蒾、常绿荚蒾、茶荚蒾、瑶山荚蒾。
3、裂叶组:朝鲜荚蒾、欧洲荚蒾。
4、侧花组:广叶荚蒾、侧花荚蒾。
5、蝶花组:蝶花荚蒾、粉团。
6、合轴组:显脉荚蒾、合轴荚蒾。
7、圆锥组:短序荚蒾、短筒荚蒾、滇缅荚蒾、漾濞荚蒾、伞房荚蒾、红荚蒾、香荚蒾、大花荚蒾、巴东荚蒾、长梗荚蒾、珊瑚树、少花荚蒾、峨眉荚蒾、瑞丽荚蒾、亚高山荚蒾、台东荚蒾、腾越荚蒾、横脉荚蒾、云南荚蒾。
8、球核组:蓝黑果荚蒾、樟叶荚蒾、川西荚蒾、球核荚蒾、三脉叶荚蒾。
9、裸芽组:醉鱼草状荚蒾、修枝荚蒾、金佛山荚蒾、密花荚蒾、黄栌叶荚蒾、聚花荚蒾、绣球荚蒾、蒙古荚蒾、皱叶荚蒾、陕西荚蒾、壶花荚蒾、烟管荚蒾。
10、其他: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