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

   2019-11-26 苗业网佚名1065
核心提示:落葵拉丁学名:Basellaalba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中央子目科:落葵科属:落葵属种:落葵命名者及年代:L.,1753。落葵(学名:BasellaalbaL.)是落葵科,落葵属一年生缠

落葵

落葵    拉丁学名:basellaalba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子目    科:落葵科    属:落葵属    种:落葵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落葵(学名:basellaalbaL.)是落葵科,落葵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肉质,长可达数米,无毛,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或圆形,叶柄上有凹槽。穗状花序腋生,苞片极小,早落;花被片淡红色或淡紫色,卵状长圆形,花丝短,白色,花药淡黄色;果实球形,5-9月开花,7-10月结果。

落葵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多有种植,南方有逸为野生。

落葵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栽培作蔬菜,也可观赏。全草供药用,为缓泻剂,有滑肠、散热、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痈毒及乳头破裂。果汁可作无害的食品着色剂。

一、落葵的形态特征

落葵是一年生缠绕草本。茎长可达数米,无毛,肉质,绿色或略带紫红色。

落葵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长3-9厘米,宽2-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或圆形,下延成柄,全缘,背面叶脉微凸起;叶柄长1-3厘米,上有凹槽。

落葵穗状花序腋生,长3-15(-20)厘米;苞片极小,早落;小苞片2,萼状,长圆形,宿存;花被片淡红色或淡紫色,卵状长圆形,全缘,顶端钝圆,内摺,下部白色,连合成筒;雄蕊着生花被筒口,花丝短,基部扁宽,白色,花药淡黄色;柱头椭圆形。

落葵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至深红色或黑色,多汁液,外包宿存小苞片及花被。花期5-9月,果期7-10月。

二、落葵的生长环境

落葵耐高温高湿,一般生长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子一般发芽适温在25℃左右,植株生长适温在25℃-30℃,在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土壤湿润。落葵的个别品种对高温短日照要求较严,多数品种对日照要求不严。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

三、落葵的分布范围

落葵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北方各地多有种植,南方有逸为野生的。

四、落葵的品种分类

落葵(名医别录)蔠葵、蘩露(尔雅),藤菜(本草纲目),臙脂豆、木耳菜(植物名实图考),潺菜(广州),豆腐菜(云南),紫葵、胭脂菜、蓠芭菜(福建)、染绛子B.rubraL.和B.albaL.没有多大区别,应该合并,而最早将二者合并的是Graham(1839),他选用了B.albaL。

落葵有红花、白花及黑花落葵等,采用栽培的主要是前两类。

(一)红花落葵茎淡紫色至粉红色、绿色,叶长宽几乎相等,主要品种有:

1、红落葵又叫红叶落葵,红梗落葵,茎淡紫色到粉红色,叶片深绿色,叶脉及叶缘附近紫红色。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叶型较小,长宽均6厘米左右,穗状花序的花梗长3—4.5厘米,原产于印度、缅甸等地。

2、青梗落葵,为红梗落葵的一个变种,除茎为绿色外,其他特征和特性与红落葵基本相同。

3、叶落葵,又叫大叶落葵。茎绿色,叶深绿色,顶端急尖。叶片心脏形,叶柄有凹糟;叶型较宽大,长15厘米,叶宽8-12厘米,穗状花序,花梗长8-l4厘米,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

(二)白花落葵又叫白落葵,细叶落葵,茎淡绿色,叶绿色,叶片卵圆形至长卵圆披针形,基部圆或渐尖,顶端尖或微锐尖,边缘梢作波状,叶片较小,平均长2.5-3厘米,宽1.5-2厘米,栽培很少。

五、落葵的繁殖方法

落葵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老茎扦插繁殖。在生产上用种子繁殖,以条播或撒播方法进行畦作栽培。

(一)、适期播种:落葵一般在气温20℃以上时,就可露地播种栽培。以采收嫩茎叶为主的落葵,在播后50天左右就进入采收期。一般在4月份播种,6月份就可采收。

(二)、整地施肥:播种前先整地施肥,亩施用腐熟优质粗肥5000公斤左右,普撒后耕翻做畦,畦宽1-1.2米。在春季播种时,为了提高地温,还可在播前1周覆膜烤地。当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才可播种。

(三)、浸种催芽:由于落葵的种壳厚而且坚硬,播种前应先浸种催芽。可用50℃水搅拌浸种30分钟,然后在28℃-30℃的温水里浸泡4-6小时,搓洗干净后在30℃条件下保湿催芽。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四)、播种技法

1、条播:如果采用条播法播种,可先在畦内开沟,沟深2-3厘米,沟宽10-15厘米,沟距20厘米,按沟条播。播种后,将畦搂平,稍作镇压后,按畦浇水,以水能洇湿畦面为度。

2、撒播:如果撒播,可先按畦浇足底水,在水渗下后再撒0.5厘米厚的细土,随后播种,播种后再覆盖1.5-2厘米厚的细土,然后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一般经3-5天,即可出苗。

六、落葵的栽培技术

苗期管护:出苗后,要及时松土和间苗(间下来的幼苗可以移栽,也可食用),干旱时适量浇水。至4叶期,即可定苗或定植,穴行距15-20厘米,每穴栽2-3株。早春、晚秋气温偏低,出苗慢,用大棚或小拱棚覆盖栽培的播种后出苗前一般不通风。若温度低,夜间在小棚内加盖草帘,提高棚内温度,出苗后,保持床土湿润,白天温度20℃以上,夜间不低于15℃。

定植缓苗后,则应追肥浇水,随水亩施尿素10公斤、复合肥5公斤。下雨后要及时排水,夏季热雨过后应及时浇灌井水为宜。菜畦内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前两周追1次肥,以后则每采收1次追1次肥水,同时还要及时清除杂草。对于蔓生攀缘品种,在缓苗后即可浇水插架,引蔓上架。对于不留种的落葵植株,应及时摘掉花茎,以促进茎叶生长,提高产量。

落葵的采收,一般在株高20-25厘米时采收嫩茎叶,只留茎基部3片叶,以促腋芽发新梢。采摘嫩茎叶,应选择无露珠时进行,阴雨天可提前采摘。对于枝叶密集,有郁闭现象的枝蔓,可从茎基部掰下,以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在气温高于25℃的条件下,一般每隔10-15天采收1次,或者每次都采大留小,实施连续采收,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

七、落葵的病虫防治

落葵虫害危害很小,在个别持续多湿地段发生:褐斑病,俗称“鱼眼病”,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初期有水红色水渍状小圆点,稍凹,直径0.5-1毫米,以后逐渐扩大,中间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近缘深紫褐色,较薄但不易穿孔,严重时引起叶片早枯。

防治方法是轮作、深耕和药剂防治。用福尔马林100倍液处理种子30分钟至1小时灭菌;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600倍液每隔7-10天喷雾防治2-3次,在高温的生长盛期用1:3:200(或300)的波尔多液喷雾加以保护。

还有些地方容易发生:

1、落葵紫斑病(又称蛇眼病)。落葵紫斑病危害叶片,病叶边缘有紫色的圆形黄褐斑,病斑中间凹陷质薄,易穿孔,似蛇的眼睛,严重时紫斑布满叶片。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渍排涝;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为提高植株抗病性,可增施磷、钾肥。

2、落葵灰霉病。落葵灰霉病危害叶片和茎。病叶有水浸斑,逐渐发展而使叶片萎蔫腐烂,并生有灰霉。茎部染病,则有水渍状浅绿斑,病茎易折倒腐烂,并生有灰霉。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多施优质粗肥,加强中耕松土,扣地膜或支小拱棚,加强保温,预防高湿。发病初期,可在棚室内喷施5%百菌清粉尘剂,或者喷施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200-1400倍液。

八、落葵的主要价值

(一)、观赏

落葵为蔓性草本,紫红色茎叶,淡红色花朵和紫黑色果实、颇为可爱,适用于庭院、窗台阳台和小型篱栅装饰美化。落葵可观赏。

(二)、营养

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每1千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31克、钙2.05克、磷290毫克、铁22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45.5毫克、尼克酸10毫克、维生素C1.02克(在绿叶菜中居榜首)。有滑肠、利便、清热、解毒、健脑、降低胆固醇等功效,经常食用能降压、益肝、清热凉血、防止便秘。

(三)、食用

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栽培作蔬菜,果汁可作无害的食品着色剂。

是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季节的主要大路蔬菜之一。落葵栽培较少,一直被列为稀特蔬菜。落葵以幼苗、嫩茎、嫩叶芽梢供食。食用口感鲜嫩软滑。可炒食、烫食、凉拌。其味清香,清脆爽口,如木耳一般,别有风味。

注意:脾冷人,不可食。孕妇忌服。

(四)、药用

全草供药用,为缓泻剂,有滑肠、散热、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痈毒及乳头破裂。

药用部位:以叶或全草、花、果实入药。

中药名:叶或全草:落葵。花:落葵花。果实:落葵子。

(一)、功能主治:清热,滑肠,凉血,解毒,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

1、《别录》:主滑中,散热。

2、《纲目》:利大小肠。

3、《岭南采药录》:治湿热痢。

4、《福建民间草药》:泻热,滑肠,消痈,解毒。

5、《江苏植药志》:为妇科止血药。

6、《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消炎,生肌。治热毒,火疮,血瘙,斑疹。

7、《泉州本草》: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胸脯郁闷。

(二)、注意

1、《纲目》脾冷人,不可食。

2、《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采收加工:叶或全草:夏、秋季采收叶或全单,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花:春、夏季节花开时采摘,鲜用。果实:7-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化学成份:叶含葡聚糖、粘多糖(组成中有L-阿拉伯糖、D-半乳糖,L-鼠李糖及糖醛酸)、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及有机酸。尚含皂甙、铁等。

药理作用:解热,抗炎,抗病毒。

性味功能:叶或全草:甘、酸,寒。花:辛、苦,寒。叶或全草:滑肠通便,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花:凉血解毒。果实:润泽肌肤,美容。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脾,大、小肠经。

用法:叶或全草: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热毒疮疡,跌打损伤。花:痘毒,乳头破裂。叶或全草: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涂。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忌服。花: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涂。果实: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作面脂。

傣药:帕邦(西傣):根治疗腮腺炎,腹泻,痢疾,经常腹痛,身体逐渐消瘦《滇省志》。(来源:《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备注:云南省个别地区认为本品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全草可用于久病体虚,头晕;根部治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花治乳头破裂,水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