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葛

   2019-11-28 花木佚名594
核心提示:蝙蝠葛拉丁学名:MenispermumdauricumDC.别称:山豆根、黄条香、山豆秧根、尼恩巴、北豆根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毛茛目科:防己科族:蝙蝠葛族属:蝙蝠葛属种:蝙蝠葛命名

蝙蝠葛

蝙蝠葛  拉丁学名:MenispermumdauricumDC.  别称:蝙蝠葛、山豆根、黄条香、山豆秧根、尼恩巴、北豆根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防己科  族:蝙蝠葛族  属:蝙蝠葛属  种:蝙蝠葛  命名者及年代:DC.,1818。

蝙蝠葛(学名:MenispermumdauricumDC.)是为防己科蝙蝠葛属植物,草质、落叶藤本,根状茎褐色,垂直生,茎自位于近顶部的侧芽生出,一年生茎纤细,有条纹,无毛。叶纸质或近膜质,长和宽均约3-12厘米;叶柄长3-10厘米或稍长,有条纹。圆锥花序单生或有时双生,有细长的总梗,有花数朵至20余朵,花密集成稍疏散。核果紫黑色;果核宽约10毫米,高约8毫米,基部弯缺深约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蝙蝠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湖北(保康)也发现过;朝鲜、日本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常生长于路边灌丛或疏林中。

蝙蝠葛以根茎入药,主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龈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便秘等症;也可以做为观赏植物。

一、蝙蝠葛的形态特征

蝙蝠葛草质、落叶藤本,根状茎褐色,垂直生,茎自位于近顶部的侧芽生出,一年生茎纤细,有条纹,无毛。叶纸质或近膜质,轮廓通常为心状扁圆形,长和宽均约3-12厘米,边缘有3-9角或3-9裂,很少近全缘,基部心形至近截平,两面无毛,下面有白粉;掌状脉9-12条,其中向基部伸展的3-5条很纤细,均在背面凸起;叶柄长3-10厘米或稍长,有条纹。

蝙蝠葛圆锥花序单生或有时双生,有细长的总梗,有花数朵至20余朵,花密集成稍疏散,花梗纤细,长5-10毫米;雄花:萼片4-8,膜质,绿黄色,倒披针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4-3.5毫米,自外至内渐大;花瓣6-8或多至9-12片,肉质,凹成兜状,有短爪,长1.5-2.5毫米;雄蕊通常12,有时稍多或较少,长1.5-3毫米;雌花:退化雄蕊6-12,长约1毫米,雌蕊群具长约0.5-1毫米的柄。核果紫黑色;果核宽约10毫米,高约8毫米,基部弯缺深约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二、蝙蝠葛的生长环境

蝙蝠葛生长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缘于岩石上,喜温暖、凉爽的环境,25-30℃最适宜生长。5℃时生长停滞。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下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三、蝙蝠葛的分布范围

蝙蝠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湖北(保康)也发现过;朝鲜、日本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四、蝙蝠葛的繁殖方式

蝙蝠葛用种子和根茎均可繁殖。

1、种子繁殖:一般于秋季采集种子晾晒后,秋季未上冻前条播或穴播,穴播每穴4-8粒,覆土2-3厘米,镇压保墒,山区无水浇条件的,应适当覆盖树叶、碎草或秸秆,以便保墒。

2、根茎繁殖:在春天幼芽萌动前把根茎挖出,剪成10厘米的段,沟栽或穴栽,覆土5-6厘米,随后镇压。、有水浇条件的,栽后浇水;无水浇条件的地块,应适当覆盖树叶、碎草或秸秆,以便保墒,促进出苗。

五、蝙蝠葛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

选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地块选好后,秋季要深耕耙平,然后作畦。作畦前要用50%的辛硫磷300倍液喷洒畦面进行防虫处理,畦面宽100厘米,畦高25厘米,畦沟宽30厘米,畦长10-50米。

(二)、播种

播种期:秋播建园播种期在9月20日至10月15日,春播建园播种期在5月10-20日。

施肥播种:畦播采用顺畦播种方式,顺畦面播种两行,间距40厘米,播前开5-6厘米深的沟,沟内施底肥,每亩(667平方,下同)施多元复合肥10-15千克,沟内覆土2厘米,然后播种,每平方米播种2-2.3克,亩播种量1500克,播后覆土厚2-3厘米,镇压保墒。

(三)、田间管理

蝙蝠葛苗期耐干旱能力较差,在展3片真叶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在苗高6-8厘米时进行定苗。定苗过晚,易在根茎处折断,重新发芽。

蝙蝠葛苗期要及时除草,第1年要除草3次。由于地上部生长量小,除草不及时会影响幼苗生长,到第2年、第3年生可以适当减少除草次数。

第1年不用插架条,蝙蝠葛地上部生长量较小,主蔓直立生长,不倒伏。第2年春季插架条,架条可以选择榛材、柳条和暴马丁香等。高度为1.5-2米,粗度在1.5厘米左右,一般可利用两年。架条密度为每亩2000根左右。

(四)、采收

1年生、2年生生产田总碱含量低,不能进行采收。3年生以上生产园可以采收,采收时间在秋季进行,也可在春季采收,春季采收在萌芽前进行。采收后不能立刻进行提取加工,必须干燥后进行加工。

六、蝙蝠葛的病虫防治

蝙蝠葛主要有两种病害发生,一是褐斑病;二是斑枯病,两种病害可同时发生。

1、褐斑病

褐斑病的危害症状: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为多角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毫米,中央呈灰褐色,边缘呈黄色或黄褐色;病害严重时叶片呈紫褐色枯死。

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可选用50%可湿性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可湿性扑海因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药。

2、斑枯病

斑枯病的危害症状: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部病斑呈多角形,暗褐色,后期病斑两面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发病期可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可湿性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防治。

七、蝙蝠葛的主要价值

(一)、观赏

蝙蝠葛为小型篱垣攀缘植物,观赏奇特光亮之叶,在山石、墙垣令其自行攀附即可也可用作半阴处坡地的护坡绿化或彼于树下、林地作地被植物使用。

(二)、药用

蝙蝠葛的根茎。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北豆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癌、喉癌、食道癌等。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