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生槐

   2019-11-29 苗木佚名582
核心提示:砂生槐学名:Sophoramoorcroftiana(Benth.)Baker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豆科亚科:蝶形花亚科族:槐族属:槐属亚属:裂果亚属组:撕裂果组种:砂

砂生槐

砂生槐   学名:Sophoramoorcroftiana(Benth.)Bake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槐族   属:槐属   亚属:裂果亚属   组:撕裂果组   种:砂生槐   命名者及年代:(Benth.)Baker,1878。

砂生槐(学名:Sophoramoorcroftiana(Benth.)Baker)是豆科,槐属小灌木,高可达1米。分枝多而密集,羽状复叶;托叶钻状,小叶叶片倒卵形,常具芒尖;两面被丝质柔毛或绒毛,下面较密。总状花序生于小枝顶端,花较大;花萼蓝色,浅钟状,萼齿不等大,花冠蓝紫色,柄与瓣片等长,纤细,反折,翼瓣倒卵状椭圆形,龙骨瓣卵状镰形,子房较雄蕊短,被黄褐色柔毛,胚珠多数。荚果呈不明显串珠状,稍压扁,沿缝线开裂,种子淡黄褐色,椭圆状球形,5-7月开花,7-10月结果。

砂生槐分布于中国西藏。印度、不丹、尼泊尔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0-4500米的山谷河溪边的林下或石砾灌木丛中。

砂生槐质地柔软,幼嫩时,羊采食,其豆荚的粗蛋白质含量为茎叶的2倍,可作为高寒地区的蛋白质饲料。砂生槐也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砂生槐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一、砂生槐的形态特征

砂生槐是小灌木,高约1米。分枝多而密集,小枝密被灰白色茸毛或绒毛,不育枝末端常变成健壮的刺,有时分叉。羽状复叶;托叶钻状,长4-7毫米,初时稍硬,后变成刺,宿存;小叶5-7对,倒卵形,长约10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钝或微缺,常具芒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形,两面被丝质柔毛或绒毛,下面较密。

砂生槐总状花序生于小枝顶端,长3-5厘米;花较大;花萼蓝色,浅钟状,萼齿5,不等大,上方2齿近连合,其余3齿呈锐三角形,长约7毫米,宽3-5毫米,被长柔毛;花冠蓝紫色,旗瓣卵状长圆形,先端微凹,基部骤狭成柄,瓣片长9毫米,宽5毫米,柄与瓣片等长,纤细,反折,翼瓣倒卵状椭圆形,长16毫米,基部具圆钝单耳,柄长6毫米,龙骨瓣卵状镰形,具钝三角形单耳,长约18毫米,柄纤细,与瓣片近等长;雄蕊10,不等长,基部不同程度连合,可达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子房较雄蕊短,被黄褐色柔毛,胚珠多数。荚果呈不明显串珠状,稍压扁,长约6厘米,宽约7毫米,沿缝线开裂,在果瓣两面另出现2条不规则撕裂缝,最终开裂成2瓣,有种子1-4(-5)粒;种子淡黄褐色,椭圆状球形,长4.5毫米,径3.5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二、砂生槐的产地生境

砂生槐分布于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印度、不丹、尼泊尔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0-4500米的山谷河溪边的林下或石砾灌木丛中。[2]砂生槐喜暖、旱中生灌木。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常呈大片群落出现。砂生槐所在的土壤常为固定的风沙土,半固定或流动风沙土,其土体构型常为A-AC型或A-C型。pH值为7.5-8。A层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05、0.08、1.89%,速效氮、磷、钾分别为21、7.5、42ppm,碳酸钙含量0.5-0.6%。C层全氮、全磷、全钾分别为0.03、0.07和1.89%;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到6、3和24,碳酸钙含量则为0.32%。

砂生槐能耐29℃的高温和-17.6℃的低温,在落叶灌丛中,常形成砂生槐群系,覆盖度为10-35%。平均株高不超过50厘米。在平坝或沙丘上,常和固沙草、中亚狼尾草、三刺草相伴生,在山坡上则与小草、薄皮木等相伴生。

三、砂生槐的生长特性

砂生槐有极强的生命力,其地上部分看似死亡,且主根裸露,裸露部分表面干燥、分裂、变色,可顺根挖开土壤,发现根蘖苗从地下主根上分蘖长出,仍能正常生长。

砂生槐根系受沙漠化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优胜劣汰的进程中,促使主根、侧根发达粗壮,并最大限度地向土壤下层和水平方向伸展,以充分吸收干旱地区沙漠底层的营养和水分,稳定植株不至于被大风吹伏。砂生槐主根粗壮,随其生长年限的增加直径不断增大,水平根系很发达。主根扎入土壤后侧根开始四散分布。在坚硬的黏质或砂砾石质土壤条件下侧根扩展范围不如沙土或固定沙地中的范围广。在半固定沙地上,其水平根系伸展在2米以上,分布深度一般为80厘米左右。中小型植株高38厘米,与根深78厘米之比约为1:2,主根直径1.3厘米,根幅345厘米×140厘米,远大于冠幅40厘米×36厘米,根系集中分布层为1550厘米。砂生槐为典型的深根系树种,主根穿透力极强,平均深入地下3米,而且在一定年龄范围内,随着砂生槐年龄的增大,根系呈逐年加深趋势,侧根在主根距地表0.7-1.5米处出现。水平生长明显,根幅大,水平控制固沙面积达4.4平方米,形成稳定的固沙层,根部土壤的共同特点是,细沙粉沙在根部周围聚集紧密,距地表30-45厘米砂质层潮湿,含水量高,而45厘米以下土壤干燥,分层非常明显。

四、砂生槐的繁殖方法

砂生槐既行种子繁殖,又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以根蘖型繁殖为主。雨季,在河流沙滩,半固定沙丘上,呈水平状生长的根蘖形成不定芽,发育成植株。在山地,砾石质山坡,无性繁殖相对减少。

种子播种前进行前处理,用砂纸细细打磨,将种子表面的光泽打掉,可以看到种皮上出现明显划痕。再进行消毒处理,用0.5%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然后将种子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温水进行浸种,将浸泡吸胀的种子捡出,与湿沙混合进行催芽。每天轻轻翻动沙子,保持沙土湿润,待种子萌发露白后播种。种子出苗后采用常规田间栽培管理即可。

五、砂生槐的栽培技术

春季将砂生槐一年生幼苗分别移栽到土壤为沙壤土,通透性好,灌水容易,移栽后灌了2次定植水,砂生槐移栽成活率高达90%。砂生槐属于西藏高寒地区特有树种,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在恶劣环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抗寒能力,在中国宁夏地区生长良好,能够安全的渡过冬季的严寒。

六、砂生槐的主要价值

1、饲用:砂生槐质地柔软,略有苦味,幼嫩时,羊采食,利用高峰期在6-7月。8-9月荚果成熟,可采收做家畜的精料,其豆荚的粗蛋白质含量为茎叶的2倍,作为高寒地区的蛋白质饲料,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2、生态:砂生槐也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更是生物围栏的良好材料。

3、药用:砂生槐还可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4、观赏:花期长,花色美,既是观赏植物也是蜜源植物。

七、槐属

白花槐、柳叶槐、细果槐、越南槐、短绒槐、黄花槐、云南槐、苦豆子、白刺花、砂生槐、尾叶槐、苦参、闽槐、翅果槐、疏节槐、锈毛槐、绒毛槐、曲阜槐、瓦山槐、厚果槐、短蕊槐、槐。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