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芽竹

   2020-04-13 苗木佚名397
核心提示:乌芽竹学名:PhyllostachysatrovaginataC.S.ChaoetH.Y.Chou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倭竹族亚族:刚竹亚族属:刚竹属组:刚竹组种:乌芽竹命名者及年代:C.S.C

乌芽竹   学名:PhyllostachysatrovaginataC.S.ChaoetH.Y.Chou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族:倭竹族   亚族:刚竹亚族   属:刚竹属   组:刚竹组   种:乌芽竹   命名者及年代:C.S.ChaoetH.Y.Chou,1980。

乌芽竹(学名:PhyllostachysatrovaginataC.S.ChaoetH.Y.Chou)是禾本科,刚竹属乔木或灌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8米,竿环与箨环均中等隆起。箨鞘背面墨绿色,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宽而低,两侧不露出,绿褐色,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直立,墨绿色,边缘紫红色。叶耳及鞘口繸毛均不明显;叶舌背面密被细毛,叶片带状披针形,笋期4月底至5月初。

乌芽竹分布于中国浙江,栽培不普遍。适于年平均气温14-20℃地区、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长,在pH值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土壤中亦能生长,但忌排水不良。

乌芽竹竹笋营养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类、纤维素及磷,铁、硒、锗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莱看佳品。

一、乌芽竹的形态特征

乌芽竹是乔木或灌木状竹类;竿高7-8米,径粗3-5厘米,具较短而斜上伸展的分枝,致使外形窄狭,呈塔形,幼竿绿色,微被白粉,无毛;竿中部节间长29-31厘米,壁厚3-5毫米;竿环与箨环均中等隆起。

乌芽竹箨鞘背面墨绿色,下部有时带紫红色,箨边带黄褐色,有多条紫黑色纵脉纹,若生于竹林内部的竿箨,则箨鞘可变为深绿色,其上脉纹为紫色,无斑点,无毛或稀可微被疏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或偶有疏生的鞘口繸毛;箨舌宽而低,两侧不露出,绿褐色,截形,边缘近于无纤毛或有极短的纤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直立,波状至微皱曲,墨绿色,边缘紫红色。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及鞘口繸毛均不明显;叶舌背面密被细毛,有时基部生长粗毛;叶片带状披针形,长5.5-13厘米,宽0.9-1.6厘米。笋期4月底至5月初。

二、乌芽竹的产地生境

乌芽竹分布于中国浙江;适于年平均气温14-20℃地区、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长,在pH值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土壤中亦能生长,但忌排水不良。

三、乌芽竹的栽培方法

1、选择好母竹:要挑选地径粗度在1厘米以上的竹进行。竹种基地培养母竹,这样经过6-7年的培育,可发展成秆径3-4厘米、秆高6-7米,最大的秆径可达到5厘米,秆高8米。

2、移栽:从竹种基地移栽到大田种植时,挑选在雨天、阴天进行。要保持土壤湿润且排水通畅,保持叶面蒸腾的平衡,同时不要砍除竹秆上部枝、叶,保留全部叶面积,有利光合作用进行,促使早发根、早发鞭。

3、施肥:及时补充林地养分,根据成林乌芽竹的生长规律,每年主要施肥5次,4月中旬施催生肥(长笋肥),6月中旬施换叶肥(长叶肥),7月上旬施长鞭肥,10月下旬施催芽肥,2月上旬施孕笋肥。全年施肥总量为猪泥6000千克、尿素80千克,过磷酸钙120千克、氯化钾50千克、人粪尿3000千克其中长鞭肥为全年施肥量的40%。

4、松土:成林竹园一般每年要松土2次,7月与2月各1次,浅削林地7-10锄,清除老鞭竹兜,结合施肥翻入土中。

5、圈养:成林竹园立竹量每公顷保持在15000株左右。初栽时每公顷2250株,3年成竹园,第4年立竹密度在36000株/公顷左右,第5年保留立竹27000株,第6年保留立竹20250株,第7年开始保留立竹15000株,同时竹林结构要求年轻化,保留1-4年生竹,去掉5年生竹。做到每年留养250株,留养时间从5月下旬为好。每年砍伐老竹250株(即砍伐5年生老竹),砍伐时间以7月上句,结合松士,挖除竹兜,老鞭,保证母竹质量。

6、加客土:每年冬季每公顷林地加客土75-150吨,增加土温,提高竹笋品质。

四、乌芽竹的病虫防治

乌芽竹经常发生竹织叶野螟虫为害,在6月中旬,采用85%乙酰甲胺磷内吸型药剂,与水1:1比例于竹根部竹腔每株注射0.7毫升,可达到治虫率95%以上,此方法易操作,效果好。

五、乌芽竹的主要价值

竹笋营养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类、纤维素及磷,铁、硒、锗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莱看佳品。乌芽竹笋体的氨基酸含量约为5%左右,与毛竹笋相似,但其酪氨酸含量仅为1.3%左右,与角竹笋相似,比毛竹笋的2.89%明显低下,竹笋不会产生白色结晶,而利于制作罐头。

七、刚竹属

尖头青竹、黄古竹、石绿竹、乌芽竹、人面竹、黄槽竹、毛环水竹、桂竹、蓉城竹、毛壳花哺鸡竹、白哺鸡竹、甜笋竹、角竹、曲竿竹、花哺鸡竹、淡竹、贵州刚竹、水竹、龟甲竹、红壳雷竹、红哺鸡竹、假毛竹、轿杠竹、大节刚竹、台湾桂竹、美竹、毛环竹、篌竹、富阳乌哺鸡竹、紫竹、灰竹、安吉金竹、灰水竹、早竹、高节竹、早园竹、河竹、芽竹、红后竹、红边竹、衢县红壳竹、漫竹、金竹、天目早竹、乌竹、硬头青竹、长沙刚竹、东阳青皮竹、粉绿竹、乌哺鸡竹、云和哺鸡竹。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