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落叶松癌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7-04-11 23:285040佚名苗业网

落叶松癌肿病又称溃疡病,是落叶松山的重要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78年以后在大小兴安岭的落叶松上有发现。

落叶松癌肿病症状:发生在落叶松的枝干部。细枝发病病皮微微下陷、开裂、微肿,且常绕枝一周变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病状。

粗枝和细干发病经常可以看到四个特征性的表现,可与生理溃疡和其它肿胀性病变相区别。一是病部下陷变黑,如系老病部,还有同心环状的隆起带;二是病部中心常留有死枝或死芽,甚至是一簇枯叶;三是下陷溃疡部的对侧,一定隆起肿大,使病部枝干呈歪梭形;四是凹陷部常有病菌子实体。如系老病部,病攻子实体常作同心环状排列。该病一旦发生,常年继续发展,梭形增生病状,以及溃疡面上的同心环状的隆起带,则更加显著。8月末,开始在病部生出1-4mm的病菌子实体,其发育程度显然不齐,幼小者为白色球状,成熟者为橙黄色至黄色小盘状物(子囊盘)。

主干发病与粗枝上的症状相似,并更加显著。因为老溃疡面脱皮后永不愈合。长年发病后,由于病部周围不断增生,结果使该部深陷,并形成空洞,常从其中流出大量树脂,日久变为暗褐色。病树极度衰弱,常形成球形干或偏心干。因为树干上的栓皮过厚,所以病后很少产生病菌子实体,有时虽也产生,但数量极少。树干发病时也和粗枝发病一样,在病部常留有死枝、死芽。病后常招引次期害虫蛀食,加速流脂,使病树加速死亡。病部常受木腐菌的侵染,并在该部形成木腐菌子实体。

落叶松癌肿病病原:Lachnellulawillkommii(Hart.)Dennis称韦氏小毛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成熟的子囊盘漏斗状,直径1-4mm,厚0.3mm,无柄或有0.5mm短柄,子囊长筒形,115-163×8-12μm。子囊孢子短梭形或长椭圆形,单胞,无色,15-27×5-9μm,在子囊中排成单行,萌发时常生0-3个横隔,将子囊孢子分为1-4室,各室外都能生出芽管。侧丝丝状,不分枝,155-181×1.5-2.0μm。本菌是在低温下生长的低温菌,一般营腐生生活,只在树木生长衰弱或受到伤害时,才能侵染伤部并引起病状。

落叶松癌肿病发生规律: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兴安落叶松林都能发病,过熟林和老龄树因长势极衰,发病率很高。在天然老龄树附近的人工林内,发病率最高。病树多集中发生在寒冷地区的山下洼地,无论树冠上粗枝发病或树干发病,发病部位多数发生在西南侧。据此可以判断本病与树木的霜冻和日灼伤的关系密切。由于昼夜温差过大(带岭11月、3月昼夜温差超过45℃)年引起的日灼伤,不仅为病菌的侵染创造条件,并且对病后愈合。据实际观察,发病株以死枝与死芽为中心发病的占70%;以伤口为中心发病的占21%,因此可以认为死枝死芽和伤口,是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径。

落叶松癌肿病的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防止病菌随幼苗、幼树、小杆及原木向外流传。

2、因地制宜种植抗病树种。

3、加强林区管理。

营造混交林,造林时,应避开霜洼地、沼泽地、和易生日灼伤的地段,适当加大初植密度,增强树木的抗冻能力;成林后适树修枝,可防止病菌的每繁殖与积累。

举报
收藏 0
落叶松
落叶松 拼音:luò yè sōng 学名:Larix gmelinii (Rupr.) Kuzen. 界:植物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松纲 亚纲:松亚纲 目:松目 科:

0评论2018-06-151020

落叶松枯梢病菌
落叶松枯梢病菌科学分类 真菌: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检疫分类 内检(林业)分布地区:日本、中国的辽宁省(丹东、本溪、抚顺、辽阳、营口、旅大、铁岭)、吉林省(延吉、汪清、图们、延边)、黑龙江省(佳木斯

0评论2018-03-061282

宁夏落叶松育苗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1. 选地整地:首先,育苗地选择。落叶松育苗地应该注意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以肥沃的中性土壤或者微酸性土壤为宜,要保证土壤疏松多孔,为后期落叶松种子顶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苗圃地还要选

0评论2018-03-06543

落叶松枯梢病的症状及防治
落叶松枯梢病的症状及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危险性大、传播迅速的病害,已由国家正式列为检疫对象。落叶松枯梢病为害树种及症状:落叶松枯梢病为害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海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

0评论2017-05-31601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症状:华北落叶松枯梢病为害华北落叶松1-35年落叶松人工林的当年新梢;6-15年生幼林发病较重且普遍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症状明显。一般先从主梢发病,然后由树冠

0评论2017-05-19491

落叶松褐锈病病原症状分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病原症状分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一、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二、症状:发病初期

0评论2017-03-24535

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方法
1、针对鞘蛾的“向光”习性,造林时合理密植;抚育伐时强度不宜过大;对林间空地及时补植;有条件时,于林缘外围营造阔叶树林带供作“保护层”。针对鞘蛾“单食性”特点,应营造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比例的混交

0评论2017-0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