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落叶松

2018-06-15 03:279510花木苗业网

落叶松    拼音:luòyèsōng    学名:Larixgmelinii(Rupr.)Kuzen.    界:植物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松纲    亚纲:松亚纲    目:松目    科:松科    属:落叶松属    种:落叶松。

落叶松是松科,落叶松属乔木,高达可达35米,胸径达90厘米;幼树树皮深褐色,枝斜展或近平展,树冠卵状圆锥形;冬芽近圆球形,芽鳞暗褐色,边缘具睫毛,基部芽鳞的先端具长尖头。叶片倒披针状条形,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不隆起,球果幼时紫红色,成熟前卵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褐色或紫褐色,种子斜卵圆形,灰白色,5-6月开花,球果9月成熟。

落叶松是中国大兴安岭针叶林的主要树种,木材蓄积丰富,也是该地区今后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木材略重,硬度中等,易裂,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至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密,比重0.32-0.52,有树脂,耐久用。可供房屋建筑、土木工程、电杆、舟车、细木加工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提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

一、落叶松的形态特征

落叶松是乔木,高达35米,胸径60-90厘米;幼树树皮深褐色,裂成鳞片状块片,老树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剥离,剥落后内皮呈紫红色;枝斜展或近平展,树冠卵状圆锥形;一年生长枝较细,淡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直径约1毫米,无毛或有散生长毛或短毛,或被或疏或密的短毛,基部常有长毛,二、三年生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叶枕之间有黄白色长柔毛;冬芽近圆球形,芽鳞暗褐色,边缘具睫毛,基部芽鳞的先端具长尖头。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3厘米,宽0.7-1毫米,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不隆起,有时两侧各有1-2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

落叶松球果幼时紫红色,成熟前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上部的种鳞张开,黄褐色、褐色或紫褐色,长1.2-3厘米,径1-2厘米,种鳞约14-30枚;中部种鳞五角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截形、圆截形或微凹,鳞背无毛,有光泽;苞鳞较短,长为种鳞的1/3-1/2,近三角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具中肋延长的急尖头;种子斜卵圆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纹,长3-4毫米,径2-3毫米,连翅长约1厘米,种翅中下部宽,上部斜三角形,先端钝圆;子叶4-7枚,针形,长约1.6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2-1.6厘米,上面中脉平,下面中脉隆起,先端钝或微尖。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

二、落叶松的产地生境

落叶松分布于中国大、小兴安岭海拔300-1200米地带。在各种不同环境(如山麓、沼泽、泥炭沼泽、草甸、湿润而土壤富腐殖质的阴坡及千燥的阳坡、湿润的河谷及山顶等)均能生长,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林,或与白桦、黑桦、丛桦、山杨、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等针阔叶树组成以落叶松为主的混交林。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

三、落叶松的生长习性

落叶松喜光性强,对水份要求较高,而以生于土层深厚、肥润、排水良好的北向缓坡及丘陵地带生长旺盛。落叶松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最好,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阳坡或在常年积水的水湿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长,但生育不良。落叶松耐低温寒冷,一般在最低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四、落叶松的繁殖方法

1、采种:9月人工上树采摘果枝,将球果露天摊晒、敲打、筛选,然后干藏。

2、贮藏:10月至第二年3月,短时间内播种可直接干藏,将筛选后的种子适当干燥,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第二年春播种前一个月混沙催芽。

3、整地:3月上中旬,选择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宽左右的高床或高垄,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严格进行土壤消毒。

4、播种:3月下旬,种子催芽后可直接播种。否则,要用40℃左右温水浸种一二天,在温暖处混沙或锯末中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开沟条播,灌足底水。每亩播种7至10公斤,用捣细的腐殖质或细沙覆盖,覆土不能超过0.5厘米,有条件时,最好再覆一层草保墒。

五、栽培技术:4月至第二年7月落叶松幼苗出齐后,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进入雨季撤除。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别间苗2次,最后一次每米播种行留苗100株左右。出苗前始终保持床面湿润,用喷壶每天喷水2至3次,出苗后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但不可床面过干。出苗后15至20天,每亩追硫铵5公斤,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连续追肥3至4次,每亩每次追肥量逐渐增加至10公斤左右。7月停止追氮肥,可适量追施磷钾肥。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出圃移栽。起苗前3至5天浇水一次,使土壤湿润疏松,起苗时不易伤根。对主根适当修剪,注意起苗时不要伤顶芽。

六、落叶松的病虫害防治

(一)、褐锈病: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

褐锈病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

褐锈病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褐锈病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褐锈病综合防治措施: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二)、松皮小卷蛾:落叶松松皮小卷属小蛾子,以幼虫为害落叶松的枝干,对幼树产生较大危害。该虫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分布广泛,在人工纯林内发生严重。

松皮小卷蛾的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1代,以6-7龄幼虫卷曲在落叶松皮下吐丝作薄网越冬。第2年4月上旬落叶松发叶时,幼虫开始在树皮下活动危害。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羽化,交尾后1天就产卵,卵多产在针叶端部背面,排成2行。树冠下部产卵最多,中部次之,上部最少。初孵幼虫活泼,稍遇惊扰即吐丝下垂。孵化后1-2小时即钻入树皮下,10天后在靠近树皮处吐丝作圆形白色薄网,卷曲在内。再经3-5天脱第1次皮,第2龄幼虫开始食害树木表层,形成浅而细的坑道;3龄以后已食进韧皮部,形成较宽的坑道,并排出木屑,伴有流脂,幼林受害重于中龄林,其中以7-12年生林分发生最重。疏林重于密林,林缘重于林内。

松皮小卷蛾的防治方法:选育抗虫树种。造林时适当密植,实行针阔叶树混交,加强抚育管理,使树冠尽快郁闭。保护林间寄生蜂及其他天敌。对刚侵入树皮的幼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信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成虫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常规喷雾。

七、落叶松的主要价值

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木材工艺价值高,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等优良用材。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所以,又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还可以制作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由落叶松属木材用水或稀碱液浸提加工而得,属低粘度高分散性树胶,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等。

举报
收藏 0
落叶松枯梢病菌
落叶松枯梢病菌科学分类 真菌: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检疫分类 内检(林业)分布地区:日本、中国的辽宁省(丹东、本溪、抚顺、辽阳、营口、旅大、铁岭)、吉林省(延吉、汪清、图们、延边)、黑龙江省(佳木斯

0评论2018-03-061251

宁夏落叶松育苗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1. 选地整地:首先,育苗地选择。落叶松育苗地应该注意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以肥沃的中性土壤或者微酸性土壤为宜,要保证土壤疏松多孔,为后期落叶松种子顶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苗圃地还要选

0评论2018-03-06514

落叶松枯梢病的症状及防治
落叶松枯梢病的症状及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危险性大、传播迅速的病害,已由国家正式列为检疫对象。落叶松枯梢病为害树种及症状:落叶松枯梢病为害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海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

0评论2017-05-31582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症状:华北落叶松枯梢病为害华北落叶松1-35年落叶松人工林的当年新梢;6-15年生幼林发病较重且普遍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症状明显。一般先从主梢发病,然后由树冠

0评论2017-05-19465

落叶松癌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落叶松癌肿病又称溃疡病,是落叶松山的重要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78年以后在大小兴安岭的落叶松上有发现。落叶松癌肿病症状:发生在落叶松的枝干部。细枝发病 病皮微微下陷、开裂、微肿,且常绕枝一周变黑,病部以上

0评论2017-04-11478

落叶松褐锈病病原症状分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病原症状分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一、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二、症状:发病初期

0评论2017-03-24513

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方法
1、针对鞘蛾的“向光”习性,造林时合理密植;抚育伐时强度不宜过大;对林间空地及时补植;有条件时,于林缘外围营造阔叶树林带供作“保护层”。针对鞘蛾“单食性”特点,应营造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比例的混交

0评论2017-0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