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油桐根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2017-05-22 01:222910互联网园林花木网

油桐根腐病分布及危害:油桐根腐病是油桐(Aleuritusifordii)的一种毁灭性新病害。此病在四川桐区发生年代可追溯至1957年。1978年以后,四川全省发病枯死桐林19300ha。贵州黔西南州桐梓60公顷发生病害。

地上部分病变进程是由根系腐烂状况所支配。Ⅰ级病株的须、侧根腐烂1/3左右,Ⅱ级病株为2/3至2/3以上。须根和侧根腐烂后,病株已为Ⅲ级,处于枯萎状态。根系腐烂失水,导致全株枯亡。在腐烂根系表面上,产生菌丝体和大、小型分生孢子。根部维管束未见阻塞现象。

过氧化物同工酶测定表明,油桐健株与Ⅰ~Ⅲ级病株酶谱的差异极为显著,揭示了随着桐株衰亡程度的加剧,代谢失调严重,某些酶带消失,活性减弱,Ⅰ~Ⅲ级病株酶带依次为健株分别减少2,3和6条。

此病为害结果最终导致桐株死亡,以万县地区而言,桐籽减产55.7%。仅1979~1986年四川枯死桐株49.25万株,直接经济损失82.25万元,累计损失达657.98万元,给油桐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油桐根腐病症状:初期,感病桐株叶片变小,浅红色,稍下垂,为Ⅰ级病株,继而叶片下垂,浅褐色,呈现失水状态,为Ⅱ级病株。随着病情进展,至Ⅲ级病株,叶片已明显下垂,红褐色,叶、芽停止生长,果小而干缩,全株濒死。

病原:根据Nelson等1983年关于镰刀菌分类标准,病原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enw.emend.Snyder et Hans.](笔者最初报道为F.solani f.sp.aleuritus)。

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及长椭圆形,多为一胞,4.6~25.3μm×1.8×4.6μm,平均12.8μm×3.1μm,着生于不规则的分枝或不分枝的瓶梗上,聚合成假头状。孢子梗细而长,向顶端稍窄,38~78μm×2.5~3μm。

大型分生孢子生于简单分枝的瓶梗上,或在分生孢子座上形成。纺缍形、棱形,两端对称,微弯曲,顶端钝圆,胞壁较厚,分隔明显,0~5分隔,以3分隔为主,占76.0%,23.0~43.7μm×3.8~5.2(30.6×4.7)μm。厚垣孢子在菌丝顶生,或间生,球形或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6.9μm×11.5μm。有时呈短串,平滑或粗糙。

大型分生孢子萌发适温范围为24~32℃,最适温度28℃,最适pH6~7,最适相对湿度93~100%。菌丝生长适温范围20~32℃,最适温度28℃,pH适宜范围6~8,最适pH为7。

油桐根腐病发病规律:油桐根腐病周年发病分为初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初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高峰期:7月下旬;末期:7月下旬以后。在病害发生期4~7月内,桐林病情严重程度与气候等要素有明显的复相关性。

油桐根腐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在桐林内有中心病株,呈团状分布,逐年顺坡和横山扩展。年平均病株率为16.25%~17.08%,年平均死亡株率为7.5%,占病株的45.0%。阴坡病株率为24.2%~27.5%高于阳坡3~5倍。

油桐4~25年生单株均可发病,以11~15年生桐株比例最大,病株率最高。

在适宜发病的油桐主产区内,影响病害的主导立地因子顺序是:土类>坡向>海拔>坡度>土厚>坡位>母岩。土壤酸碱度和病害为害等级序列为:Ⅰ类严重受害的油桐钙质紫色土林地(pH7.3~8.3),11类中等受害的油桐中性紫色土林地(pH6.5~7.3),Ⅲ类轻度受害的油桐中性紫色土林地(pH6~7)和Ⅳ类无病的油桐酸性紫色土林地(pH5~6)。

油桐根腐病防治措施:控制此病的重要基础在于改变病菌的土壤生态状况,提高土壤酸度。预防病害的重要条件是种植抗病品种,发挥寄主的抗性优势。

在重病区,实行“栽植良种、增强抗性;灌施药液,酸化土壤”的营林生态防治措施。经初选、复选和决选,筛选出当地高产抗性优株,繁殖培育实生壮苗,在重病林地上栽植。植桐后,以敌克松(5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或硫酸铜(200倍液),或明矾(200倍液)药液灌入桐株土中,调节和提高土壤酸度,抑制病原菌生长。

对中等至轻度受害的油桐林地,种植高产抗病桐株,也可达到预防病害的明显效果。

举报
收藏 0
油桐扁刺蛾
油桐扁刺蛾拉丁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别名:黑点刺蛾、痒辣子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鳞翅目科:刺蛾科属:扁刺蛾属种:油桐扁刺蛾。油桐扁刺蛾,Thoseasinensis

0评论2022-01-211082

油桐枝干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油桐枝干溃疡病的防治方法一、症状 枝干溃疡病发生在嫩梢、幼枝上,病害表现的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1.溃疡型 发病初期,在嫩梢或幼枝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浅黑色病斑,略肿胀,病部皮层组织变软腐烂,用手压有水流

0评论2017-06-30431

油桐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油桐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炭疽病是油桐上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油桐产区都有发生,危害千年桐、侵染叶片、果实及枝梢,引起早期落叶、落果以及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油桐炭疽病症状:叶片感病后,生出红褐色斑点,

0评论2017-05-22257

油桐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油桐黑斑病的防治方法—油桐黑斑病又称叶斑病,是油桐叶和果实的常见病害,也是主要病害之一,我国油桐产区普遍发生,发病林分可提前约1个月落叶、落果,削弱树势和降低桐果出油率。油桐黑斑病症状:叶片上的病斑初

0评论2017-05-22290

油桐芽枯病的防治方法
油桐芽枯病的防治方法一、油桐芽枯病症状:油桐芽枯病危害3年桐先年顶芽。病芽鳞片先呈红褐色病斑,然后扩展,全芽变赤褐色水渍状腐烂,产生有粘性的液体,然后失水干枯。病害发生严重时,由顶芽向枝梢蔓延,病枝梢2

0评论2017-05-21259

油桐栽培管理以及病害防治
采集种子 霜降前后,果实开始呈黄铜色或褐色时采收种子,此期种子含油量最高;采回的桐果,应堆在阴湿处,上盖稻草,待果皮软化腐熟后,及时剥开挖出种子,稍加处理即可冬播;若春播,须将种子阴干后混沙贮藏;在贮

0评论2016-10-22315

油桐种子育苗栽培技术
油桐种粒大,发芽率高,生长快,多直播造林,也可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冬播在12月~1月进行;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我省多在春季播种;方法是: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株行距50×50厘米,挖深30厘米的穴,穴底

0评论2016-10-22434

油桐树种植与造林管理技术
油桐树喜光,喜温暖,忌严寒。冬季短暂的低温(-8~-10℃)有利于油桐发育,但长期处在-10℃以下会引起冻害。适生于缓坡及向阳谷地,盆地及河床两岸台地。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最适

0评论2016-10-2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