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2017-07-11 623
核心提示:一、基本情况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是以东西走向的金堤河河道为主体,东西长约10.7公里,南北跨度平均0.6公里,总面积10800亩,属狭长型河流湿地。湿地公园共划分为湿地保育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一、基本情况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是以东西走向的金堤河河道为主体,东西长约10.7公里,南北跨度平均0.6公里,总面积10800亩,属狭长型河流湿地。湿地公园共划分为湿地保育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以及恢复重建区五大功能区。该项目于2012年2月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2012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试点建设,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规划设计,建设期限5年,概算总投资6.5亿元。

二、项目建设情况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区范围内基本保留了河流原有的自然生态风貌和生态环境,其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下游特有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金堤河是北金堤滞洪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洪、排涝、灌溉用水等重要作用。保护与改善湿地生态兼具生态旅游功能。

公园于2013年2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公园建设工作。止目前共计投资4.3亿元,规划建设景观广场1.2万平方,内设计有秦始皇跑马修金堤雕像、音乐喷泉等设施;建设停车场1.1万平方米,完成停车位270个;园区内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水系85万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10余万株,地被水生植物23.4万平方米,色带及花卉13.9万平方米;建设栈道、栈桥3.9公里,游园道路4.3公里,宣教长廊1处,亲水平台及码头6处,巡护道路20公里,瞭望塔1座;电气照明2276套,供排水管线12750米、厕所10座;为保证湿地公园水系水位,修建水闸2座,水源补给井8眼,距离广场3.5公里处风雨堂桥修建橡胶坝1座。

我们秉承"师法自然"的建设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优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应用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湿地恢复技术和措施,修复湿地生境,在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金堤河湿地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将该湿地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健康、自然景观优美、宣教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豫东北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三、效益及亮点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河南省北部地区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巨大的生态功能,生态效益显著;同时河南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紧临濮阳市,对濮阳市的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湿地公园的建设备受社会各届关注,其社会效益将会十分显著。

1、保护了完整、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濮阳金堤河湿地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湿地内生态类型复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包括候鸟、留鸟)成为湿地主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对象。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与野生物种种群存续具有重要意义。

2、涵养水源、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金堤河河段黄河北金堤滞洪区的北堤,是黄河重要的滞洪区,可有效分滞黄河洪水。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发挥着湿地生态系统的调蓄功能,可有效调节水流,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护湿地公园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湿地是拦截净化污水的天然生态屏障,金堤河属黄河滞洪区,洪水将面源污染物带入水体,并使河流泥沙淤积,影响了水质。根据濮阳县水质检测报告显示,金堤河恢复重建区域的水质为Ⅳ类,只能达到工农业用水及景观娱乐用水要求。通过建设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结合水体修复规划,对河道进行治理,使河流中的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降解、吸收并转化河道内的污染物,使湿地公园内的水体得到净化。结合水利工程措施,对金堤河河道进行清淤排涝,减轻泥沙淤积对水质造成的影响,净化了水质,改善了环境。

4、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紧临濮阳市区,出行便捷,并且风光优美、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是居民开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也是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的基地。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当前游客日接待量已超万人。通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湿地休闲等旅游项目,能丰富濮阳旅游资源,提升濮阳旅游品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创建湿地公园,打造濮阳城市的绿色生态名片,不仅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促使周边地区开发,而且对拉动濮阳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濮阳的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濮阳宣传湿地知识的前沿阵地,宣扬湿地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湿地功能、效益方面的认识,强化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形成有利于湿地保护的社会氛围。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