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种植拉枝技术全解析
一、拉枝及作用
拉枝旨在加大枝梢与地面垂直线夹角,可至水平、下垂或向下弯曲,也包含适度改变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对幼树拉枝效果显著,能缓和树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中短枝数量,促进成花,提升产量与果实品质。不过,拉枝产生的是长期效应,尤其大角度处理后,枝条易老化,树体可能衰弱。所以,主枝经大角度处理后,需强化树体的更新复壮工作以及肥水管理,方可达成大角度拉枝的长期效益。
二、拉枝的时期
拉枝全年皆可进行,但果树生长期,特别是秋季拉枝效果最佳。秋季为养分回流期,此时及时开张角度,养分易于在枝条中积累,促使芽体更为饱满,利于提早成花。与春季拉枝相比,秋季背上不易萌发强旺枝,且枝条柔软,易于拉开。实践表明,1 - 2 年生枝,在入秋后 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拉枝为宜,此时枝条易固定,发育充实,次年春季萌芽多,树势中庸。3 年生以上的枝,适合在春季开花后至 5 月下旬拉枝,此时枝条较软,凭借自然负重易开角,伤口恢复快,背上冒条少,可避免果实脱落。
三、拉枝的角度
拉枝角度不可一概而论,需依据品种、地理条件、土壤状况、肥水条件、栽植密度、结果情况以及枝条的生长势力、长短、方位、空间等灵活确定。
依据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树体长势越弱,拉枝角度相应减小。海拔 800 - 1000m 地区,拉枝角度为 110° - 120°;海拔 1000m 以上地区,拉枝角度为 100°。
依据立地条件:塬地果园与川(灌)区果园拉枝有别。土壤瘠薄、肥水条件差的地区,拉枝角度宜小,可使枝条斜向上延伸;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的地区,拉枝角度应大,可采用枝条平行或下垂延伸角度。
依据枝条生长势:分枝角度小、生长强旺、延伸较长的枝条,拉枝角度要大,一般至少拉到 90° 以上;长势弱的枝,拉枝角度宜小。衰弱树通常不宜拉枝,应先加强肥水管理,待树势转旺后再考虑。
依据树形:高纺锤形主枝应拉到 110° - 120°;细长纺锤形主枝拉到 100° - 110°;改良纺锤形基部永久性大枝拉到 90° - 100°,上中部主枝拉到 110°;小冠疏层形主枝拉到 70° - 80°。无论何种树形,侧生结果枝组原则上都要拉成自然下垂状态。
依据栽植密度:栽植密度大,拉枝角度要大,主枝应拉到 100° - 120°;栽植密度小的果园,主枝一般拉到 80° - 100°。通过拉枝,使主枝、侧枝及其分枝在达成目标树形后呈水平状(90°)。对于红富士等不易成花、长势强的品种,主枝应维持水平略下垂状态(100° - 120°),以确保果实下垂、形状端正、果型高桩。
四、拉枝的方法
拉枝可运用 “一推(拿)、二揉(持)、三压(折)、四定位(拉、拴)” 的操作方法。
推(拿):手握紧枝条,向上方反复推动。
揉(持):将枝条反复揉软。
压(折):在揉软枝条的同时,下压至所需角度。
定位(拉、拴):用拉枝绳或铁丝系在枝条上,使其保持直顺,不呈 “弓” 形。1 - 2 年生枝条也可选用 “E” 形开角器开角。对于较粗、推揉拉困难的大枝,可在背后基部位置连锯三锯(一般不建议),锯口深达枝粗的 1/3,每一锯口间距约 3cm,然后下压,埋地桩用铁丝固定 1 年。主干疏层形基部主枝的基角应拉至 90°,腰角、梢角须拉至 90°(呈现水平状态)。
五、注意事项
拉枝材料:拉枝材料的抗老化能力要强,能够维持 3 个月以上。
拉枝起始时间:拉枝应从幼树整形开始,一年生枝长到要求长度(80cm 以上)后,拉至所需角度。
枝条形态:采取撑、拉、吊、圈、曲等措施时,为防止枝条极性位置后移,应尽量使枝条平顺展直,单轴外延,先端梢头可略抬起,切勿造成枝条 “弓背”。
拉枝时间原则:遵循 “春拉多年枝、秋拉当年梢” 原则,既能防止劈裂折枝,又可避免枝条反弹。拉枝是生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一旦发现枝条角度不佳,应及时拉枝。
角度调整全面性:拉枝时,在调整上下夹角的同时,也要注重水平方位角度的调整,使小枝和结果枝组呈 90° 夹角,均匀分布在树体空间,避免交叉重叠。枝条水平甚至下垂生长更利于成花结果和抽生短枝,因此育花枝或结果枝应作为首选拉枝对象。
配合拉枝的枝条类型:对于缓放不剪的枝条、整形期间非骨干中长枝以及大枝背上的旺枝,必须配合拉枝操作。
拉枝的持续性:拉枝难以一次到位,应随枝龄增长,不断更新拉枝部位,最终确保枝条拉到要求角度。同时,拉后地下固定要牢固,防止因浇水或下雨导致拉绳反弹脱落。
特殊枝条处理:当枝条过大角度拉不开,且疏除大枝会严重影响产量时,可采用特殊方法拉大角度,结果 2 - 3 年后再疏除这些枝条,但永久性大枝不宜采用此方法。一般可采用背后枝换头等方法开张枝条角度。对于需拉至过大角度的枝条,在紧靠主干 20cm 左右处,可采用 “连三锯” 或 “插木楔” 等方法进行局部造伤,将枝条强行拉到大于 90°,削弱其生长势,促使开花结果。但处理伤口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用泥封或塑料布包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腐烂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