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以下是对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的详细归纳:
一、改造对象
主要针对树龄在10年以上、栽植密度大、树冠交接严重、通风透光不良、作业不便、病虫害严重、优果率低、效益差的乔砧果园。
二、改造目标
群体结构:
果园的地面覆盖率为75%~85%。
树高控制在行距的0.8倍左右。
行间保持1.0~1.5米的作业道。
冬剪后到萌芽前,每亩留枝量6万~8万个,长、中、短枝的比例为1:2:7。
夏季树冠透光率为25%~40%,叶面积系数为2.5~3.0。
产量与品质:
旱源区果园每亩产量为2000~2500公斤,灌区果园为3000~4000公斤。
横径在75毫米以上的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全红果率在50%以上。
三、改造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果园立地条件、品种、砧木、密度、树龄,因地、因园、因树选择树形,正确操作,最大限度利用空间。
稀植稀枝:坚持“稀植、稀枝、稀果”原则,合理调节树势和树体营养分配。
分步实施:遵循“动态平衡,循序渐进,灵活适度,分步实施”原则,既不“一步到位”,更不“守树不改”。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合理有度的改造,争取2~3年改造到位。
简便易行:树形与修剪技术简约易学、便于操作,改后果园管理方便、省工省时、综合成本降低。
冬夏结合:修剪的工作重心在冬剪,但成功的保证关键在夏剪。采用有效合理的“四季修剪”,确保生长与结果、群体与个体、果树与环境、投入与产出的协调和谐。
技术配套:结合土壤管理、肥料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花果管理等系列技术,提升果园综合效益。
四、改造技术
间伐:
通过间伐降低栽植密度至适宜密度。间伐前,根据苹果园地形、株行距、郁闭程度、树体生长情况等,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
永久株的确定可采用隔行、隔株的形式。对于郁闭程度严重的果园,采用隔行和隔株的形式选定永久株;对于郁闭程度较轻的果园,采用隔株的形式选定永久株。
在修剪时,按照生长空间临时株给永久株让路的原则,对临时株采取落头、疏枝、回缩等措施,逐年压缩树冠体积;对永久株应逐年扩大树冠,按照适用树形进行调冠改形,培养稳定的树体骨架结构和结果枝组。
提干:
按树形要求,逐步疏除着生位置低于干高要求的主枝,每年疏除1~2个,提高主干高度至80~100厘米左右。
疏枝:
按树形要求,选留永久性主枝,对其他过密的主枝逐步疏除,每年疏除1~3个。
疏除过密的重叠枝、交叉枝、长势强旺的直立大枝以及侧枝、多头枝。
对进入初果期的树,主枝控制在10个左右,并开始选好落头枝进行培养,疏除顶部多余大枝,削弱主头生长势,让其单轴延伸,做好落头准备。同侧主枝间距保持在80公分以上,并疏除主枝上的侧枝、背上强旺枝,使其单轴延伸。
落头:
对树冠过高的树,逐年分次落头,降低树高。落头的中心干锯口处留1~3个小枝条,最后一次落头位置在最上部永久性主枝的上方30厘米左右。
开角:
开张各级、各类枝条的生长角度,对各主枝角度一律拉成80~90度,对结果枝组拉成水平或下垂,缓和树势,增加光照,提高有机营养并转移到成花结果上来。
开张角度强调一个“早”字。对幼龄果园或初果园的各级骨干枝,应在主枝枝展范围达到80~100公分时及时开角;对临时枝、结果枝应在生长前期及早改变生长方向,避免长成强旺枝或徒长枝,及早转化成健壮结果枝。对已成形的结果园,主枝角度过小的,也要采取“连三锯”等强拉措施开张角度,以缓和生长势,转化成长势稳定、强健的结果枝。
夏季修剪:
在生长期进行,以控制树冠的生长和促进果实成熟。
剪除过密的新梢,保持适当的叶幕厚度。
对于结果枝进行适当短截,以促进花芽的形成。
疏果:
在幼果期进行,以确保每个果实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合理负载,确保果品质量。一般每亩留果量根据果园肥力水平以控制在13000~18000个为宜。
五、改造后的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水平,预防根腐病的流行。
病虫害综合防控: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及使用量,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安全品质。
花果管理:通过配置授粉树、高接授粉枝、人工辅助授粉等方式,提高受精质量,促进果实发育。
六、注意事项
切忌操之过急:改造郁闭果园树龄必须达到10年以上;一次性疏枝数量不得超过全树原总枝量的1/4。
修剪伤口保护:对疏枝后形成的大伤口,要及时涂抹专用伤口愈合剂,防止失水干裂,促进愈合和进行杀菌保护。
加强夏季修剪:改形后因营养相对集中供应,新梢生长量加大,要加强夏季修剪,控制新梢旺长;同时在树冠上部要保留部分背上长枝,在分散营养的同时,减少日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