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四季常开,花色艳丽,深受人们喜爱。其扦插繁殖操作简便,省工、省地。在此,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月季生长期扦插技术。 在月季生长和开花最好的季节进行扦插当年即可见花。上半年4至5月,下半年9至10月,气温20至25℃是扦插月季的最好时机。扦插用浅泥盆或浅木箱,选用土质疏松、排水性和通气性良好、不带根瘤病等病菌的土壤,如疏松的菜园土7份加砻糠灰3份或珍珠岩。使用前,最好将以上基质摊在水泥地上曝晒,进行日光或药液消毒。
插穗应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充实、无病菌感染、叶腋新芽尚未吐出的枝条。最好在早晨带露水时剪取,梅雨天扦插,要在晴天取插穗,否则易引起植株腐烂或霉菌感染。
扦插采用带踵扦插法。插穗长约10至15厘米。若嫌过长,可在顶梢剪去一部分。基部叶应连柄剪除,上部保留一部分叶子,将两枚主叶及嫩梢、花蕾、残花剪去,以减少水分散失,随剪随插,插入深度约3.5厘米,过浅容易倒伏,过深容易霉烂。然后用手指将土压实。扦插的密度应以插穗之间的叶子不重叠为宜。扦插完毕用细眼喷壶浇透水,直到水从盆底流出为止。扦插后,扦插圃应用帘子遮盖,或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扦插苗的成活与否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可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7至10天。第一阶段为阴湿阶段,此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晴天要及时遮盖帘子,叶片干燥时,用小型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防止叶片枯干脱落。第二阶段为愈合阶段。此时伤口开始愈合,要防止水分过多,否则会引起伤口组织霉烂,要逐渐使盆土干燥起来。早、晚可增加弱阳光照射时间,促进光合作用,同时促进伤口愈合和发根。第三阶段为发根阶段,可以逐渐增加阳光照射时间,盆土干燥时可适量浇水。如果老叶不脱落,新芽已长出,说明根已发,扦插苗已成活。
只要管理得当,一般情况下30天左右生根,40天以后就可分盆。若用珍珠岩和蛭石作为扦插基质,因其缺少养分,扦插苗成活后应及早分栽。
月季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一种真菌病害,在高温通风不良而又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危害花卉。在嫩叶上出现白粉似的现象,称之白粉病,可用600倍液的粉锈宁或400倍液的退菌特。
黑斑病:由真菌危害,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枝或落叶上于土壤越冬,翌年春吸水产生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多雨、多雾、多露天气有利于孢子萌发,故易于发病。叶子上存有水滴时,孢子在其中经6小时,即可萌发侵入。多雨季节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病害的流行。可用0.10--0.2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洒叶面。
综合防治:要早期铲除病菌,早春于4月上旬,在月季出窖后树势未活动之前先进行1次修剪,在未发芽前对月季进行全面细致地(包括植株盆土、盆周围场地)喷洒波美0.50--1度石硫合剂。
植株定期打药防治,可用75%可湿性百菌清500倍液和18%的多菌铜150倍液每隔10天喷洒1次,如打药后遇雨,雨后还要及时喷洒,打药时间是6--9月经常打药,控制黑斑病的发生。 月季的采切保鲜:
月季应在温度低、湿度大时采切。月季采切过早、往往采切后花朵不易正常开放。一般是在开花前1天~2天采切。采切的时间与品种有关,通常有4片~6片花瓣已松开花蕾时,即可采切。有时发现,采切后的月季切花,花蕾还没绽开,就过早地垂头了,这种情况主要是蕾期采切过早,花萼还紧包着花蕾。最好在萼片同花瓣成90°时切取。剪切时枝条要有5个节间踞或更长一些的长度,但在枝条上至少要有两个芽。切下1小时后,插入水中吸水,然后按长度分级,10枝一束捆好,用玻璃纸包装。
月季切花保鲜期短,不耐长途运输。采切后的月季如果不上市出售,应立即入低温库贮藏,贮藏的温度为1℃~2℃,最好是插入水中进行湿贮。湿贮的水质很重要,pH值低,对月季切花有利。注意不要把叶子也插入水中。盛花容器中的促鲜剂是由硫代硫酸银和硫酸铝组成的混合液。通常月季所有的瓶插保鲜液称为康乃尔配方液。若要克服月季弯颈现象,可在保鲜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60×10E-6的醋酸钴。外加乙氨-甲酰磷铵可阻止红月季切花烂变及早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