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作为关键性的造林树种,在江淮地区特别是在长江以北地区广泛种植。其材质细腻、柔软,是加工板材的主要原料。但以往的育苗扦插,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为2年,方可满足出圃要求,其繁育的滞后性成为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而且,杨树纯林面积的迅速增加,也给病虫害的防治增加了难度。
一、杨树的育苗
(一)、圃地。为了满足杨树育苗的基本要求,应对其圃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通常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交通便利,二是靠近水源,三是阳光充足,四是土壤肥沃,最好选用沙壤土和壤土,其厚度应保持在50厘米左右,PH值中性或微碱性。
(二)、整地。整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合理的施肥,在翻耕前,每亩地块需要施用土杂肥、复合肥,各500公斤、50公斤。深耕后,对土块进行处理,使圃地平坦。通常,苗床应比步道高252厘米左右,床宽保持在90厘米左右,走向最好为南北。
(三)、穗条。挑选的萌蘖条应具备以下条件:无病虫害、侧牙饱满的1-2年生、径粗在2.5厘米左右,将其截成最短15厘米、最长20厘米的穗条。在实际制穗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上切口距芽最少1厘米、最多1.5厘米,下切口距芽应维持在0.5厘米左右。此外,切口应保持平滑,以此避免劈裂问题的发生。每穗要保留3-4个芽苞。在具体制穗时,应尽量选择蔽荫的环境。待插穗截取制作完成后进行捆绑,每捆约50到100根,按照粗细分成不同的等级。在扦插时,将整捆放置流水中,浸泡3-5天。
(四)扦插。当土壤解冻,即可扦插。操作前,可以将ABT生根粉稀释成50-100毫克/公斤浓度药液,浸泡插穗基部2-3小时,以此刺激愈合生根。扦插过程中,对密度应进行科学的规划,通常行距保持在35厘米,株距维持在15-30厘米即可。以直插为好,深度多以插穗上端第一个芽子与床面持平为准。插后踩实,并且要马上灌水,再使用黑色地膜对其进行覆盖,从而实现增温、保湿的目的,促使插穗早生根发芽,此外,这一操作还可避免杂草的影响。
(五)、苗期管理
1、松土除草。通常情况下,每年需要操作3次左右,如果未能达到要求,也可以进行第4次,具体时间为6月下旬前,以防毁坏地膜。
2、破膜定苗。经观察后发现,插后20天便可破膜放苗。在3月底定苗,此时,要对多余萌条进行去除。此后,每月要对多萌条清理一次,避免多余萌条持续生长。同时,对侧枝进行合理的修剪。
3、追肥浇水。施肥时多为氮肥,也可以适当施加磷钾肥,并要科学浇水,具体操作时间为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
(六)、病虫害防治。
育苗早期,常发生苗木根腐病。
防治方法:
①在下切口的位置,使用菌根剂进行消毒。
②清沟、沥水,保持通风、透光,并注重卫生状况的改进。
③发病时,每亩可喷酒多菌灵3-4公斤。
虫害防治:
①在整地前,撤施敌百虫、滴滴畏等,为保证药剂均匀,要随即翻耙,以此减少地下害虫的影响。
②在5-6月,常见虫害为金龟甲,早晚啃食叶片,为了防治这一害虫,可采用以下两种手段,一种为90%敌百虫500-800倍液涂干,另一种为敌杀死100倍液喷杀。③在5-8月,天牛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待幼虫,可用氧化乐果10倍液处理;对待成虫,可以人工捕捉。
(七)1年生优质壮苗检测分析
采用地膜覆盖法培育的杨树苗,1年生苗高多维持在3.8米,地径通常为3.2厘米,胸径则可以达到2.7厘米,苗本合格率85%,且木质化程度较高。而在相同条件下没有采用地膜覆盖培育的杨树苗,平均高只有2.5米,平均地径2.0厘米,平均胸径1.6厘米,且木质化程度较差,苗木合格率20%。实践证明,采用薄膜覆盖法,可取得良好成效。
二、杨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杨树主要病虫害种类
1、食叶害虫。对于寿县而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美国白蛾,另一种为杨扇舟蛾。通常,一年内,可发生3代到5代,5-7月,危害逐渐加深。有时同一株杨树可能出现上述两种虫害。经调查后发现,新造杨树幼林病株率可能会超过80%。虫害对杨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使病株光秃、无叶。
2、蛀干害虫。有星天牛、桑天牛,前者危害农田林网,后者危害片林。
3、病害。主要包括黑斑病、溃疡病。前者病班通常不大,在春夏季多发,特别是温度适宜、雨量充沛的天气下,发病迅速,危害严重,可使杨树提前落叶,甚至幼林死亡,使造林失败。后者主要危害枝干,发生在距基干0.5-2.5米处,树皮表面会出现水泡,直径大概为0.5-2毫米,水泡会破裂、干瘪、下陷。常导致大量新栽幼树死亡。
(二)、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应把握防治时期,第一次,在5月-7月上旬,用20%的功马乳油,也可以使用90%的晶体敌百虫、40%的乐果加65%的代森锌400-500倍液,进行喷雾;第二次,在8月中旬,方法同上。如果少防,或者过早、过晚,则均会影响防治效果。
2、营林措施。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对混交林进行积极营造,依据营林防病原理,阻止病原物的传播,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条件,提高林木抗病害与虫害的能力;加强林木的管护,适度中耕除草、施肥,并要适当修剪,调整林分内的小气侯,使害虫和病菌缺乏生存、繁殖的环境,合理利用地力,维护生长平衡,促进林木生长健壮,焚烧病株残体,此方法成效最为显著。
3、生物防治。借助益虫、益鸟,阻止病虫的发生与繁殖,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4、加强监测与预报。对病虫害的相关情况展开调查,了解其动态,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在病虫害高发时期,要时刻关注天气状况,落实防治预案,遵循防早、防小的原则。
5、检疫措施,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地区间关于农林产品的交流不断增多,使得各种病虫害实现了远距离传播,在此情况下,应建立健全的检疫制度,并确保其全方位落实,阻止病虫害人为传播,特别是要杜绝境外病虫害的侵入。此外,要对本地杨树苗木生产基地进行全面的检疫,确保杨树新栽植区无病虫危害。
(三)、其他配套措施
1、对森防、营林新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广,使广大林农了解杨树病虫害的有关知识,掌握具体的防治方法。
2、在项目造林资金中落实一部分防治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3、建立专业的防治队伍,购置相应的药械,进行有偿防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