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海棠 拉丁学名:Maluskomarovii(Sarg.)Rehd. 界:植物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 亚门:木贼亚门 纲:木兰纲 亚纲:蔷薇亚纲 超目:蔷薇超目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苹果属 种:山楂海棠 分布区域:产吉林(长白山)生灌木丛中,海拔1100—1300米分布朝鲜北部 保护级别:濒危(IUCN标准)。
山楂海棠,是一种苹果属珍稀植物,在美丽的长白山西南坡海拔1100~130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盛开着一种漂亮的野生海棠花——山楂海棠,它为蔷薇科落叶灌木,高仅2米,茎粗约五厘米。薄质的宽椭圆形叶片呈3~5掌状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
一、山楂海棠的形态特征
山楂海棠是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幼时具柔毛,暗红色,老枝无毛,红褐色或紫褐色,有稀疏褐色皮孔;冬芽卵形,鳞片边缘具柔毛,暗红色。
山楂海棠叶片宽卵形,稀长椭卵形,长4-8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边缘具有尖锐重锯齿,通常中部有显明3深裂,基部常具一对浅裂,上半部常具不规则浅裂或不裂,裂片长圆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幼时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沿叶脉及中脉较密;叶柄长1-3厘米,被柔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腺齿,早落。
山楂海棠是伞房花序,具花6-8朵,花梗长约2毫米,被长柔毛;花直径约3.5厘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绒毛;萼片三角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约2-3毫米,内面密被绒毛,外面近于无毛,比萼筒长;花瓣倒卵形,白色;雄蕊20-30;花柱4-5,基部无毛。
山楂海棠果实椭圆形,长1-1.5厘米,直径0.8-1.0厘米,红色,果心先端分离,萼片脱落,果肉有少数石细胞,果梗长约1.5厘米。花期5月,果期9月。
二、山楂海棠的近种区别
山楂海棠与陇东海棠M.kansuensis(Batal.)Schneid.极相近似,但后者果梗较长(2-3.5厘米),叶基圆形或截形,叶边分裂较浅,裂片三角卵形,易于区别。因叶片常3-5裂,近似山楂,前人多有误列入该属者。
三、山楂海棠的生长环境
山楂海棠天生耐严寒,又植株低矮。分布区具有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长、严寒,夏季短、凉爽,降水量较多,湿度较大。土壤为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约5.0。多生于土壤深肥、湿润、排水良好的林间空地灌丛中。
山楂海棠具有营养繁殖特性,可生根蘖苗,茎倒伏埋入腐殖土或枯枝落叶中可向下生根,向上长枝成一新植株。
四、山楂海棠的主要价值
山楂海棠是一种珍稀植物。6月,一簇簇由十来朵白色花在枝顶集成的伞状花序随山风舞动,每朵花5片洁白的圆形花瓣中央是淡红色的花药,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素雅而美丽。9月,金红如玛瑙珠般亮泽的果实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山楂海棠可谓花果并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果实味道酸甜,富含维生素C,可生食和制作果汁、果酱。更重要的是,山楂海棠天生耐严寒,又植株低矮,因此是培育苹果属矮化品种的遗传基因库,也是研究苹果属抗寒性的宝贵材料。
五、山楂海棠的栽培技术
栽培要点用播种、扦插及压条法都能繁殖,但生长和繁殖速度极慢。种胚休眠,果核坚硬,播种前需要在低温潮湿条件下层积2--3个月。
六、山楂海棠的保护状况
1、物种现状
山楂海棠[Maluskomarovii(Sarg.)Rehd.]仅零星分布于长白山,现处于濒危状态。山楂海棠极耐严寒,植株低矮,是培育苹果属矮化品种和研究抗寒性的宝贵材料。
2、保护价值
山楂海棠是一种珍稀植物,外部形态较为特殊,对研究长白山植物区系及蔷薇科某些属内和属间亲缘关系均有一定的意义。又是培养苹果矮化抗寒新品种的优良砧木。
3、保护措施
建议产地有关部门对山楂海棠加强保护,严禁乱砍滥伐,促进天然更新,并进行繁殖栽培,扩大种植。
4、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七、山楂海棠的亲缘关系研究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山楂海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根据RAPD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14份苹果材料分为5类,8份山楂材料分为4类,山楂海棠的亲缘关系位于山楂和苹果之间,但与苹果较近,认为山楂海棠可能是苹果和山楂的属间杂交种。全世界苹果属植物共有35个种,中国原产及自然分布的有24个种。原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的山楂海棠(Maluskomarovii)是苹果属35个种中的一个野生种,在分类学上被划归为陇东海棠系。
苹果属植物中除山楂海棠外的34个种在世界上均有较广泛的分布,且资源数量较多,唯有山楂海棠仅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区有零星分布,并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现已被列为中国一类保护植物,并在长白山建立了山楂海棠原生境保护点,以加强其资源保护。
张冰冰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山楂海棠植株能抗-45℃低温,属于高抗寒的种质资源,同时还鉴定出山楂海棠高抗苹果腐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