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科

   2023-06-11 花木佚名245
核心提示:胡桃科拉丁学名:JuglandaceaeDC.exPerleb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胡桃目科:胡桃科分布区域:欧亚和美洲

胡桃科    拉丁学名:JuglandaceaeDC.exPerleb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胡桃目    科:胡桃科    分布区域:欧亚和美洲,以中国南部至中南半岛和美国南部至中美洲种类最多。

胡桃科(JuglandaceaeDC.exPerleb)是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一科。落叶或半常绿或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常为柔荑状,单生或数条成束生;雌花序穗状或稀柔荑状;雄花生于1枚不分裂或3裂的苞片腋内,通常具2小苞片或1~4枚花被片,雄蕊3~40枚插生在花托上;雌花具2小苞片和2~4枚花被片贴生于子房,子房由2心皮合生;果实为假核果或坚果。

该科共9属72种,间断分布在欧亚和美洲,以中国南部至中南半岛和美国南部至中美洲种类最多。

胡桃科植物为落叶或半常绿或常绿乔木,其枝、叶、外果皮、根皮、坚果内隔及果仁均可入药,其中有些种还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具有抗肿瘤、镇痛、抑菌、抗氧化、抑酶、杀虫、降血糖、抗病毒及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一、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单性,雄花序柔荑状;子房下位,1室或不完全2-4室。坚果核果状或具翅。

胡桃科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1科,落叶或半常绿或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无托叶,通常在幼嫩部分有橙黄色的盾状着生的圆形腺鳞;花单性,雌雄同株,风媒传粉;雄花序常为柔荑状,单生或数条成束生;雌花序穗状或稀柔荑状;雄花生于1枚不分裂或3裂的苞片腋内,通常具2小苞片或1~4枚花被片,雄蕊3~40枚插生在花托上;雌花具2小苞片和2~4枚花被片贴生于子房,子房由2心皮合生;果实为假核果或坚果;种子完全填满果实,具1层膜质种皮,无胚乳。

木材坚硬,是较好的硬木树种,多数种类富含鞣质,是提取单宁的原料,种子普遍含油。全世界有9属72种,间断分布在欧亚和美洲,以中国南部至中南半岛和美国南部至中美洲种类最多。它是一个北温带科,但对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有广泛的适应性。中国产7属29种,大多数种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到中山地带的山地森林中或河谷两旁,少数种分布到北部。

二、物种起源

本科植物最早的化石是在欧洲和北美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因此它起源的时间至少应追溯到晚白垩世,可能在早白垩世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类型。根据化石记录,在始新世到中新世,它广布北半球,并且达到格陵兰和阿拉斯加等高纬度地区,而现代的分布区北界只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纬46°~49°,这是由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的冰川作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遭受冰盖,象绝大多数植物一样,胡桃科植物在欧亚北部和北美北部灭绝,只有在东亚和北美南部相当的纬度上保存下来,形成现代的间断分布式样。

胡桃科同马尾树科有共同祖先,是金缕梅亚纲较进化的一群。本科分2亚科:①化香树亚科(Platycaryoideae)仅有化香树属(Platycarya)1属分布东亚。②胡桃亚科(Juglandoideae)分为:黄杞族(Engelhardieae)、胡桃族(Juglandeae)和山核桃族(Hicorieae)。

三、分类变迁

胡桃科植物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都是落叶乔木,具有大型羽状复叶,叶一般长达20-100厘米。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胡桃目,属于金缕梅亚纲,2003年的APGII分类法将胡桃科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列入壳斗目。

四、物种说明

(一)、概况

本科植物共有8属,6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7属25种,分布在全国各地。胡桃(Juglansregia)和山核桃(Caryaillinoinensis)是重要的干果和油料作物,果皮可用于制造活性炭,木材坚硬,是重要的硬木产品,用于制作枪托等。枫杨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叶可放养野蚕。该科植物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抗肿瘤、镇痛消炎、抑菌及生物毒性等作用。

(二)、分布属

1.化香树属PlatycaryaSieb.etZucc.

2.黄杞属EngelhardiaLesch.exBl.

3.青钱柳属CyclocaryaIljinsk.

4.枫杨属PterocaryaKunth

5.胡桃属JuglansLinn.

6.喙核桃属AnnamocaryaA.Chev.

7.山核桃属CaryaNutt.

(三)、代表种

山核桃属CaryaNutt.薄壳山核桃C.illinoensis(Wangh.)K.Koch.

青钱柳属CyclocaryaIljinskaja.青钱柳C.paliurus(Batal.)Iljinskaja

黄杞属EngelhardtiaLeschenexBl.少叶黄杞E.fenzeliiMerr.

黄杞属EngelhardtiaLeschenexBl.黄杞E.roxburghianaWall.

胡桃属JuglansL.野核桃J.cathayensisDode

胡桃属JuglansL.胡桃J.regiaL.

化香树属PlatycaryaSieb.EtZucc.化香树P.strobilaceaSieb.etZucc.

枫杨属PterocaryaKunth枫杨P.stenopteraC.DC.

枫杨属PterocaryaKunth湖北枫杨P.hupehensisSlan

五、珍稀物种

喙核桃

现状:稀有种。喙核桃属仅此1种,分布区狭窄,植株稀少,多零星分布,自然更新比较困难,人为破坏十分严重,若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就有可能陷于绝灭的危险。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幼时有细毛和橙黄色皮孔,后变无毛,髓心充实;芽裸露,通常叠生。奇数羽状复叶,长30-40厘米,叶柄及轴幼时有短柔毛和橙黄色腺体;小时通常7-9,近革质,全缘,上端小叶较大,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4-5厘米,下端小叶较小,通常卵形,小叶柄长3-5毫米。雄性柔荑花序长13-15厘米,下垂,通常5(3-9)序成一束,生于花序总梗上,自新枝时腋生出;雌性穗状花序顶生,直立,雌花3-5。坚果核果状,近球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厘米,直径5-6厘米,顶端具渐尖头;外果皮厚,干后木质,干后木质,4-9瓣裂开,裂瓣中央具1-2纵肋,顶端具鸟喙状渐尖头;果核球形或卵球形,顶端具1鸟喙状渐尖头,并有6-8条细棱,连喙长6-8厘米,基部常具一线形痕,内果皮骨质。

地理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广西永福、龙胜、融水、三江、巴马、都安、东兰、凌云、隆林、那坡,贵州榕江、三都,云南富宁、西畴、麻栗坡等县。生于海拔200-1200米的山谷阔叶林中,有时可达1500米。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年平均温18.1-21.3℃,最冷月(1月)平均温8.1-12.6℃,最热月(7月)平均温24.6-28.4℃,极端最低温-2.4-5.2℃,极端最高温35.5-39.5℃,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相对湿度79-82%。土壤为酸性红壤、黄壤或棕色石灰土。多见于北热带地区,向北可延伸至中亚热带的山谷或河流两岸的阔叶林内。

保护价值:喙核桃属仅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为孑遗植物,对胡桃科系统发育研究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木材材优良,为工业、军工及器具用材;种子油可供工业用。

保护措施:应选择主要产地建立自然保护点,严禁砍伐,并开展引种繁殖等试验研究。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果实成熟时,外果皮自行裂开,必须及时采种,如不能冬播,可在室内用湿沙贮藏,使内果皮开裂,待翌年春季播种。苗圃地宜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山坡下部,开沟条播或点播。也可试验用扦播繁殖。

核桃楸

现状:渐危种。核桃楸又名胡桃楸,材质优良,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用材树种之一。由于过量砍伐,森林面积急剧缩减,现残存大树已很稀少。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70厘米;树皮灰色或暗灰色,浅纵裂;小枝粗壮,幼时被短茸毛,皮孔隆起,叶痕三角形,髓部薄片状;芽被黄褐色茸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40-50(-80)厘米,叶柄长5-9(-14)厘米,基部膨大,叶柄及叶轴被短柔毛或星芒状毛;小叶9-17,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先端渐尖,基部偏斜,截形至近心形,上面初被稀疏短柔毛,后除中脉外其余无毛,下面被贴伏的短柔毛及星芒状毛,无柄。雄柔夷花序下垂,长9-20厘米,雄花通常具12枚雄蕊;雌花序穗状,直立,具4-10雌花。果序长约10-15厘米,俯垂,通常具5-7果实。果实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顶端尖,密被腺质短柔毛,长3.5-7.5厘米,直径3-5厘米;果核长2.5-5厘米,表面具8纵棱,其中两条较显著,各棱间具不规则皱曲及凹穴,顶端具尖头。

地理分布:核桃楸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在黑河、嫩江、讷河、甘南、逊克、嘉荫、萝北、同江、抚运以南均有分布;次为吉林(除东北部外)、辽宁,并零星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布特哈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喀嘈沁旗,洒北北部兴隆、遵化、蓟县、易县、蔚县与南部内兵及北京房山,河南北部辉县、济源,山西北部浑源与西北部兴县,陕西北部辉县、济源,山西北部浑源与西北部兴县,陕西北部甘泉与南部洋县、周至、南五台等地,朝鲜北部、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地处温带,局部地区可伸至亚热带北棱。主要产区的气候较温凉湿润,冬春季寒冷,积雪与冰冻期长,极端最低温可达-5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多为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6.5。为喜光、喜湿润生境的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常生于海拔400-1000毫米瓣中、下部山坡和向阳的沟谷。多与红松PinuskoraiensisZucc.、臭泠杉AbiesnephrolepisMaxim.、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和槭类Acerspp.、榆树Ulmusspp.等组成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混交林。萌蘖性和萌芽力较强,疏林内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花期4-6月,果实9-10月成熟。

保护价值:核桃楸材质好,有光泽,刨面光滑,纹理美观,并具坚韧不裂、耐腐等优点。困此用途广,经济价值高,为军工、建筑、家具、车辆、木模、船舰、运动器械及乐器等用材。可作嫁接核桃的丰木和育种的材料。

保护措施:仅长白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其它产区尚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仍是主要采伐树种。建议林业部门除控制采伐外,在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划定几处禁伐区,加以保护。

栽培要点:本种苗木主根深长,侧根,须根甚少,移植时不易成活,造林时应采用冬季直播造林。春季播种时,核果应在湿砂内层积,以解除发芽前果皮的机械压力。播种造林地一般选择土层深厚、水肥条件较好的山谷、沟旁或山坡下部。

核桃

现状:渐危种;核桃又名核桃树、胡桃,为珍贵的第三纪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残遗成分,是著名的木本油料和干果树种。裁种虽广,但野生分布区面积窄狭,在我国仅残存于新疆伊犁谷地。由于连年放牧、砍伐,仅在霍城大西沟残存8株,已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在巩留县野核桃沟尚存千余株4米以上的成年植珠。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高15-20米。奇数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小叶5-11,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5厘米,宽3-6厘米,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短簇毛;小叶柄极短或无柄。花雌雄同株;雄花序茅荑状,下垂,长5-10厘米;雌花序穗状,直立,1-3花,稀多花,花柱短,柱头2裂,子房密被腺毛。核果球形或卵圆形,径4-5厘米,幼时有腺毛,老时光滑;外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表面凹凸或皱折,有两条纵棱,先端有短尖头。

地理分布:核桃自然分布区狭窄,仅见于新疆天山西部伊犁谷地巩留县野核桃沟和霍城县大西沟,生于海拔1400-1700米之间的山坡下部或峡谷沟底。由于核桃经济价值较高,中国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和云南、四川等地多有栽培。中亚、西亚、小亚细亚和欧洲南部等地方也有栽培。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核桃喜温暖、湿润、凉爽气候和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较耐寒冷,耐大气干旱,不耐湿热,不耐盐碱。在天然分布区内,生于中山带下部和前山带(低山带)上部的阴坡下部或峡谷底部。由于地理条件较优越,地形也较特殊,其周围的高大山体作为天然屏障免于西伯利亚寒流及荒漠地带干旱气流的袭击,同时又能优先承受从西面落山口进入的温和、湿润气流的影响,使产地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约4.3℃,极端最高温32℃,极端最低气温-25℃,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因而生长良好,残存时间久。在巩留县野核桃沟尚有纯林,或在沟口山坡下部与新疆野苹果Malussieversill(Leded.)Roem.组成混交林。为喜光性强,不耐庇荫,在郁闭度高达0.8左右的林下,幼苗极少,生长较差;而在郁闭度0.3-0.5的疏林下,幼苗较多,生长较好。

保护价值:核桃是著名的经济树种,是十分珍贵的第三纪残遗植物,对研究古工植物区系的变迁和古地理及第三纪、第四纪气候的变化的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新疆巩留县野核桃沟已划为自然保护区,由野核桃林场全面负责进行重点保护。霍城县大西沟残存的核桃,也应加以保护,促进天然更新,以利这一天然野生核桃分布点的存在和发展。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选择优良单株采集果实,脱去果皮,可行秋播;春播种子应先行水浸或水浸拌湿沙催芽,待种子吐芽后及时点播或条播育苗。2-3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春季造林或秋季造林均可。也可直播造林。

六、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