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雪松种源不足,扦插繁殖是当前雪松育苗的主要方法。
1、严格选择圃地:雪松扦插育苗插穗生长时间长,成活率低,因而圃地一定要选择背风向阳,土层厚,土壤酸性,富含有机质的森林土为最好,同时为雾多、有庇阴的凉爽湿润的小环境,或者灌溉方便的地方。然后,细耕细耙,筑成高床20cm,宽50~60cm,长度依地形而定。横插,行距25~30cm,株距3~4cm。
2、采穗母树和枝条的选择:采穗母树和枝条的年龄大小是雪松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经验表明:母树年龄越小,生活力越强,扦插成活率也越高,其中实生母树又高于扦插母树。枝条年龄越小,薄壁细胞越多,其分生能力越强,生根也越容易。因此,最好的选择健壮幼龄实生的母树的1年生粗壮枝条作为取插穗,其成活率可高达100%。如缺乏幼龄母树,则10年以内母树上的1年生壮枝仍可剪插穗,但成活率相对较低。据试验表明,母树3~5年生的树上1年生插穗成活率达94.4%,7年生为86.6%,10年生母树上插穗,则生根成活率显著下降。夏季扦插,应剪取当年春季抽出的新梢作为插穗。如夏插时间较早,则插穗基部应带一部分去年老枝为好。
3、选取插穗部位:枝条在树冠上着生的部位不同决定着插穗的质量,对插穗生根成活有一定影响。幼龄母树以树冠中部的枝条上的插穗成活率较高;年龄较大的母树,则以树冠上部枝条的插穗成活率较高。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插穗成活率也不一样。如梢部插穗成活率86.67%,中部的插穗为93.37%,基部的为80.0%。
4、插穗剪截和处理:剪截插穗宜在无风有露水的早晨或阴天。插穗长度15cm左右,插穗基部要剪平滑,剪去二次分枝。然后有a-萘乙酸,浓度为500mg/L的水溶液或酒精溶液,把插穗基部快浸5s。经处理的插穗,一般可提早15天生根,根量也多,有利提高成活率,应随剪随插,如不能及时扦插,应洒水摊放在阴凉地方。
5、扦插时间和方法:雪松一年四季均可扦插。春插以2~3月为宜;夏插视当年新梢长情况而定。夏插可在5月至6月上旬;秋插在8月中旬进行。目前以春插为主,夏插其次。各类插穗(长短、粗细)要分床扦插。株行距5cm×10cm。夏插因插穗较短小,可适当密些。扦插方法,可采用先开沟后扦插或直接插入苗床。入土深度一般为6~8cm。长插穗可深些,反之则浅些。土壤粘重的要浅些,质地疏松的可深些。插后,应及时用喷壶浇1次透水,有利于插穗与土壤密接以及插穗补充失水。
6、扦插后管理:雪松扦插生根时间较长。如从实生小苗上采的插穗,则60天左右开始生根。6月初夏插的雪松,20~30天大部分形成愈合组织,40天左右开始生根。因此,扦插后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关键。扦插后,应及时架设阴棚遮阴,减少蒸腾,防止插穗在生根前萎蔫。温度高时要盖双帘,必要时四周加设风障。如果土壤湿度适宜,保持苗床周围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时,则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在一般条件下,在雪松扦插后立即搭阴棚遮阴,既可防止强光直射,保持地表湿润,又能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阴棚可采用水平式阴棚或斜棚式阴棚,其透光度以40%~50%,地表温度20~27℃为宜。如果天气过度干燥或气温过高,可采用双层阴棚遮阴。阴棚必须做到晴天早盖晚揭,久雨后迟盖早揭,视天气晴盖阴揭;生根后,逐步晚盖早揭。“立秋”后,可拆除阴棚。
为了保证雪松插穗成活率,除插后搭阴棚外,还必须及时喷水,保持土壤含水率为18%~27%为宜,为此,每天可喷水3~4次,使土壤表层湿润为宜,不可喷水过多,勿使土壤湿度过大,以免引起插穗腐烂。雨后要及时排除苗床过多积水,以防根烂苗死,并及时中耕,疏松地表,严防地表板结或龟裂,同时拔除杂草,利于插穗生根和生长。插穗扦插成活后,及时加强中耕、除草、溉水、施肥、防止病虫等措施。促进苗木健壮。扦插未生根前,水分管理体制是关键措施。水分决定了土壤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管理适当,三者协调,有利生根。要经常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天气晴朗干旱,每天早、晚用喷壶淋水1次。阴天,如土壤尚处于湿润时不必浇水,或用细眼喷壶洒1次清水。插穗生根后要适当控制浇水的次数和水量,土壤过湿,容易烂根死亡。
雪松的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雪松的当年生嫩梢及两年生小枝。严格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嫩梢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嫩梢上,初期症状同溃疡型,但当病部出现水渍状腐烂后难以形成愈合组织,当病部达到嫩梢周长的2/3以上时,嫩梢即自病部向下弯曲、萎蔫、枯死。病情发展迅速,从症状出现到嫩梢枯死,只需4至5天。雨天病部会长出一层灰霉。
(2)溃疡型:主要危害雪松的嫩梢。初期在嫩梢基部产生淡褐色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扩大成中部下凹的大病斑,在下凹初期呈深褐色水渍状腐烂。病愈后,原来腐烂的表皮干裂。
(3)小枝枝枯型主要发生二年生小枝上。病斑主要从病死的嫩梢扩展而来。初期在枯梢和小枝交界处形成一圈赤褐色凹陷,后逐渐形成明显的病斑,病斑不开裂,有少量的树脂溢出,皮层和木质部表层呈深褐色。病斑扩展至小枝一周后,小枝上部枯死。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防治方法:
①雪松宜种植在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方,种植时不宜过密。
②对病死枯梢应及时剪除并销毁。
③发病期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2、枯病: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落针叶越冬后,第二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间子囊抱子陆续成熟;在雨天或潮涩的条件下,因子囊盘吸水膨胀而张开,露出乳白色的子囊群;子囊袍子从子囊内挤出后进一步借气传播。病菌由雪松叶气孔侵入,经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出现明显的症状。由于分生抱子器中产生的分生抱子萌发力很差而无侵染力,故无再侵染发生。但因子囊子包子放射时间很长,达3个月左右,自春至夏都可能有新的侵染发生。在子囊抱子飞散期间,如果降水量大,湿度,有利于侵入。林地干旱,土壤癖薄,雪松遭受病虫害和管理不良等,都可能促使病害的发生。
防治措施:
①加强抚育管理,使雪松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
②对小面积人工林、雪松苗圃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子囊抱子飞散前清除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
③在子囊抱子成熟后飞散期间,喷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可温性多菌灵400~5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特8倍液防治2~3次,每次间隔10~15天。
雪松的应用范围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它具有较强的防尘、减噪与杀菌能力,也适宜作工矿企业绿化树种。雪松树体高大,树形优美,最适宜孤植于草坪中央、建筑前庭之中心、广场中心或主要建筑物的两旁及园门的入口等处。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长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伟的树冠,此外,列植于园路的两旁,形成甬道,亦极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