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粉虱分布与危害:寄主植物常有柑桔、桂花、栀、柿、茶、油茶、栗、桃、女贞、丁香、常春藤、咖啡等。幼虫主要为害春、夏梢,诱生煤病,严重时造成枯梢。
柑桔粉虱形态特征:柑桔粉虱成虫:雌虫体长1.2毫米,雄虫1毫米左右,淡黄色,薄被白蜡粉。翅半透明,被有甚厚的白蜡粉而呈白色。复眼红褐色。触角7节。第3节比第4-5节之和长,雌虫触角第3-4节和第6-7节上环绕有带状突起(感觉器),雄虫触角除第1-2节外,各节均有带状突起。
柑桔粉虱卵:椭圆形,顶端稍尖,长约0.2毫米,淡黄色,壳面平滑,有光泽。有短柄附于叶背,初产时斜立,后渐下倾,几乎平卧。
柑桔粉虱幼虫:初孵时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体缘有17对小突起,上生刚毛;体缘还有放射状白蜡丝,并随虫体增大而加长。成熟幼虫体长0.7毫米,淡绿色。
柑桔粉虱蛹壳:扁平,近椭圆形,长1.3-1.6毫米,体侧2/5的胸气门处稍凹下,壳质软而透明,成虫未羽化前黄绿色,可透见虫体,羽化后白色透明。
柑桔粉虱发生规律:柑桔粉虱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4代,华南可发生5-6代,一般以大龄幼虫及蛹在叶背越冬。在江西南昌主要以幼虫在秋稍叶背越冬。越冬代和第一、二代成虫盛发期依次5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中旬。
柑桔粉虱成虫白天活动,飞翔力弱。早晨气温低,大多群集在叶背不太活动,中午气温过高亦少活动,在7-8月以傍晚日落前后气温下降时活动最盛。喜在新梢嫩叶背面栖息和产卵,尤以树冠下部和荫蔽处的嫩叶背面产卵最多,在徒长枝和潜叶蛾为害的嫩叶上更多,叶面、老叶上极少产卵。卵散产,卵粒间有白粉。一片叶上产卵可多至100粒以上,每一雌虫可产卵120多粒。有孤雌生殖现象,但其后代均为雄虫。各代幼虫孵化后分别在春、夏、秋梢嫩叶背面吸食为害。幼虫有三龄,初孵幼虫爬行短距离后即固定取食。 枝叶郁蔽阴湿,有利其繁殖和发生为害。
柑桔粉虱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是基础,化学防治是关键,统防联防是保障。抓住成虫和1-2龄若虫盛发期用药。喷药时,除重点喷洒于树冠的内膛和叶背外,还要注重对果园杂草和围篱的防治,才能彻底有效地消除黑刺粉虱及其诱发的煤烟病的危害。
1、结合柑桔冬春修剪,剪除密生枝、病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越冬虫源。
2、及时铲除果园杂草和修整围篱,人为破坏害虫栖息的场所。
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稀植,增强树体的抗性。
4、加强对黑刺粉虱的预测预报工作,适时组织统防联防。
5、防治药剂: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