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天牛

   2022-07-09 苗业网佚名295
核心提示:星天牛别名:橘星天牛、牛头夜叉、花牯牛、花夹子虫拉丁学名: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二名法:Anoplophorachinensis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Insecta亚纲:有翅亚纲目:

星天牛    别名:橘星天牛、牛头夜叉、花牯牛、花夹子虫    拉丁学名: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    二名法:Anoplophorachinensi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Coleoptera    亚目:多食亚目    科:天牛科Cerambycidae    亚科:沟胫天牛亚科Lamiimae    属:星天牛属Anoplophora    种:星天牛A.chinensis    分布区域:日本、中国及韩国    成虫体长:36~45毫米。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是日本、中国及韩国特有的一种天牛。2000年该虫首次在意大利米兰苗圃和温室被检测到,根据欧盟2000/29/CE指令,将其列为A1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只雌性星天牛一次交配就可以产达200颗卵,而每颗卵都会被分开藏在树皮中。当幼虫孵化时,它会咀嚼入树内,造成一条通道用来结蛹。由产卵至结蛹及成虫为期可以达12-18个月。星天牛能危害杨树、柳树、榆树、法国梧桐、枣树、板栗等多种树木,也是紫薇、悬铃木、柑橘的主要害虫。中国天牛总科昆虫已记载3科8亚科434属2500余种。

1839年Hope建立了星天牛属Anoplophora。其属征为:额矩形;头顶凹;复眼下叶长;雄性触角长于体长一半;雌虫触角长于体长三分之一;前胸背板侧刺突发达,后方中部常突出;鞘翅肩角宽而圆,基部常有颗粒;中胸腹板凸片前端一般有瘤突。

一、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星天牛体翅黑色,每鞘翅有多个白点。它体长50mm,头宽20mm。体色为亮黑色;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点;翅鞘散生许多白点,白点大小个体差异颇大。

本种与光肩星天牛的区别就在于光肩星天牛鞘翅毛斑纯白色,鞘翅肩区有较明显的刻点,肩角较粗糙;中茎弯度较大,中茎与中茎突长之比约1.45,内囊筒长宽比为5:8;受精囊较细长,星天牛中茎总体微弯,端半部侧缘平行,短阔,内囊基部有眉形骨化区,囊筒长圆柱形,等粗,但外端呈瓶口状缢缩,表面被横向整齐排列的骨化微刺。

卵:长椭圆形,一端稍大,长4.5-6mm,宽2.1-2.5mm。初产时为白色,以后渐变为乳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呈长圆筒形,略扁,体长40-70mm,前胸宽11.5-12.5mm,乳白色至淡黄色。前胸背板前缘部分色淡,其后为1对形似飞鸟的黄褐色斑纹,前缘密生粗短刚毛,前胸背板的后区有1个明显的较深色的“凸”字纹;前胸腹板中前腹片分界明显。腹部背步泡突微隆,具2横沟及4列念珠状瘤突。

蛹:纺锤形,长30一38毫米,初化之蛹淡黄色,羽化前各部分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后缘。

成虫:雌成虫体长36-45mm,宽11-14mm,触角超出身体1、2节;雄成虫体长28-37mm,宽8-12mm,触角超身体4、5节。体黑色,具金属光泽。头部和身体腹面被银白色和部分蓝灰色细毛,但不形成斑纹。触角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基部1/3处有淡蓝色毛环,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板中溜明显,两侧具尖锐粗大的侧刺突。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每鞘翅具大小白斑15-20个,排成5横行,变异很大。

产卵习性

星天牛幼虫没有自主选择寄主的能力,幼虫所在寄主是雌成虫的产卵选择决定的。星天牛成虫最喜食苦栋,取食的部位常为枝条和树皮,较少取食叶片。星天牛产卵一般会在树径较大的寄主树上,如星天牛很少将卵产在胸径小于6cm的木麻黄上,在苦栋上也很少发现星天牛产卵现象。在木麻黄上的产卵部位常在树干距地面40cm以内部位或者在裸露的树根上,并且羽化孔一般在产卵刻槽上方25cm以内。星天牛在无瓣海桑上的研究表明,星天牛喜欢在树势较弱的树上产卵,产卵部位直径大于5cm,—般距离地面2.5m以下。

二、星天牛的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成虫在蛹室内滞留3-6d,于晴天10:00-17:00爬出羽化孔,啃食嫩枝梢的皮层作补充营养,10-15d性成熟后方行交尾,大多在8∶00-17∶00,呈背伏式,持续时间1-3h。雌雄成虫均有多次交尾现象,交尾后取食3-4d,再行产卵。拂晓时候较活泼,中午停息枝端,21时后及阴雨天也多静止。成虫在9∶00-14∶00选择树干下部或主侧枝下部产卵,最喜欢在离地10cm的主干上。产卵前先在树皮咬宽约5mm,长约8mm,深2mm的“T”或“人”形刻槽,用上颚稍掀开皮层,再将产卵器插入刻槽一边的皮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每处1粒,少有空槽,极少有2粒。产卵后从粘液腺分泌淡黄色粘液,并用臀部来回移动挤压,把掀开的树皮压覆于卵粒上,每雌产卵25-40粒,最多可达75粒。成虫寿命为40-55d,飞翔距离达40-50m。

卵:卵产下第2d,解剖看到,卵粒四周的韧皮部出现淡黄色侵迹,这也成为初孵幼虫的重要食料。卵期7-10d。

幼虫:初孵幼虫首先取食卵壳和韧皮部被粘液侵迹变色部分。几天后在皮下取食新鲜韧皮部,蛀形不规则虫道,内充满虫粪,约30d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向上或向下达根部形成不规则虫道,常有1-3个进气孔从中排出似锯木屑状的粪便,幼虫期长达10个月,虫道长20-60cm,宽0.5-2.0cm,幼虫喜在地面20cm的主干上,所以常造成植株枯死。老熟幼虫凿长3.5-4.0cm,宽1.8-2.3cm的蛹室,并用木屑、木纤维将虫道两头堵紧,并化蛹其中。

蛹:预蛹期5-7d,蛹期15-25d。

生活史

反应较为敏捷,在浙江南部一年发生1代,个别地区三年2代或二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内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在浙江于清明节前后多数幼虫凿成长3.5-4厘米,宽1.8-2.3厘米的蛹室和直通表皮的圆形羽化孔,虫体逐渐缩小,不取食,伏于蛹室内,4月上旬气温稳定到15℃以上时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基本结束。蛹期长短各地不一,台湾l0-15天;福建20天左右;浙江19-33天。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底6月上旬为成虫出孔高峰,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4-8天,待身体变硬后才从圆形羽化孔外出,啃食寄主幼嫩枝梢树皮作补充营养,10-15天后才交尾,在浙江整天都可进行交尾,但以晴而无风的上午8时至下午5时为多;在福建成虫多在黄昏前活动、交尾、产卵,破晓时候亦较活跃,中午多停息枝端,晚上9时后及阴雨天亦多静止。星天牛在含山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杨树枝干木质部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6月中、下旬幼虫危害至11月上旬越冬。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在珠海无瓣海桑上1a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化蛹,3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羽化高峰,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6月中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后约1个月开始入侵木质部。

三、星天牛的种群分布

生活区域:星天牛A.chi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吉林、辽宁、安徽、江西、云南、台湾、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海南、广西。

主要寄主:木麻黄、杨柳、榆、刺槐、核桃、梧桐、悬铃木、树豆、柑桔、苹果、梨、无花果、樱桃、枇杷、柳、白杨、苦棘等46种。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缅甸。为害多种花木。

四、星天牛的主要危害

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下旬越冬。此虫危害期长,生活十分隐蔽,防治难以奏效,所以预报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时成败的关键。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是我国林业重要蛀干害虫,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破坏性大、防治难度高,已报道危害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杨树Populusspp、柳树Salixspp、榆树Ulmuspumila、枣树Zizyphusjujuba、板栗Castaneamollissim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等多种树木。

在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的无瓣海桑林,星天牛一般在潮水线(0.5~0.8m)以上为害,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木质部,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部分树木因蛀食中空,出现风折倒伏。无瓣海桑的木质部有较强的愈合能力,一般天牛羽化后3~4个月,75%以上羽化孔愈合,从外表上难以判断是否曾经受害,但从伐木解剖来看,其木质部因幼虫取食已受到严重破坏,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折断。从当年的羽化孔判断,试验地95%以上的植株受害,均有星天牛完成整个生活史,羽化孔数也从3~20不等,株间受害差异显著,星天牛更倾向于在树势较弱的植株或受损部位产卵。

五、星天牛的防治方法

(一)、营林措施

设置诱饵树:诱饵树种即天牛嗜食树种,作用是诱集天牛而后集中灭杀和处理,降低天牛对目标树种的危害。星天牛的诱饵树种多为其嗜食树种一苦栋,苦栋的有效诱集距离在200m左右,在成虫高峰期引诱的数量占总数量的71.6%。

抗性树种选育:通过对51个不同地理种源木麻黄的研究,筛选出5个抗性品种,并进行多年的星天牛蛙干观察,发现这些抗虫树种能够完全抵抗天牛的入侵,抗虫效果非常好,已进行无性栽培和大面积推广。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手段需要结合天牛各个虫期的时间规律,进行集中治理。包括:及时伐除枯折树木、在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杀成虫、在产卵盛期刮除虫卵、锤击幼龄幼虫等方法。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

利用益鸟防治:星天牛的天敌昆虫种类也比较少,应用天敌的报道有花绒寄甲、川硬皮肿腿蜂等。川硬皮肿腿蜂对天牛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寄生效果最高可达43.63%,平均可达26.93%,认为川硬皮肿腿蜂是防治星天牛的有效天敌。

病原真菌:利用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防治星天牛,白僵菌对星天牛的有很高的致死率,配合粘膏能提髙其对星天牛的致死能力,星天牛平均死亡率达77.8%。

线虫:S.feltiaeBj和S.carpocapsaeMK两个品系线虫对星天牛的大龄幼虫有较强的感染能力,线虫进入虫道后,只要温湿度适宜,就会寻找到星天牛幼虫,只需4-6天就能将其杀死。

(四)、化学防治

利用氧化乐果配煤油防治幼虫,致死效果可达90%以上。在福建木麻黄上,绿色威雷、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合理的配比,均对星天牛有良好的灭杀效果。

化学药剂对天牛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危害其他非目标物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随着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会使天牛的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会加大。

(五)、引诱剂防治

对星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主要是从苦栋的挥发物中提取。

以性引诱剂对星天牛有较好的效果,诱捕量显著。

六、星天牛的幼虫用处

星天牛的幼虫还是一味中药,可治疗热病、咽痛、惊风、营养不良及心脏病等疾患。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