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锈病

   2017-04-09 苗业网佚名744
核心提示:竹叶锈病分布与危害:竹叶锈病在竹产区各种竹种均有发生,特别近年来在四川的杂交竹幼苗上发生严重。竹叶锈病症状:竹叶锈病可侵染成竹、幼苗,叶上不产生坏死性病斑,而在叶背面产生黄褐色突起的孢子堆;叶片褐色、

竹叶锈病分布与危害:竹叶锈病在竹产区各种竹种均有发生,特别近年来在四川的杂交竹幼苗上发生严重。

竹叶锈病症状:竹叶锈病可侵染成竹、幼苗,叶上不产生坏死性病斑,而在叶背面产生黄褐色突起的孢子堆;叶片褐色、失绿,严重时叶片萎蔫、卷曲、下垂、生长不良。

竹叶锈病病原:竹叶锈病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柄锈属的锈菌(Puccinia spp.)引起。性孢子器球形,生在表皮细胞下,锈孢子堆破皮而出,有杯状或圆柱形的包被;锈孢子串生,球形到椭圆形,壁无色有小疣。夏孢子堆周围有或无侧丝,成熟后破皮而出为褐粉状;夏孢子单生于柄上,近球形、椭圆形或倒卵形,有小刺。冬孢子堆生寄主表皮下,熟后破皮而出,冬孢子细胞,每个细胞有一芽孔。

竹叶锈病发生规律:竹叶锈病是四川杂交竹引种区较严重的病害,但转主寄主不详,通常在5~8月发生,竹苗密集、湿度大的圃地较严重,有叶锈病的苗圃往往伴随黑痣病、煤污病的发生。成年竹林叶锈病的发生往往是幼苗锈病的继续。

竹叶锈病防治方法

1、加强苗圃管理:适当密集,改善植株通风条件。

2、清除侵染来源:及时收集病落叶烧悼,以减少菌源。

3、化学防治:建议用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湿粉剂(国光黑杀)2000-2500倍,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用2次,间隔12-15天。 注意:使用唑类药剂防治锈病时,幼嫩花木及草坪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不可加量和缩短间隔期使用,以免发生矮化效果。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