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牡蛎蚧

   2018-04-01 苗业网佚名848
核心提示:榆牡蛎蚧Lepidosaphes ulmi Linnaeus又称榆蛎盾蚧、茶牡蛎蚧。一、分布与危害:榆牡蛎蚧国外分布于欧洲、日本、伊朗、以色列、伊拉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国内分布于东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新疆、

榆牡蛎蚧Lepidosaphes ulmi Linnaeus又称榆蛎盾蚧、茶牡蛎蚧。

一、榆牡蛎蚧的分布与危害

榆牡蛎蚧国外分布于欧洲、日本、伊朗、以色列、伊拉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国内分布于东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北和南方各省区。食性较杂,寄生植物有梨、苹果、杏、桃、李、葡萄、梅、樱桃、山楂、海棠、核桃、枣、沙棘、榆、柳、杨等,主要危害植物的枝、梢、叶及果实,受害果实上布满介壳虫,果品表面凹凸不平,丧失商品价值。

二、榆牡蛎蚧的发生规律

榆牡蛎蚧1年发生1~2代,以卵在介壳下越冬。越冬卵4月底开始孵化,4~5天孵化完毕。初孵若虫爬行约1天后固定在树体上,第2天蜕皮,并分泌介壳。第1代雄虫于6月初开始羽化,雄性若虫及其蛹的全部发育期为34~39天。

第1代雌虫发育成熟约需50天,6月中开始产第1代卵,单雌产卵50余粒,7月上旬开始孵化,卵期约18天。第2代雌虫于8月下旬开始产卵,9月上旬为产卵盛期,第2代雌虫发育历期45天以上。若虫近距离传播通过自身爬行,或通过风和农事操作传播;远距离传播通过苗木、果实的调运。

榆牡蛎蚧的优势天敌有孪斑唇瓢虫Chilocorus geminus和桑盾蚧黄金蚜小蜂Aphytig proclia等。

榆牡蛎蚧

榆牡蛎蚧  拉丁学名:Lepidosaphesulmi  别称:茶牡蛎蚧、榆牡蛎蚧、松蛎盾蚧  二名法:Lepidosaphes,juglandisFemald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同翅目  科:盾蚧科  分布区域: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云南、广东、浙江、山东等。

榆牡蛎蚧是昆虫名,为同翅目,盾蚧科。分布在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四川、云南、广东、湖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区。主要危害丁香、海棠、玫瑰、山茶等花木。以若虫、成虫在茎干上刺吸为害,严重者茎干上布满介壳,致使植物生长不良以至不能孕蕾开花,干枯死亡。

一、榆牡蛎蚧成虫

榆牡蛎蚧雌虫体长卵形,半透明。触角较小,具有2根长毛;头胸部狭窄,腹部第二至第四节,具有高度硬化的齿突,体长2.O~2.5毫米,黄白色。皮肤除臀板外为膜质,臀板黄色。雌介壳狭长;前端尖狭,后端逐渐增阔,末端圆形,背面隆起,有明显的横纹,弯曲或直,暗灰色或紫色,蜕皮壳位于前端,橙色或红褐色;雄虫体长形,长1毫米左右,黄白色;翅透明,淡紫色,翅1对,翅展1.3毫米左右。触角连珠状,淡黄色。足淡黄色,胸部淡褐色,腹部末端有长形交尾器;雄介壳狭长,质地和色彩同雌介壳,长1.6毫米左右。

1、卵:椭圆形,乳白色,长0.3毫米,半透明。

2、若虫:椭圆形,较扁平,淡黄色,体长0.3~0.4毫米。腹部末端有较长尾毛2根。若虫蜕皮后,开始分泌蜡质,并与蜕下的皮形成介壳;雌若虫蜕2次皮,共三龄。第三次蜕皮即为成虫;雄若虫蜕2次皮,先变为蛹,再羽化为成虫。

3、蛹:裸蛹,长椭圆形,黄褐色。

二、榆牡蛎蚧的发生规律

榆牡蛎蚧是1年发生1~2代,以卵在母体介壳下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孵化,约经1个月若虫老熟。雌性若虫在7月上旬变为雌成虫。雄性若虫电在7月上、中旬羽化为雄成虫。雌雄交尾后,于8月上旬开始产卵,至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约50天。每头雌虫产卵90~1000粒,多发生在向阳避雨的枝条上。从当年8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止,长达270天左右。初孵若虫活动性较强,常沿茎杆不断爬;选择适当的处所固定危害。

三、榆牡蛎蚧的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虫枝,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

若虫孵化期,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l000~1500倍液;冬春可喷渡美1~2度石硫合剂,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若虫孵化盛期,使用50%稻丰散稀释500倍液喷施树干,以喷透为准,连续喷2次,间隔时间一周。

3、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紫蛎蚧黄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