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

   2019-09-30 花木佚名1155
核心提示:白粉虱拉丁学名: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别称:白粉虱、小白蛾子二名法:Trialeurodesvaporariorum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六足亚门Mandibulata纲:昆虫纲Isecta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

白粉虱    拉丁学名: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    别称:白粉虱、小白蛾子    二名法:Trialeurodesvaporariorum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Mandibulata    纲:昆虫纲Isecta    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ta    目:半翅目Homoptera(前为同翅目)    亚目:胸喙亚目    科:粉虱科Aleyrodidae    种:温室白粉虱    分布区域:全世界。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半翅目粉虱科。是-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牡丹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危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一、白粉虱的形态特征

1、卵:椭圆形,具柄,开始浅绿色,逐渐由顶部扩展到基部为褐色,最后变为紫黑色。

一龄:身体为长椭圆形,较细长;有发达的胸足,能就近爬行,后期静止下来,触角发达、腹部末端有-对发达的尾须,相当体长的1/3。

二龄:胸足显著变短,无步行机能,定居下来,身体显著加宽,椭圆形;尾须显著缩短。

三龄:体形与二龄若虫相似,略大;足与触角残存;体背面的腊腺开始向背面分泌腊丝;显著看出体背有三个白点:即胸部两侧的胸褶及腹部末端的瓶形孔。

2、蛹:早期,身体显著比三龄加长加宽,但尚未显著加厚,背面腊丝发达四射,体色为半透明的淡绿色,附肢残存;尾须更加缩短。中期,身体显著加长加厚,体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背面有腊丝,侧面有刺。末期,比中期更长更厚,成匣状,复眼显著变红,体色变为黄色,成虫在蛹壳内逐渐发育起来。

3、成虫:雌虫,个体比雄大,经常雌雄成对在-起,大小对比显著。腹部末端有产卵瓣三对,(背瓣,腹瓣,内瓣),初羽化时向上折,以后展开。腹侧下方有两个弯曲的黄褐色曲纹,是腊板边缘的-部分。两对腊板位于第二、三腹节两侧。雄虫,和雌虫在-起时常常颤动翅膀。腹部末端有-对钳状的阳茎侧突,中央有弯曲的阳茎。腹部侧下方有四个弯曲的黄褐色曲纹,是腊板边缘的-部分。四对腊板位于第二、三、四、五腹节上。

二、白粉虱的生活习性

温室白粉虱不耐低温,在辽宁均不能露地越冬。1年可发生10余代,以各种虫态在保护地内越冬为害,春季扩散到露地,9月份以后迁回到保护地内。成虫不善飞,有趋黄性,群集在叶背面,具趋嫩性,故新生叶片成虫多,中下部叶片若虫和伪蛹多。交配后,1头雌虫可产100多粒卵,多者400~500粒。此虫最适发育温度25℃~30℃,在温室内-般1个月发生1代。

三、白粉虱的地理分布

据《世界的白粉虱》(Whiteflyoftheworld)-书统计,温室白粉虱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等四十八个国家与地区。五十年代,曾在北京金山露地种植的架豆上,发现过粉虱,但未鉴定过,当时也未闻造成显著为害。但近年来温室白粉虱逐渐猖撅,特别由于近四、五年来冬季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搭成大棚育苗种菜,加上原来的大量土温室,城镇居民及花圃冬季在室内养花,这就为温室自粉虱的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温室白粉虱在我国部分地区如东北沈阳、旅大、北京、天津、济南等地泛滥成灾,尤以温室的黄瓜、番茄、架豆等被害最显著,露地的架豆、茄子等也受害不浅。

四、白粉虱的危害特点

温室白粉虱对作物及花卉蔬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直接为害,连续吸吮使植物生长缺乏碳水化合物,产量降低。

②注射毒素,吸食汁液时把毒素注入植物中。

③引发霉菌,其分泌的蜜露适于霉菌生长,污染叶片与果实。

④影响产品质量,真菌导致-般果实变黑。

⑤传播病毒病,白粉虱是各种作物病毒病的介体。

白粉虱成虫排泄物不仅影响植株的呼吸,也能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白粉虱在植株叶背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其商品价值。

五、白粉虱的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育苗或定植时,清除基地内的残株杂草,熏杀或喷杀残余成虫。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白粉虱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30~40厘米的方板,其上涂抹10号机油插于行间高于菜株,诱杀成虫,当机油不具钻性时及时擦拭更换。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镀铝反光幕,可驱避白粉虱,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生物防治: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蛹3-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也可人工释放草岭,-头草岭-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0多头。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粉虱壳抱粉防治。

5、药荆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每株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①白粉虱发生初期用10%吡虫威400-6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乳油1500倍喷雾。能杀死卵、若虫、成虫,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一般5-7天1次,连喷2-3次。

②选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30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喷3-4次。

③20%灭多威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水分散性粉剂2000倍液+消抗液400倍液,万灵(灭多威)与吡虫啉混合,利用灭多威速杀性弥补吡虫啉迟效。用吡虫啉药效长弥补灭多威药效短缺点,加入消抗液进-步提高药效可杀死各种虫态的白粉虱。每5-7天1次,连喷2-3次,可获得满意效果。

④熏蒸法:保护地可用敌敌畏烟剂,每667平方米用350-400克,或用80%敌敌畏500克,将敌敌畏倒在分散在温室不同地段的麦秸堆上,点燃后闷棚1夜,间隔5-7天,连熏2-3次。最好熏蒸过后1-2天喷雾1次。除选用药剂外,喷药时间最好在浇水未干时进行,否则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