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绢野螟

   2022-01-21 花木佚名553
核心提示:黄杨绢野螟、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    拉丁学名:Diaphaniaperspectalis(Walker)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属:绢野螟属    种:黄杨绢野螟    分布区域:分布广泛。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perspect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绢野螟属的一种昆虫。随着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树种的引进与普及,黄杨绢野螟在多地严重暴发,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一、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特征

黄杨绢野螟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3-45mm;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下唇须第1节白色,第2节下部白色,上部暗褐色,第3节暗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色褐色。

黄杨绢野螟卵椭圆形,长0.8-1.2mm,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黄杨绢野螟幼虫老熟时体长42-6mm,头宽3.7-4.5mm;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2块;背线绿色,亚被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黄杨绢野螟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26mm,宽6-8mm;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27mm。

二、黄杨绢野螟的生活习性

年发生世代数园地域不同而有差异。青海年发生一代;河北秦皇岛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上吐丝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为盛期,5月下旬开始在缀叶中化蛹,蛹期10天左右,卵期约7天,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第二代发生为害期,9月中下旬结茧越冬。上海、江苏;四川、贵州、湖南一带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严重;翌年3月活动,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出现,6月上旬第一代开始仕蛹,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6月下旬产卵,同时可见第二代幼虫出现,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出现;8月上旬产卵,同时第三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第三代成虫开始羽化,9月上旬产卵,9月中旬越冬代幼虫出现,10月中旬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次日交配,交配后第二天产卵,卵成块状产于寄主植物叶背。每雌成虫产卵103~214粒左右。幼虫1、2龄取食叶肉,3龄后吐丝做巢,在其中取食。成虫白天隐藏,傍晚活动,飞翔力弱,趋光性不强。

三、黄杨绢野螟的分布及危害

黄杨绢野螟,分布广泛。其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如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朝鲜黄杨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和雀舌黄杨受害最重。以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达90%,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黄杨成株枯死,影响市容,污染环境。

四、黄杨绢野螟的种群分布

黄杨绢野螟分布在青海、甘肃、陕西、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重庆、四川、西藏。

五、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规律

黄杨绢野螟在山东1年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越冬代整齐,以后存在世代重叠现象,10月份以三代幼虫开始越冬。各代(越冬代除外)各虫态平均历期:卵9天,幼虫26天,蛹8天,成虫9天;幼虫一般5-6龄,越冬代则为9-10龄。

黄杨绢野螟在丽水地区一年发生4代,局部个体一年发生1~3代,以4~5龄幼虫缀合寄主叶片成巢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2月中旬起陆续恢复取食。4月中旬起开始化蛹,4月下旬起见有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始见。第4代多数以幼虫越冬,亦见少数于9月下旬起化蛹,10月羽化。未见第4代在越冬前羽化的成虫产卵。

黄杨绢野螟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栖息于阴蔽处,性机警,受惊扰迅速飞离,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具趋光性。幼虫孵化后,分散寻找嫩叶取食,初孵幼虫于叶背食害叶肉;2-3龄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于其内食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幼虫昼夜取食危害,4龄后转移危害;性机警,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作茧化蛹。

六、黄杨绢野螟的综合防治

在黄杨绢野螟成虫产卵期,每隔2~3d检查和摘卵块1次,在早晨或傍晚太阳斜射时较易发现,检查时注意叶背和叶缘,摘下的卵块应集中深埋或烧毁。利用幼虫吐丝缀叶巢居的习性,冬季结合修剪和抚育管理,清除树上及地面的枯枝落叶,搜杀越冬虫巢,生长期可搜巢杀灭幼虫和蛹茧。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可分别安装黑光灯诱杀和用糖醋液诱杀。

黄杨绢野螟是一种为害逐步加重的危险性园林害虫,是黄杨类植物上的恶性害虫,应引起警惕,注重防治。对其防治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搞好检疫,注重人工防治,并适时合理用药。

(一)、加强检疫

黄杨绢野螟寄主仅限于黄杨科,且成虫飞翔力弱,远距离传播主要靠人为的种苗调运,因此搞好检疫,杜绝害虫随苗木调运而扩散,可有效控制该虫蔓延危害。

(二)、搞好人工防治

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二年虫源。

2、利用其结巢习性在第一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大大减轻当年的发生危害。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诱杀:在成虫发生期于黄杨科植物周围的路灯下利用灯光捕杀其成虫,或在黄杨集中的绿色区域设置黑光灯等进行诱杀。

(三)、合理用药

用药防治仍是控制黄杨绢野螟的重要应急措施。搞好虫情测报,适时用药,用药防治的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可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有机磷农药,还可推广使用一些低毒、无污染农药及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乳剂等。根据海阳市园林科研组的经验,对于往年发生严重的地段使用阿维·灭幼悬浮剂1000倍液连续防治两遍效果极好,两遍防治时间间隔两周,以解决世代重叠问题。喷药应彻底,对下部幼嫩叶片也不应漏喷。

(四)、保护利用天敌

对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百僵菌以及寄生蝇等自然天敌进行保护利用;或进行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进行释放,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