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的种植技术

   2018-08-12 乌桕的种植技术本站原创1292
核心提示:一、土壤选择:乌桕宜选择在低山、丘陵、岗地、山谷、田冲、河流两岸及四周土壤疏松的黄棕壤、黄褐土、黄刚土等地块种植乌桕。二、育苗:营造乌桕丰产林应选择的乡土农家品种为大粒葡萄桕、铜锤桕、葡萄桕、五爪桕和

一、土壤选择:乌桕宜选择在低山、丘陵、岗地、山谷、田冲、河流两岸及四周土壤疏松的黄棕壤、黄褐土、黄刚土等地块种植乌桕。

二、育苗:营造乌桕丰产林应选择的乡土农家品种为大粒葡萄桕、铜锤桕、葡萄桕、五爪桕和匍鸡桕等5个品种。一是播种育苗。选择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育苗圃场。秋末或初春播种,按20~25cm行距条播,播种20~25粒/m,覆土厚1.5~0cm,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发芽,播种前应把种子浸在草木灰中24h,进行脱蜡。播种量为150kg/hm2,发芽出土后加强水肥管理和除草,幼苗高12~15cm时可进行间苗,保留幼苗8~10株/m。二是良种嫁接。选用含蜡率、含油率高的优良种穗进行嫁接,一般造林后2~3年开始结果,5年即可进入盛果期。根据乌桕物候期研究成果,嫁接时间应选择在4月15日至5月3日。在树液开始流动,但芽尚未萌动时为好。选用一至三年生的砧木,嫁接方法可用切接、腹接、切腹接和袋接,以切接为最好。

三、造林: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三角形定点栽植,穴的规格为0.5m×0.5m×0.5m。由于乌桕嫁接苗幼苗抗寒能力差,根据信阳市气候条件,2月份倒春寒也最频繁,因此造林植苗时间是春分至清明,造林成活率高。苗木为一至二年生健壮嫁接苗,或实生苗随起随栽植,保证根系完好,栽植前要沾浆,植苗要做到根系伸展,埋实封土。营造乌桕丰产林初植密度株行距为2m×3m,20年后保留密度为540~990株/hm2,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通气状况,合理利用地力,以防止大枝向上直立生长、结果部位外移、果实产量下降。

四、抚育管理:松土除草。在造林后1~3年内一般每年进行2~3次松土除草,以后每年进行1~2次。应在4~6月和7~8月进行为宜。

1、林粮间作:间作作物为豆类和绿肥。因间作农作物经常中耕、除草、施肥,可以大大促进乌桕生长和结果。

2、冬挖、伏铲、春施肥:冬季结合施有机肥深挖,春季在春梢萌发前,施速效肥,7月以后施磷钾肥。通过深挖施肥,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乌桕生长和结果。7月份进行铲山、除草和松土。

3、采收结合修剪进行:正确的采收方式,在很大程度内可以控制翌年春梢生长发育,起到修剪作用。调查研究表明,乌桕的结果枝以长势中等、组织充实的结果最好;生长太旺,易生夏梢,发育不良,结果不多;生长太弱,结果也少,且易落果。一般而言,果枝粗度在10mm以上时,采种时留桩长度18~20cm;5~10mm粗时,留桩长度10~18cm;5mm以下粗时,留桩长度5cm左右。总的原则:采收时的截枝强度应根据树龄、树势、树冠部位、结果枝粗度不同,掌握弱枝剪,幼树、壮树弱剪,老树、弱树强剪;树冠外围弱剪,下部和内部强剪的原则进行。一般栽植后结果前乌桕不修剪。初结果幼树只在树冠内部和下部生长弱的春梢结果,截枝强度不能太大。

五、虫害防治:危害乌桕特别严重的虫害有乌桕毒蛾、樗蚕、蚜虫等,主要通过树上和地面喷药及人工捕捉幼虫或摘茧进行防治。喷药种类有敌百虫(1000倍)、氧化乐果(1000~2000倍)、敌敌畏(1500倍),喷药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中旬进行1次。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