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冬季育苗管理技术

   2015-09-02 682
核心提示:羽衣甘蓝冬季育苗管理技术 羽衣甘蓝喜欢冷凉温和气候,喜光,极好肥好水,生长适温为20℃~25℃,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8℃~25

羽衣甘蓝冬季育苗管理技术
羽衣甘蓝冬季育苗管理技术— 羽衣甘蓝喜欢冷凉温和气候,喜光,极好肥好水,生长适温为20℃~25℃,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8℃~25℃,苗期较耐高温,冬季耐寒、耐冻。株型紧凑,长势整齐,喜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抗性强。花色有红、白等。内叶的着色也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观赏期可从当年11月至翌年3月,12月至翌年2月间气温低时叶色更美。株高为30~40厘米,植株开展度为60厘米,根系发达,分布在30厘米深的耕作层内。4月抽苔开花,抽苔开花时植株可高达1.2-2.0m,花黄色。6-7月种子成熟。自收种子变异度大,不宜再次种植。

一、育苗

播种育苗。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一段时期播种最佳,播种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育苗可采用苗床育苗的方式。苗床宜建立在地势较高、耕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壤土地为好。播种基质可用泥炭土+碳化糠灰+珍珠岩配制,其比例为2:1:1。在播种前,首先用500倍多菌灵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苗床中要求土粒细,平整,浇透水,然后撒播种子,亩用种量为30克。然后覆盖一层厚度为种子本身1.5-2倍筛细的消毒处理过的基质。盖一层遮阳网,以保湿降温。一般3天出芽,5天苗齐。

羽衣甘蓝的虫害较多,一出苗就有菜粉蝶产卵为害,齐苗后就要喷杀虫剂一次,以后视情况得每10-15天喷一次。幼苗下胚轴在高温、高湿、弱光条件下极易生长,因此齐苗后即应喷多效唑一次,浓度为120ppm(15%粉剂8g/10Kg水),可和杀虫剂混合使用。同时注意出苗后要适当控水,遮阳网只能在中午使用一段时间,不能全天盖网,雷雨天气时还要注意盖膜避雨,防止大雨淋坏幼苗。幼苗期施肥1-2次,可用1-2%尿素或复合肥。

二、上盆

播种后20天左右,幼苗长至5、6片叶时,可起苗定植于盆中,基质宜用沙壤土混合腐熟木屑。定植前要对盆土进行消毒,可用20%的克百威颗粒拌匀到基质中进行杀虫处理。栽植小苗后可用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液浇透花盆,这样既可满足定植对水分的需求又可以对土壤进行杀毒处理。在上盆初期,特别需要控制盆土基质的水分,要保持盆土基质湿度在70%左右,太干不利于小苗根部吸收水分和满足植株的水分要求。太湿容易使小苗感染病菌,易患茎腐病和猝倒病。栽入花盆中的羽衣甘蓝保持盆土见干见湿即可。

三、上盆后的管理

1、浇水:羽衣甘蓝喜均匀湿润,因其生长期主要处在夏秋两季,蒸发量大,要注意浇水,不要太干或太湿,否则易导致黄叶。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干则浇透。

2、施肥:上盆后一周左右,恢复生长状态,可在花盆容器内点施尿素6-8粒/盆,以后间隔10-15天左右施尿素或复合肥,前期以尿素肥为主,中期以尿素、复合肥为主,后期以P、K复合肥为主,施肥后需及时浇水。

3、植株调整:上盆后可视植株的生长情况,对主杆生长过高的喷施多效唑,浓度为1000倍液,并且要注意及时稀盆。

4、病虫害防治:9月至10月份是虫害发生高峰期,此期防虫是关键,否则易影响其观赏价值。主要虫害有温室白粉虱和菜青虫等。温室白粉虱繁殖力很强,一年可繁殖多代,常群聚在羽衣甘蓝叶片背面吸食汁液。

5、防治方法:在温室白粉虱初发时,可喷吡虫啉1000~15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菜青虫成虫白天活动,卵产在叶背,幼虫群居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危害,早晚于叶背、叶面或嫩梢处取食,受害叶片呈缺刻状。

6、防治方法:可喷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苗期主要预防茎腐病和猝倒病等。可在初期用7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稀释液喷雾,在正常情况下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要注意及时稀盆、及时摘除病叶并适当控水。

四、出圃

一般在元旦前出圃,出圃时,一般冠幅保持在30-35cm,株形整齐,颜色均匀一致。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